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2007年考研哲学密压最后10道题及答案

2012-12-12

 考研距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近了,为给考研学生提供方便,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以下学习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根据以下漫画回答问题。

过度包装

1 漫画“过度包装”反映了社会中的什么现象。

2 运用辩证法的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原理来分析企业“过度包装”的不可取。

参考答案:

1 企业为一时的经济利益所驱动而过度投资于产品的包装,造成对产品的过分包装,增加了产品销售成本,造成了材料的大量浪费。

2 主要矛盾是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则是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非主要矛盾,解决好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比较容易解决。因此,做事情必须善于抓住重点、抓中心,不能主次不分。消费者需要的是商品本身,而不是只有一次性使用价值的包装。作为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应该把提高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作为主要矛盾加以解决。

七,2006年05月27日06时54分05.1秒,在印度尼西亚(南纬7.65,东经109.85) 发生6.4级地震,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超过6200人。有人说,人在自然灾害面前变的无能为力了。请判断这人说的是否正确。

参考答案:

人类还不能控制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的发生,说明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这并不能说明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方面,通过对规律的认识,预见自然灾害的发生,防范和限制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破坏作用。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改变或者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自然灾害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所以,认为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观点是错误的。

八,迄今为止,人类已攻克了许多原先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疾病,破解了这些疾病产生的秘密,并找到了治疗的办法,如霍乱、天花、肺结核等,但又不断遇到新的原因不甚明了的疾病如爱滋病、非典、禽流感等。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这种现象并指出它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只能来源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去检验。

2.认识的发展过程表现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在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从主观方面看,人的认识能力有一个提高的过程。人的认识受着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思维能力、工作经验和知识水平等等因素的制约。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对于某一自然现象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验、认识、再实验、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比较科学的理论。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循环往复,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对疾病的认识也是这样。 医学全在线 www.med126.com

3.任何实践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人类的实践和认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发现和发展真理,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九,“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们既能改变生产关系,也可以自由地选择生产关系。

运用马克国主义哲学原理评析上述观点。

参考答案:

(1)生产力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力量。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生产力是一种物质力量,有着自身客观的发展规律,人们不能自由地加以选择。生产力既是人们当前一切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今后社会进步的出发点。

(2)生产关系是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它集中体现出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每一种生产关系的建立和改变都同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状况相联系,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也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关系。人们可以改变生产关系,但改变生产关系也不是随意的。

(3)唯物史观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社会和人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规律只是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并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来实现。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人的活动。

唯物史观在考察人的历史作用时,区分了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认为凡是社会中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而历史的创造者是指社会发展的推动者以及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十,2006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以国务院的名义下发《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3月29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加强和改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请回答:

1 . 什么是文化?

2 .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简述文化具有的功能。

3.保护文化遗产你有什么样措施建议?

参考答案:

1.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或者说,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文化的本质即人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历史过程中,赋予物质和精神产品以人化形式的特殊活动,是人类所创造的“人工世界”及其人化的形式。它的内涵既体现在人们的活动成果和活动方式中,也体现在人的精神生产、观念形态和思维方式中。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相关联的。“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①信息功能。文化传递社会经验,从而维持社会历史的连续性。人类社会优越于动物界的根本之点,在于实现了由生物遗传机制向社会遗传机制的飞跃。文化是人类的“社会遗传密码”,它把社会和人本身按一定方式不断复制出来。②教化、培育和塑造功能。文化由人所创造,人所创造的文化又反过来塑造人。文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知识体系、行为方式等规范人的行为,使人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成为社会的人。文化造就每一代人,每一代人又创造和丰富着文化的新的形式,从而推动着人的发展,人是文化的存在物。③促进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文化作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中介推动着社会的前进。人创造出改造外部世界的手段,并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改造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改造外部世界的基本手段就是文化活动模式。人类社会就是在基本需要(初级需要)——文化活动模式——新的高级需要——新的文化活动模式的不断循环中进步和发展的。④认识功能。人类的认识过程总是受到文化的制约和规范。文化的认识功能表现为文化扩大人的认识的主体性,使主体由个体提升为“类”;文化提供人的认识背景,它作为各民族既得的思维传统,以一种潜在的惯性力量制约着人的思维过程,形成该民族特定的认识背景;文化还是各民族自我认识、自我意识的重要途径。

以上便是为备战考研的你提供的辅导资料,要想浏览更多,请点击 :考研试题频道 考研政治试题栏目 考研英语试题栏目
2013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模拟仿真题及答案
2013年考研英语冲刺阶段模拟仿真题
2013年考研政治冲刺模拟仿真题
2013年考研政治冲刺模拟仿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