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考研 > 考研辅导 > 综合辅导

中外教育史考研测试题答案

编辑:jichanyucms

2013-03-25

考研已经越来越成为广大学子的选择之一,文章中介绍了一些考研各方面的必备知识点,希望培养大家的综合能力,大家学习参考,在来年顺利考入理想学府!

一、填空题

1、国学,大学,小学,乡学

2、《学记》

3、设科射策

4、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

5、《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6、童生试

7、农民兼军人

8、快乐之家

9、1870

10、职业教育

11、泛爱主义

12、《学制令》

13、等级性

14、瑞士

15、儿童

二、选择题

1、A 2、C 3、C 4、A

5、A 6、C 7、B

8、C 9、C 10、D

三、简答题

1、简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思想的基本内容。

(1)教育要谋求素质的全面发展。

(2)教育要指导学生过正常而全面的生活。

(3)"全人生指导"不仅对学生的在校生活要指导,对学生的校外生活也要指导。

应该指出,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思想是以"革命的人生观"为核心的,其出发点是引导学生参加革命,过革命的人生。着眼于"全人生指导",教育的视野就不会局限于狭隘的书本,学校工作就可扩张到青年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样一个广泛的视野上就更容易唤起青年对社会的责任,引导青年对革命的向往。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从哪些方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

2、简述苏湖教法。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属“明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

3、为什么说英国教育长期具有双轨的性质?

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教育一直具有明显的双轨性质。初等教育历来属于宗教、慈善事业。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政府才广设公立学校,逐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一般劳动者的子弟从中受到的宗教教育和粗浅的文化教育,是不足以升学的。作为另一轨道,中等教育为升大学做准备,它有自己的预备学校,是达官贵人和富裕家庭的子弟求学的轨道,以文法学校、公学和牛津、剑桥等古典大学为主体。19世纪以后其他形式的中学、大学以及师范教育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而陆续发展起来。然而,直至二十世纪初,就读于现代中学和一般职业技术学校的英国平民子弟还是难以升学的,而富裕家庭出身的青年依旧经过家庭教育或预备学校升入公学和文法学校,为将来升入大学做准备。显然,英国教育长期存在着双轨学制。

4、试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答:高等教育在殖民地时期受到较多的重视,在18世纪60年代,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160万,到1775年也只有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这些学院都是私立的,其中除费拉德尔菲亚学院(PhiladelphiaCollege)外,全由教会直接掌[WT]握,办学目的是培养传教士和官吏,以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圣经》、修辞学为主要课程,教学内容脱离实际生活的需要。当时这些学院的布局不甚合理,密集于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城市;学校规模小。

独立后,南部的佐治亚州和北卡罗来纳州于1785年创设州立大学(公立),西部的俄亥俄州和密执安州继之。由于国会鼓励设立州立大学,因而各州纷纷仿效。解决了大学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但此时的美国,私立高等院校依然存在,各教派为发展其势力还争相设立新的高校。

独立以后,高校的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轻古典科目,重实用知识的趋势日益加强,到19世纪初,物理、天文、地质、地理、气象、化学、植物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学科都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取得了巩固的地位。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等社会科学方面的学科也逐渐进入大学课程或得到加强。

南北战争以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迈得更快,这期间新成立的大专院校就有二百余所。它一面学习当时欧洲重视学术的样板——柏林大学,于1876年创设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大学研究院,致力高深的学术研究;一面根据国会于1861年、1890年所通过的二个《摩雷尔法》,由国会拨地、拨款资助各州大办农(业)工(艺)学院,很快培养出大批适合工农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而且对学术发展也作出了贡献。

20世纪初,美国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从1902年起开始出现两年制的初级学院。这是一种以技术教育为主,由地区(州或州以下的市)或教会、私人设立的短期大学,也称社区学院,教学条件和水平较差。但由于学制短、专业性强而受到社会的欢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州立大学进一步壮大,私立大学更纷纷建立,高等教育继续发展,显示了大众化的强大趋势。1935年和1940年美国大学及其学生数分别为1600所,128万人和1800所,140万人。据统计,1870—1940年,美国大学生增加25倍,此时平均每5家人中就出一名大学生。大学和学院一般修业四年,与中小学互相衔接,形成六。三.三。四制或八四四制的学制系统,形式上是单轨的。美国学院分普通学院和专业学院,大学除本科外还有研究院,培养硕士和博士。美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这一时期其职业性更强了,不少高等学校大大增加职业性学科,州立大学更注意为本地的工农业生产服务。

四、论述题

1、试评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1)背景主要是:一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而临时政府的学制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批判传统封建教育的同时,要求实现教育上的民主和平等,要求发展个性、尊重人格,而美国的学制改革及当时正在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一社会需求。1922年9月,教育部顺应形势,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

(2)这一学制有三方面的内容:①作为指导原则的“七项标准”,即: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②“六三三”分段的学校系统,即初级小学四年(从6岁开始),高级小学二年,初级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大学四至六年。③四项附则,即:为使青年个性易于发展,得采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智能,对于天才者之教育应特别注重,其修业年限得变通之;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对于年长失学者,应施相当之补习教育。

(3)新学制在以下方面体现了进步性:①缩短了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②延长了中学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中学分两段提高了办学的灵活性,也有利于中学普及;③取消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④在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六三三”制的基本结构,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故被一直延续下来。但是有些方面不大适应中国国情,实施起来有很大困难,后来又作了些调整。

2、评述马卡连柯关于劳动和教学的实践与理论。

答:在高尔基工学团和捷尔任斯基公社,马卡连柯既组织学员进行文化学习,又组织他们进行农业劳动和各种手工业劳动。使一批批流浪儿童和少年违法者变成了富有革命理想、自觉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和劳动的有文化的新人。

马卡连柯认为,劳动教育应当是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教育违法少年的重要手段,但劳动教育决不是劳动惩罚,而是使他们全面发展的正面教育,是全部教育过程的组成部分。他还进一步提出,只有生产劳动和创造价值的生产过程才具有更大的教育的意义。诚然,马卡连柯正确地肯定了劳动的教育作用,他强调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也有一定道理,但是他以为不注意创造价值,劳动就不会成为教育的积极因素,这就难免流于片面性和绝对化。

关于教学与劳动的关系,马卡连柯实行工厂与学校并存、生产与教学平行的原则,认为定时定量参加生产劳动和按时按程度参加文化学习对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是同等重要的,但是他以为学生半天劳动,半天学习就算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所以,尽管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有许多可取之处,但他未能成功地解决教学与劳动有机结合的问题。

标签:综合辅导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