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师基础知识考试要点(三)

2011-05-15 11:27:53 来源:国际商务师 字体放大:  

第3章 劳动经济学

1、 劳动要素也称为劳动力或人力要素。

2、 劳动要素的特点及个特点的定义。

(1) 动力性

(2) 自我选择性

(3) 个体差异性

(4) 非经济性

3、 劳动力供给的内容

(1) 微观劳动力供给:即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劳动力供给。

(2) 中观劳动力供给:产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是社会劳动总供给的下一个层次,是对于某一产业、部门供给的偏好。

(3) 宏观劳动力供给:从宏观的角度着眼,全面研究劳动力供给;从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社会就业的基本格局。

4、 劳动力供求关系可分为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供求平衡三种基本类型。

5、 在劳动力总量过剩的情况下,不同的资源个体因其自身条件和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状态。

6、 造成劳动力结构上过剩的原因。

7、 就业: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社会求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的过程与状态。

8、 失业的类型:(掌握各类型的定义及特点)

(1)总量性失业:指劳动力供给数量大于社会对它的需求数量,即处于供过于求状态的失业。(周期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在劳动力供求总量平衡的条件下,由于劳动力的供给与社会对它的

需求之间结构不对立、不统一所造成的失业。

(3)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在结合过程中偶然失调所造成的暂时失业。(“正常”失业)

(4)技能性失业:即个人缺乏就业技能而处于失业状态。

(5)技术性失业:是因为在生产中采用先进机器、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先进技术所造 成的失业。

(6)选择性失业:是求业人员在社会上尚有一定的就业岗位时,不愿意到该岗位上去工作,而要等待更好的职业所形成的失业。(自愿失业)

9、 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1) 劳动力市场是经济要素配置场所

(2) 劳动力市场是经济交换关系

(3) 劳动力市场是一种经济运行体制

10、 劳动力市场的划分

(1) 从市场分层角度——分为普通市场与人才市场两种。(如初、中、高级人才市场)

(2) 从市场内容角度——分为各种专业、职业市场。(如保姆市场、计算机软件人员市场)

(3)从市场形式角度——分为固定机构性市场、临时集中性市场。(如人才招聘会、路口待唤的木工)

(4)从市场范围角度——分为用人单位内部市场、部门行业性市场、地区性市场、全国性市场与国际市场。

(5)从社会认定的角度——分为组织的市场与非组织的市场即自发市场、合法市场与 非法市场。

(6)从市场环境的角度——分为自由市场、垄断市场与政府干预性市场。

11、 劳动力市场运行的要素:

(1)劳动力市场主体:包括求职者个人与用人单位两方。

(2)劳动力市场客体:是“劳动”要求或人力资源。依附于人的身上,受人的劳动意识支配而发挥功用。

(3)劳动力市场中介:即劳动力市场上的交换得以进行的媒介。

(4)劳动力市场过程:

(5)劳动力市场规则:公平、等价、合法

12、 工资调控政策

(1) 工资导向政策

(2) 保护政策

13、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

(1)、

当基尼系数接近0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平等,反之,当基尼系数接近1时,收入便接近于绝对不平等,基尼系数越大,表示收入越不平等。

(2)、

从世界各国情来看,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基尼系数在0.4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比较大;通常的基尼系数在0.2—0.4之间

13、 收入政策措施

(1)调控收人与物价关系的措施

(2)收入平等化措施

14、 最低工资:是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社会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所规定的保证劳动者 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资。

15、工资差距

(1)产业部门差距

(2)地区差距

(3)职业差距

(4)教育程度差距

(5)年龄性别差距

16、政府劳动管理的手段

(1) 劳动立法

(2) 劳动政策

(3) 劳动行政

(4) 劳动监察

17、政策的含义:

政策所涵盖的范围也比较灵活,从宽的角度来讲,政策更趋向于原则性,如我国的“改革开放”“控制人口”“富民”政策等。当政策更具体化时,它又有特定的指导范围,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吸引国外留学人员创办高科技企业”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