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分工的概念与形式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国际分工的形式有垂直型的国际分工、水平型的国际分工和混合型的国际分工。
(2004年试题)
垂直型的国际分工表现为( A )
A、工业与农业、矿业之间的分工 B、企业内部的分工
C、工业部门内部的分工 D、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
二、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
国际分工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萌芽、形成、发展和深化发展阶段。
从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是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及随之而来的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传统的国际分工体系已经和正在发生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发展,主要表现如下:
1.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制成品生产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才是工业国与工业国间的分工。战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进步与发展改变了战前的国际分工格局,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逐步发展为以现代化工艺、技术为基础的分工。
2.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二战前,在工业国家间的分工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各国之间不同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二战后,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原来的市场部门逐步划分为更多更细的部门,以国内市场为界限的生产已经不符合规模经济的要求。因此,在一国国内部门之间的分工向部门内部分工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次部门跨越世界,形成国际间的部门内的分工。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间的分工在削弱。二战前,殖民主义宗主国主要从事工业制成品生产,附属国则主要从事农业或矿产的生产。战后的科技革命和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使某些工业产品的生产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4.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为了发展生产力,实现经济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广泛深入地参加了国际分工。
5.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与二战前相比,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为:一是殖民统治力量大大削弱,让位于新的经济秩序;二是跨国公司作用大大加强;三是出现了有组织的“协议性”的国际分工。
6.国际分工从有形商品生产和贸易的领域向服务等部门领域发展,而且互相结合、互相渗透的分工在发展。
7.国际分工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
垂直型分工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它们之间表现为工业与农业、矿业之间的分工。水平型分工是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表现为工业部门之间或工业部门内部的分工。混合型分工是把垂直型和水平型混合起来,表现为发达国家对某些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是垂直型,而对其他发达国家是水平型。
总之,传统的国际分工体系已经和正在发生变化。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已让位于以科学技术、现代生产工艺为基础的分工;产业部门间的分工已让位于产业内部的分工;市场力量自发调节的各部门、各企业间的分工,已发展成为由跨国公司所协调的企业内部的分工,并从垂直型分工过渡到水平型分工。
(多选)二次大战后,国际分工的深化表现为:
A.发达国家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B.发达国家间产业内部分工迅速发展
C.国际分工从水平型向垂直型发展
D.国际分工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变化
E.国际分工从有形商品生产和贸易的领域向服务等部门领域发展
答案:ABDE
(多选)二次大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趋势有:
A.各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的趋势
B.从垂直型式的分工向水平型式分工过渡的趋势
C.从水平型式的分工向垂直型分工过渡的趋势
D.发达国家间不同工业部门之间分工加强的趋势
E.发展中国家间垂直型分工逐步增强的趋势
答案: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