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内审师考试案例分析:案例中分析内审的发展
一、引言
杭州市审计局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杭州市的500多个内审机构共完成审计项目8787个,查出损失浪费4915万元,提出建议意见被采纳3255条,促进增加经济效益15064万元,建议给予行政处分14人,向司法机关移交案件3件。
由此可见,内部审计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然而,由于内部审计在我国开展的时间不长,而且在很多企业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地位低下,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服务职能远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利用。
二、案例中看内部审计的发展
(一)完善内部审计法律制度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的制定正日趋完善,但我国目前尚无内部审计法,关于内部审计的适用法律,最权威的是现行《审计法》中第二十九条规定:“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此外,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是一个部门规章,它是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最完整的法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中,对内部审计也有相关规定。然而,我国拥有8万余个内部审计机构、30余万专(兼)职审计从业人员,仅仅依靠《审计法》中一条的规定和法律层次不算很高的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不能有效地解决内部审计中复杂的问题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资料显示,早在194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要求各级政府内部成立内部审计机构、开展财务审计的法令,并规定了审计总署对各级政府部门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关系;1977年美国政府法律又规定,每个公司、企业都必须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实行内部审计制度。1992年以色列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内部审计法。借鉴国外的这些经验,我国应该制定一部符合国情的《内部审计法》来取代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二)加强组织机构设置
目前我国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未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已经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其机构设置也不规范,既有受董事会、监事会管制的,也有受总经理或总会计师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式多样,方法不同,工作随意性大。
案例一:意大利帕玛拉特事件
案例介绍:由坦齐创始的帕玛拉特公司曾是意大利的第八大企业,位居2003年全球500强的第369位,位居食品生产企业的前10名。但2003年11月中旬公司突然宣布无法偿还到期价值1.5亿欧元的债券,继而公司宣称无法清偿约5亿欧元的共同基金。2003年12月27日,帕玛拉特向帕尔马地方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并得到批准。
案例分析:帕玛拉特设有内部审计师和法定审计师委员会。内部审计师实质上是由大股东决定,内部审计委员会基本上被坦齐等一小圈人控制。而其法定审计师委员会由内部董事控制。在诸多的高管舞弊问题上,审计委员会没有警觉,或者知而不报,均属于严重的失职行为。法定审计师委员会缺乏独立性,也就只能是个摆设,无法真正独立地发挥审计委员会监督制衡的作用。
案例启示:在组织体系建设中,要体现审计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总经理、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监督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在《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2号???独立性与客观性》规定中,与IIA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的趋同迹象十分明显。如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隶属于组织的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接受其指导和监督并取得其支持,以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但仍然存在差异。比较发现,我国具体准则对这种报告关系仅体现在向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报告。恰当的报告关系对实现独立性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国可以借鉴IIA建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向能使内部审计活动履行其职责的层级报告,使日常审计工作得到适当的支持。
(三)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处理复杂审计问题的能力较弱。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来自财务审计队伍,专业知识比较单一,缺乏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科技知识,具有一定综合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和竞争的更加激烈,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案例二:美国通用公司(GE)的内部审计
案例介绍:通用公司的内部审计人员绝大多数是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年轻人,其中大约80%的人是有财会方面的学历;15%的人有相关产业知识背景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5%的人是搞信息处理的。包括副总裁在内的各级管理干部中有相当数量的人有审计工作经历,整个GE中级以上财会管理人员中有60~70%是由公司审计署输送的。每年离开审计署的人员中约有40%可以直接提升为中级以上管理人员。
案例分析:在通用公司,其内部审计人员的选用严格、组成结构合理。GE选用内部审计人员时,并不过多考虑审计人员原先所学的专业,而注重人的素质和才能。他们要求每个新人能给审计部门带来他人所没有的或无法做到的新贡献、新思想。进入审计署的人员有着各种各样的学历背景,而且见解往往与众不同。不同的经历和见解有助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案例启示:公司治理要求内部审计具有职业的预见性和对风险的敏感性,但这正是我们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所缺乏的。企业内部审计必须注重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审计人员,努力改善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学历水平和执业能力。除聘用会计专业人才外,还应选调一些计算机、建筑工程、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专家,提高审计队伍对全局的把握能力。
(四)改进内部审计方法
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对企业传统的会计审计方法产生重大影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对审计人员、审计技术及审计理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审计人员对计算机还不太熟悉,许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在新技术面前还有些无所适从。审计手段相对落后,不但增加了审计难度,而且效率低,准确率差,严重影响审计作用的发挥。
案例三:一组来自美国内部审计的数据
案例介绍:2006年,普华永道专家团针对美国的内部审计作了题为《2006年内部审计行业调查报告》的报告。报告指出连续审计是美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之一。其具体数据显示:(1)在392家接受调查的企业中,已经有81%拥有或正在计划建立连续审计/监控流程;(2)2005~2006年间,表示拥有连续审计/监控流程的调查反馈者的比例从35%上升到50%,增幅显著。
案例分析:通过这份调查报告,不难看出,在美国由于对SOX法案的强制遵循,对审计有效性和效率的更高要求迫使许多公司选择连续审计的监控方法作为解决方案。这种技术的典型特征是利用技术优势来缩短内部审计周期、改善风险和控制安全系数。
案例启示:连续审计是与绩效监督、平衡记分卡和企业风险管理等管理活动结合在一起来发挥作用的。它不等同于后续审计,是一个完整的内部审计过程,并将后续审计纳入连续审计的活动之中,加大了后续审计的频率和效率,加强了后续审计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控作用。再者,连续审计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相结合,使内部审计更加系统化,发现内控薄弱环节,促进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使内控评审工作更加具体化、效率化。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根据国情来实施采用连续审计。
三、结束语
我国内部审计正处在由财务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型的阶段,内部审计的职能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应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因此,企业必须取得高管层的支持重视;在机构设置上,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在人员的培养上,保证其客观性,并从资格认证、后续教育、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着手,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在审计内容方面,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电算化内部审计制度和实施连续审计;同时,努力提高执行力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