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理论
考试内容:
1、领导特质理论
2、领导方式理论
3、领导权变理论
4、根据领导权变理论选择领导方式的方法
要点:
1、 领导特性理论
(1)领导特性理论旨在揭示领导者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据此来培养、选拔和考核领导者。
(2)传统的领导特性理论和现代领导特性理论
传统的领导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所具有的素质和能力是天生的,由遗传决定的。
现代领导特性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是可以通过教育、训练获得的。
(3)西方领导特性理论和我国的领导特性理论
西方有很多关于领导特性的理论。如美国学者包莫尔提出作为企业家应当具备 “合作精神、组织能力、精于授权、善于应变、敢于求新、勇于负责、敢担风险、尊重他人、品德高尚”九个条件。
我国的管理学者普遍认为领导者应具有政治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和身体素质。
2、 领导方式理论
(1)勒温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
① 专制式领导
领导者单独做出工作中的决定,并以命令的方式指派给下属;
在工作中,很少与下属接触,靠纪律、奖惩等强制性的方式约束下属。
② 民主式领导
领导者和下属通过讨论和协商共同做出决定;
在工作中,积极与下属接触,对下属采取鼓励与协助的态度。
③ 放任式领导
领导者对下属放任自流,把权力完全赋予下属,让下属自行决定和执行工作。
试验结论:
专制式领导的工作效率较高,但组织气氛压抑,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紧张;
放任式领导的工作效率最低,但人们心情舒畅、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融洽;
民主式领导的工作效率最高,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融洽,工作积极主动,有创造性。
(2)利克特(美国学者)的四种领导方式理论
① 专制式集权领导
领导者独自做出决策;
对下属不信任;
极少与下属交往;
以威胁、惩罚下属的管理方式为主。
② 开明式集权领导
领导者独自决策时能听取下属的意见;
与下属之间有主仆般的信任关系;
对下属采用报酬与惩罚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③ 协商式民主领导
领导者通过与下属协商做出决策;
对下属有相当的信任;
与下属有适度的沟通,以奖励下属、给予下属报酬的管理方式为主。
④ 参与式民主领导
领导者与下属一起共同做出决策;
对下属充分信任;
与下属有良好的沟通,采用鼓励下属进行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
结论:
参与式民主领导的生产效率最高,专制式集权领导的生产效率最低。
(3)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
① 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学者提出。
② 主要观点:
判别领导行为特征的因素是“工作组织”和 “体贴人员”。
“工作组织”是指领导者设计组织结构,明确职责、职权,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规章制度等行为。
“体贴人员”是指领导者倾听下属的意见,了解下属的要求,满足下属的需要,以友好、平等的态度对待下属等行为。
这两类因素可以相互组合形成高体贴与高组织、高体贴与低组织、低体贴与高组织、低体贴与低组织四种基本的领导方式。
(4)管理方格理论
① 美国学者布莱克和穆顿在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
② 主要观点:
该理论将“关心人”和 “关心生产”两类因素的程度分别均分为 9 个等级,组合成 81 种不同的领导方式,并在管理方格图中列出了 5 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1-1) 为贫乏型管理,用最少的努力完成任务和维持人际关系,对人员、对生产都不关心。
(1-9) 为俱乐部型管理,非常注意搞好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组织氛围 , 但不关心生产。
(9-1) 为任务型管理,高度重视生产任务的完成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不关心人。
(9-9) 为团队型管理,对生产和人都极为关心,努力使下级齐心协力、高效完成生产任务。
(5-5)为中间型管理,对人和生产都有适度的关心,追求正常的效率和一定的士气。
③ 结论:
布莱克和穆顿认为,哪种领导方式最好要看实际工作情况的需要。
3、领导权变理论
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所有情况的、最佳的领导方式。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有效的领导方式。
(1)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①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由美国学者坦南鲍姆和施米特提出。
② 主要观点:
以领导为中心的领导方式是独裁,以下属为中心的领导方式是民主,在这两 种极端的领导方式之间还存在着多种过渡型的领导方式,这些领导方式构成了一个连续的统一体。
③ 结论:
坦南鲍姆和施米特认为,没有哪种领导方式是绝对正确的,也没有哪种领导方式是绝对错误的,领导者应当根据情况,选择对自己有效的领导方式。
(2)费德勒模型
① 费德勒模型是由美国学者费德勒提出的。
② 主要内容:
影响领导方式的情境因素:
上下级关系:即领导者是否受到下级爱戴、尊重和信任。
任务结构:指要完成的任务是否明确,工作的程序化程度如何。
职位权力:领导者的职位权力是否明确、充分。
任务导向型领导和关系导向型领导——“你最不喜欢的同事”(LPC)
关系导向型领导:一个领导者如对其最不喜欢的同事仍能给予较好评价,其 LPC 值较高;
任务导向型领导:一个领导者如果对其最不喜欢的同事给予较低评价,其 LPC 值较低。
③ 根据不同情景选用有效的领导方式:
费德勒将三个情境因素组合为八种情况,提出了在不同情况,应当选择的领导方式。
领导者处于有利的情景 ( 第1、2、3种 ) 和对领导者最不有利的情景 ( 第 8 种 ) 时,应采用任务导向型领导方式;
领导者处于中间状态 ( 第4、5、6、7种 ),应采用关系导向型领导方式。
(3)途径——目标理论
① 途径——目标理论是豪斯在期望理论和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② 主要内容:
选择领导方式有两个标准:
一是能激励下级实现组织目标;
二是能使下级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和完成目标以后得到满足。
领导方式可分“高工作”和 “高关系”。
“高工作”是指明确下级的工作目标,指明下级实现工作目标的途径 ,协助下级排除通往目标道路上的障碍,提高下级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高关系”是指在工作中增加下级需要的满足程度。
领导方式的选择
该理论认为,高工作和高关系的组合,不一定是最有效的领导方式,领导方式应当依具体情况而定。
“高工作”的领导方式:当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不明确时,下级希望领导明确工作任务,传授工作方法,帮助他们完成工作,以便更容易地获得工作报酬。
“高关系”的领导方式:当下级已经明确工作任务,掌握工作方法后,下级希望领导关心、同情和赞扬他们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