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2012-12-07 10:15:14 字体放大:  

精品学习网小编为考生搜集整理了:2013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等信息,祝愿广大考生取得满意的成绩。

中级经济基础教材知识点第十五章财政政策

第十五章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工具与类型

(一)财政政策的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是指用以达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财政手段,主要有预算、税收、公债、公共支出、政府投资和财政补贴等。

1.预算政策

预算调节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财政收支的规模及其差额上。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政府预算一般采取扩大支出规模、保持一定赤字规模的做法扩大社会总需求;当社会总供给小于总需求时,政府预算一般采取缩小支出规模、保持预算盈余,抑制社会总需求;当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即经济稳定发展时,政府一般实行中性的预算平衡政策,保持预算收支规模的基本平衡。

2.税收政策

首先,税收是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方式,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通过提高税率、减少税收优惠等途径增加税收,减少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抑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降低社会总需求,使过快或过热的经济增长平稳回落或降温。相反,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通过降低税率、实行更多税收优惠等途径减少税收,增加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鼓励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其次,税收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例如,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的起征点和免征额等途径,可以起到减少高收入者可支配收入的效果,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的目标。

3.公债政策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公债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首先,通过调整公债的流动性程度,改变社会经济资源的流动状况,可以对经济运行产生扩张性或者紧缩性的影响。公债期限不同,流动性相差较大,期限越短,流动性越高,变现能力越强;期限越长,流动性越低,变现能力越弱。因此,在公债发行中通过期限种类的不同设计和调换公债长短期限等办法,可以对经济运行产生扩张或者紧缩的影响。其次,通过调整国债发行利率水平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的变化,可以对经济运行产生扩张性或者紧缩性的影响。

4.公共支出政策

公共支出是指政府用于满足纯公共需要的一般性支出,主要包括狭义的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部分。其中,狭义的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进行日常行政事务活动所需要的商品和旁务支出,即政府的消费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财政资金无偿、单方面转移的支出,包括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5.政府投资政策

政府投资是指财政用于资本项目的建设性支出,它最终将形成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投资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克服某些领域市场失灵问题的必要和重要的手段。首先,通过调整政府投资规模,可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未来社会总供给,从而影响社会供求总量。其次,通过调整政府投资方向,可以对经济结构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优化。例如,当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政府可通过降低投资支出水平,抑制社会总需求,使经济降温、平稳回落;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政府可通过提高投资支出水平,扩大社会总需求,缓解或者逐步消除经济衰退;当社会总供求基本平衡、但总供求结构存在问题时,政府投资可以通过采取有保有压的政策,减少对过热行业的投资,增加对薄弱环节的投资,使社会总供求在结构上保持协调。

6.补贴政策

首先,财政补贴政策是保持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当经济处于过热时期,政府通过减少财政补贴支出使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减少,抑制企业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而减少社会总需求,实现经济平稳回落;当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政府可通过增加财政补贴支出使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鼓励企业和个人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而增加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其次,财政补贴还是政府公平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一般地讲,享受政府财政补贴的对象大都是低收人群体。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可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分配。

(二)财政政策的类型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将财政政策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的。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内在的、不需要政府采取其他干预行为就可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动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这种机制也被称为财政“自动稳定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累进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自动稳定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降低,符合纳税条件的个人和企业数量减少,因而税基相对缩小,适用的累进税率相对下降,税收会自动减少;因税收的减少幅度大于个人收入和企业利润的下降幅度,税收便会产生一种推力,防止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的过度下降,从而起到反经济衰退的作用。在经济过热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二是政府福利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经济出现衰退时,符合领取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标准的人数将增加,失业救济和各种福利支出将趋于自动增加,从而有利于抑制消费支出的持续下降,防止经济的进一步衰退。在经济繁荣时期,其作用机理正好相反。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主动灵活地选择不同类型的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实现财政政策目标。在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中,美国实施的罗斯福一霍普金斯计划(1929—1933年)。日本实施的时局匡救政策(1932年)等,都是相机抉择财政政策选择的范例。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汲水政策是指在经济萧条时期进行公共投资,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使经济恢复活力的政策。汲水政策具有四个特点:第一,它是以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发机制为前提,是一种诱导经济复苏的政策;第二,它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第三,财政投资规模具有有限性,即只要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规模;第四,如果经济萧条的状况不再存在,这种政策就不再实行,因而它是一种短期财政政策。补偿政策是指政府有意识地从当时经济状态的反方向上调节经济变动的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波动的目的。在经济萧条时期,为缓解通货紧缩影响,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少财政收入等政策来增加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相反,在经济繁荣时期,为抑制通货膨胀,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等政策来抑制和减少社会过剩需求,稳定经济波动。

2.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

将财政政策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中的不同功能来划分的。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在社会总需求不足情况下,政府通常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增加支出等手段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社会总需求水平,缩小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差距,最终实现社会总供需的平衡。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来减小和抑制社会总需求的政策。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情况下,政府通常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等手段,减少或者抑制社会总需求,达到降低社会总需求水平,最终实现社会总供需的平衡。

中性财政政策,亦称均衡性财政政策,是指在经济稳定增长时期,政府通过实施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或者动态平衡的财政政策,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效应,以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要求,财政政策需要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才能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功能作用,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主要有三种类型:“双松”搭配类型,这是指扩张性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组合,这种政策组合可以刺激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但也会带来通货膨胀的风险。“双紧”搭配类型,这是指紧缩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组合,这种政策组合可以有效抑制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但也可能会带来经济停滞。“松紧”搭配类型,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组合,这种政策组合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可以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但货币政策过松,也难以制止通货膨胀;二是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这种政策组合可以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的同时尽可能地避免通货膨胀,但长期使用这种政策组合,会积累大量财政赤字。

一般而言,如果社会总需求明显大于社会总供给,则应该采取“紧”的政策措施,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如果社会总需求明显小于社会总供给,则应该采取“松”的政策措施,以扩大社会总需求。

<--注册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