编辑:zhangf
2012-11-03
精品学习网考研频道,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13年考研中外教育史重难点权威解析: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
梁漱溟非常重视乡村建设,把乡村建设看成是解决中国乡村问题的灵丹妙药。乡村教育是他乡村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问题的症结。在他看来,中国的问题在于因为西洋文明输入而导致严重的文化失调。
(二)如何解决中国的问题。梁漱溟认为,中国问题的解决之道,在于依靠乡村建设建立起新的乡村文化礼俗,恢复伦理本位的社会秩序。
(三)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乡村建设有赖于乡村教育,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乡村建设必须依靠和倚重乡村教育,使教育在乡村建设中居于领导地位,只有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乡村建设才有希望。
二、乡村教育的实施
(一)组织形式。梁漱溟把村学、乡学、乡农学校作为乡村教育的组织形式。
(二)课程设置。村学与乡学依教育对象不同将学众分四部分施教。
1、成人教育部。农闲时上课,所有男性成人均须参加。
2、妇女教育部。一般为下午开课,以妇女为教育对象。课程基本上与男性成人教育相同,同时增加了育婴及家政等内容。
3、儿童教育部。每天上课(妇女上课时只上半天),农忙时停课。课程有国语、算术、常识和公民等。以“适用”为原则,重视精神陶冶。
4、高级部。高级部课程以受过四、五年以上教育的青年学生为主要对象,目的是为了培养乡村建设干部,课程以史地和农村问题为重。梁漱溟认为乡农学校是广义的,学校式社会式结合,从日常工作入手,其课程可分为“恒常”与“特殊”两大类,前者是各校共有的课程,包括识字、唱歌等普通课程和精神讲话;后者是各校根据自身生活环境需要而设置的课程。无论哪种课程,都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结合乡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
(三)精神陶冶。梁漱溟十分重视精神陶冶,认为它比知识技能训练更为重要。因此精神陶冶成了重要的课程。精神陶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合理的人生态度与修养方法的指点,人生实际问题的讨论,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分折”。精神陶冶并非封建道德教育,梁漱溟对旧道德持批判继承态度,他讲的民族精神,中国文化的老根,是指人类的理性,即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为了适应农村环境,先用一些旧道理去鼓舞农民自信心,然后再输入适合新时代的道理,使他们适合新的潮流。他还认为中国文化不会完全消灭,新的文化要在旧的文化上复兴。
标签:专业课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