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第一章 总论

2013-08-26 18:36:55 字体放大:  

​精品学习网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网小编考生整理了2013年广东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知识点串讲,下面是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职能与对象

  1.会计的概念,主要是注意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而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2.会计的职能

  (1)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2)会计的职能不仅包括核算和监督这两个基本的职能,还具有预测、参与决策、评价等的职能。

  3.会计的对象:即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价值运动、资金运动。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是空间限定,持续经营是时间上的假定,会计分期是由持续经营而衍生的,货币计量则是计量单位了。

  一、会计主体

  1.要求区分不同会计主体的经济利益,既包括这个主体和那个主体的区分,也包括企业与企业所有者的利益区分。即企业与企业所有者是不同的会计主体。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区别。

  法律主体一般是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1.含义: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破产、也不会大规模的削减业务。

  2.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

  三、会计分期

  1.会计期间的划分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一般指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会计年度,一般采用日历年度,即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2.会计分期的意义

  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假设都是对会计核算时间上的限定。

  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有了本期与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采用权责发生制后,对于收入和费用要按照权责关系在本期和以后会计期间进行分配,确定其归属的会计期间,进而出现了预收、预付、应收、应付、折旧、预提、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四、货币计量

  1.货币是统一的计量单位,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2.记账本位币的相关规定: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向外编送财务报告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三节 会计基础

  1.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权责发生制主要从时间上规定会计确认的基础,与收付实现制相比,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规定

  我国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四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1.概念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确定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也称财务报表要素。

  2.分类

  (1)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三个要素也是资产负债表的要素。

  (2)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的要素:收入、费用、利润;这三个要素也是利润表的要素。


  二、六大会计要素

  (一)资产

  1.定义和特征: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可能具有实物形态,也可能不具有实物形态。

  特征:①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②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③资产是企业在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未来可能的不是企业的资产。

  2.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变现速度或能力)不同,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

  (二)负债

  资产的确认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

  负债的确认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

  2.构成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三部分:(1)投入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股)本溢价。(2)留存收益;(3)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3.特征

  ①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②企业清算是,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可还给所有者;

  ③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分配。

  (四)收入

  1.概念和特征

  (1)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3)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2.涉及收入的分录

  由于收入的取得一般伴随着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因此,应借记增加的资产或减少的负债相应的科目,贷记收入科目。

  (五)费用

  1.概念和特征

  A.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B.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

  C.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2.发生费用的会计分录的编制

  由于费用的发生一般伴随着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因此,应借记相应的费用科目,贷记增加的负债或减少的资产相应的科目。

  (六)利润

  1.构成

  ①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②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2.确认与计量

  主要依赖于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和计量。

  三、会计要素的计量

  1.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有五种: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2.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四、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看: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统称权益。

  1.本等式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或称会计平衡公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各项经济业务发生变化,所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化情况,有以下几种:

 

序号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1
2
3
4
5 一增 一减
6 一增 一减
7 一增 一减
8
9

 

  (二)收入-费用=利润

  (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这一等式表明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财务状况反映特定日期资产负债的存量情况,经营成果反映一定期间的增减量,经营成果最总要影响到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实现利润,会使得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亏损,会使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以上就是2013年广东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知识点串讲第一章:总则,请大家认真学习。 

相关推荐: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复习指导

会计资格考试复习的一般方法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记忆口诀

会计职称考试复习中关于银行结算账户的撤销

2013年广东会计从业资格《会计基础》知识点串讲汇总

<--会计从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