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国际货币体系变迁

2012-12-07 09:55:47 字体放大:  

精品学习网小编为考生搜集整理了:2013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等信息,祝愿广大考生取得满意的成绩。

中级经济基础教材知识点第二十章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第二十章 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货币体系变迁

1.国际金本位制

世界上第一次出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本位制。英国于1821年前后采用了金本位制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早采用该制度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随着金本位制度在西方各国的逐渐流行,国际金本位制也随之建立。

1880—1914年是国际金本位制的黄金时期,铸币平价是各国汇率的决定基础,黄金输送点是汇率变动的上下限。金本位制内容如下:

(1)由铸币平价决定的汇率构成各国货币的中心汇率。在金本位制下,银行券代替黄金流通,可以自由兑换黄金,黄金和银行券都可以对外支付,因此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两国本位币的含金量之比,即铸币平价。

(2)市场汇率受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波动幅度为黄金输送点。在金本位制下,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当汇率对一国不利时,人们就不用银行券对外进行支付,而改用黄金,因而各国货币汇率波动很小,成为自发的固定汇率。黄金输送点包括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等于铸币平价加减运送黄金的运费。

尽管国际金本位制为国际收支提供了满意的调节机制,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局限性也不断暴露。首先,在金本位体系下,本位货币是黄金,货币的供应量取决于黄金,进而价格水平与黄金的供应量相联系。其次,由于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从而导致了国际金本位制丧失了存在的前提——各国政府对经济的自由放任。

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国际金本位体系趋于瓦解,汇率稳定失去了基础。在1929--1933年大危机的冲击下,金本位制终告崩溃。

2.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即1945--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1976年以来的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协定是1944年7月在美国召开的由四十四国代表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所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的总称。

作为一种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运行特征有:

(1)可兑换黄金的美元本位。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了双挂钩原则:美元按照每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价与黄金挂钩,美国政府承担按官价兑换其他国家政府所持美元的义务;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规定与美元的汇率,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实际上美元充当了国际储备货币。美元被广泛地用作国际间的计价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所以又称为美元本位。美元之所以能代替黄金执行世界货币职能,是因为美元能够兑换黄金,而且使用美元更为便利,持有美元还有利息收入。

(2)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是人为的固定汇率制度,通过双挂钩原则确定各成员国货币的平价关系,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各成员国货币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不能超过平价的±1%,成员国货币当局有义务干预外汇市场以稳定本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另外,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一国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失衡时可以调整其货币与美元的平价关系,在平价10%以内的汇率变动可以自行决定而无须批准,超过这一数值则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因此,这种固定汇率又是可调整的。

(3)国际收支的调节。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收支失衡有两种方法调节:短期失衡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信贷资金来解决;长期失衡通过调整汇率平价来解决。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份额筹集的资金有限,而且这一时期汇率调整并不常见,所以这两种方法的作用都不大。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的20多年里,国际收支失衡问题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布雷顿森林体系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货币环境,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内在缺陷——特里芬难题,即维持对美元的信心和保证国际清偿力之间存在两难选择,决定了其崩溃的必然性。在经历多次美元危机和货币投机冲击之后,该体系于1973年3月彻底崩溃。

3.牙买加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国际金融形势动荡不定,国际社会积极探索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重建方案。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召开会议,通过了牙买加协定;同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二次修正案,并于1978年正式生效。至此,国际货币体系进入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运行特征有:

(1)多元化的国际储备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想的特别提款权成为主要储备资产并未成为现实,不过发行量有所增加;黄金的国际储备功能一直在下降,但各国仍重视黄金的持有;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国际储备中的外汇种类明显增加,特别是El元和德国马克所占的比重显着增加;欧元1999年启动后进入国际储备资产行列,对美元的未来地位形成有力的潜在挑战。

(2)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浮动汇率体系。在牙买加体系下,各国可以自行安排其汇率制度,形成了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浮动汇率体系。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大多采取单独浮动或联合浮动,发展中国家大多是盯住某种主要货币或一篮子货币,实行单独浮动的很少。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国越来越倾向于采取弹性较大的汇率安排。

(3)国际收支的调节。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两次石油危机,使得主要发达国家陷入严重的滞胀,20世纪80年代初又爆发了国际债务危机,这一切都伴随着严重的国际收支失衡。在牙买加体系下,经常账户失衡调节主要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金融市场融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节等方式进行。其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节方式,一方面是向逆差国提供贷款,帮助其克服国际收支困难;另一方面还包括指导和监督逆差国和顺差国双方进行国际收支调节,以便双方对称地承担国际收支调节的义务。

牙买加体系运行已经20多年,对维持国际经济运转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显示了较强的适应性和弹性。但是牙买加体系在运行中暴露出许多缺陷,特别是频繁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因此改革的呼声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目前还看不出这一体系在短期内会发生重大变革的迹象。要建立公正、合理、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依然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

<--注册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