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考研 > 考研辅导 > 专业课

考研指导 中文专业复习指南

编辑:jichanyucms

2013-01-05

考研距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了,为给考研学生提供方便,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以下学习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准备考研的中文专业的同学,无论你的专业基础如何,早进入专业课复习状态绝无弊处。中文专业和其他专业有着很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复习范围较广,涵盖的内容多,需要记忆的东西也很多。因此为了帮助广大2011年的中文专业考生复习顺利,特别为考研的同学们提供以下复习建议。

一、复习时间

建议大家按照四个阶段进行复习,将复习时间、复习内容与重点划隔开来,把握复习进度,调节复习节奏。这样做可以通过几轮复习对知识点的把握有一个逐渐系统、深入的过程,避免造成复习厌倦感。

第一阶段:3月—6月

该阶段的复习应该锁定在院校指定的专业教材,在这一阶段起码应该达到将教材看完一至两遍。另外,建议考生在第一遍看书前,首先要浏览一下历年真题,了解一下以前考过什么题,这样在看书时就会目标明确,把握住重点。

第一阶段复习需要达到的效果:对各门课程有个系统性的了解,弄清每本书的章节分布情况,内在逻辑结构,重点章节所在等。但不要求记住,每天花在专业课上的时间应不少于4个小时。如果是跨专业考生,或者自己的专业基础并不扎实,你可以选择去拟报院校听听课,或者通过辅导班补习一下。

第二阶段:9月—10月

7月、8月,由于公共课已经提前进入到了复习的强化阶段,所以这两个月可以加强主攻公共课,但是考生不要彻底放弃专业课的复习,每天至少保证一个小时的复习时间,到了9、10两个月,可以再次把注意力放回专业课上。

第二阶段复习,首要任务是细化知识。建议考生可以再读书本,根据历年真题的出题重点把章节中的重点知识提炼出来,那些通过本科学习的本专业考生,甚至可以把这些知识点归纳成不同的题型加以记忆,例如名词解释、选择、简答或论述等。这样做的目的绝对不是投机取巧,而是使知识的掌握更加具有条例,是系统记忆专业知识的一种捷径。这个阶段还有一个更为重要工作,就是把历年真题的答案整理出来,准备后阶段背记。

第三阶段:11月—12月

这一阶段要重点看老师的文章,并去尝试了解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最新的理念,因为这些也经常拿来考。此外,也需要阅读相关书籍来补充,把课外书上有的东西而指定书上没有的重点看看,并整理在笔记本上。

除了以上的复习内容外,还需要认真研究真题。这个时候,曾经下功夫整理的真题答案就有了价值,需要你下工夫背记,知识之间融会贯通,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第四阶段:1月—考前

这个阶段的复习属于最后冲刺及查漏补缺,看看哪些章节还没掌握好,然后自己在针对薄弱的环节加以巩固和强化。

二、复习建议

1、重视文学作品

建议中文考生要重视文学作品,从作品中总结作家的写作特点,感受作家的写作特色,如果时间不允许,也可以参看一下一些文学期刊。例如《人大复印资料》、《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学评论》、《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新文学史料》等都是很不错的。在阅读和学习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大家还要注意记录文学笔记。但是要注意切忌大段大段地抄别人的东西,建议考生找关键句与关键词,通过这些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作者的思路,论述问题的角度等。

2、综合课的复习

综合课看起来很多很庞杂,其实没有那么难,如果说专业课题目倾向于深,那么综合课则侧重于广,所以它会更侧重基础与重点。此外,作品分析可以做一做准备的,平时多看看《名作欣赏》上的文章,可以学一学他们的分析方法,结构,语言都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自己也可以做一做作品分析的训练,训练的时候要注意控制时间。作品分析还要有切入点有中心点,这与平时的论文一样。适当留心一下结构,一篇短小的文章结构上很有特色也会让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语言要尽量流畅些,最好能有几处很精彩很能显示个人语言风格的句子,当写作进入状态的时候大家都能做到这一点。

3、关于答题

最后再说一下考生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条理性,哪些该放在前面哪些该放在后面应该有一个整体的安排,论述题应该以写论文的态度来对待它,该做梳理的地方一定要认真做梳理,体现整体意识。另外,思维要尽量开阔,多选取一些角度,但绝对要突出重点。回答问题要全面,尽量把我们的想法论述清楚,论述时候史料的引用也很重要,虽然考试不像写论文我们不可能记得那么准确,但是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总之,对于中文专业考研的同学来说,早作准备,平时多积累,本来文科特别是文学的东西就是要靠平时培养自己的语感、写作能力的。其实,作为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科目,又是自己喜欢的领域,那就说明你已经具备相当的文学素养了,所以,相信大家只要努力想实现自己的目标是不成问题的!

标签:专业课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