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内审师考试综合辅导:如何写好审计报告
审计技术辅导:如何写好审计报告
审计调查报告是国家审计机关或内审机构对专项资金、某一事项或某一行业进行广泛深入的审计和调查后撰写的一种反映真实情况、揭露存在问题、提出建议的一种审计文书。它不仅要有一定的审计深度,更要有一定的审计广度。同时对审计组长分析数据、归纳现象、表述结论、提出建议等各方面的能力均有较高要求。笔者对审计调查项目接触较多,在工作中总结了几点经验。
1、调查前的思索关系全局
接到审计调查任务后,首先,要反复体会,吃透任务精神;其次,要查阅历年档案,弄清该项资金的归集途径、管理方式、使用范围;第三,要向上级审计机关和兄弟单位请教,了解该项资金在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漏洞和问题;最后要深入思考,确定调查的重点和方式。做到这些后,主审对调查的范围、重点、方法、步骤、目的等都应该比较明确。审计调查要采用何种方式、调查哪些方面、报告要反映什么情况、分析什么数据等也已是成竹在胸,调查报告的基本框架自然形成。
2、对账外情况的了解至关重要
在调查中,审计人员出于职业习惯,对账务情况十分重视,将大量精力放在查账上,对账外情况的了解却往往停留在查阅合同、会议记录等文字材料上,有的甚至忽视这部分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审计调查与审计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审计调查在发现问题之外,还要追根溯源,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从而发现制度缺陷,提出完善管理的建议。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重视对资金运作过程的了解,即不仅要清楚资金来于何处、用于何处,发现资金收支上的问题,更要了解资金是如何收集、下拨、使用的,从而发现资金在使用效益上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要从资金进入视线开始,一直跟踪到最终的目的地,全过程地进行审查。如对教育收费的调查,就不仅仅要到学校,更重要的是必须到一定数量的学生家中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发现真实情况,才能说对资金的运作有了全面的了解,调查报告的分析部分才有亮点,不至泛泛而谈。
3、用数据的汇总与分析揭示问题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一是数据要具体。在审计项目中,一般只对资金总的收支情况进行反映,审计调查与此不同。调查必须对资金的来源和结构(各项收入所占比例)、资金的流动情况及下拨途径、使用范围和效益进行详细分析,这就要求数据要尽可能细分,数据越具体,后期的分析和对比就越容易,结论就越准确;二是思路要开阔。不能局限于项目之内,要把项目审计取得的数据放在更大的区域内来看。如区内数据要放到全市、全省仍至全国范围来看,与本地年度的情况作比较,与其他地区作横向比较,与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作比较。通过多方对比,情况就会逐渐明朗。
4、避免问题的零散反映
审计调查项目由于审计的时间长、涉及的范围广,问题往往多而复杂。调查报告因此容易出现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单个罗列。即不将问题归类,直接一个一个地列出。这种方法十分简单,无需动脑筋,也不能说错误。然而,这样的表述割裂了问题之间的联系,无法集中深入地揭示问题和剖析问题形成的原因,自然也就无法提出好的对策和建议;二是轻重不分。即十分严重的问题和较轻的问题杂陈罗列,而不是按照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使阅读者抓不住主要问题,往往读完全篇仍无法领会作者意图;三是分类错误。即虽然将问题归类处理,但类别之间不具备逻辑性,或重复,或交叉,或漏项,不得要领。这种错误容易造成阅读者思维混乱,对后文的分析结果不易接受。要避免这一问题,主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逻辑学知识,按逻辑关系对问题进行分类。
5、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通过上述步骤,调查报告已初具雏形,只剩下建议这一部分了。建议最常见也最忌讳的毛病就是针对性不强,泛泛而论。如我们经常见到的“建议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意识”、“建议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等等,都属此类。这样的建议既没有特定的对象,也没有明确的做法,一般不会产生任何效果。要使建议落到实处,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就要有明显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具体单位,即向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直接提出建议;二是针对具体问题,即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具体指出如何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这样的建议才真正具有可操作性,能提示、引导有关单位从治标和治本两方面实实在在作出改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