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类价格趋稳回落 一季度CPI将平稳运行

2013-02-25 10:42:04 字体放大:  

此前,受春节假日影响,我国食品类价格上升较快,引发对CPI回升的隐忧。随着春节长假集中消费的结束,2月中旬以来,食品类价格呈稳中趋降的走势,鲜菜价格较大幅度回落,猪肉、牛羊肉、水产品、水果、禽蛋等价格不同程度下降。在北京等地的集贸市场上,摊主们均大幅下调了应季蔬菜的价格。有关专家综合当前市场情况判断,2013年一季度价格总水平将保持平稳运行。

作为衡量CPI的风向标,食品和制成品权重在现行我国CPI构成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因此,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很大。2012年受食品和衣着类价格“助涨率”影响,CPI涨幅高于一般机构预期,全年同比上涨2.6%。去年12月份CPI环比上涨0.8%,同比上涨2.5%,是自2012年6月份以来的最高涨幅。其中,食品价格上涨最多,对总指数的影响也最大。为此,专家与预测机构纷纷预警,我国物价将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

物价的涨跌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也得到了政府的强烈关注。在2012年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了2013年稳中求进的主基调。对于物价上涨和通胀的潜在风险,2013年1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调研时表示,物价问题任何时候都不可低估。此前,商务部已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力求农产品价格稳定。近日,发改委又下发《关于开展全国涉农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的通知》,继续在全国部署开展涉农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专项检查从3月1日开始,5月31日结束,检查范围包括2012年1月1日以来各项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价格和收费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由发改委统一部署,省级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安排,地(市)、县级价格主管部门具体实施。

物价稳定也是金融稳定的关键。作为我国金融调控的重要部门,央行不断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春节前发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未来的通胀风险提出警示,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物价上行的可能性:未来劳动相对密集且可贸易难度较大的农产品、服务业价格可能会经历一个趋势性上升的过程;经济回升和需求扩张可能会带来CPI的提升;全球超宽松的货币环境还会持续较长时间,主要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不断加力,潜在的输入性通胀压力需要关注。

春节过后,央行暂停去年下半年频繁动用的逆回购操作,今年2月19日在公开市场上重启正回购。此番举动,距离2012年6月21日的上期正回购操作,已时隔8个月之久。正回购的重启,不单是短期资金供应充裕下的顺理成章之举,更是央行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下,着力提高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体现。事实上,从央行去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就可以发现,物价始终是央行在政策执行方面重点考虑的因素,在经济增长趋稳、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以及物价水平有可能上升的情况下,央行货币政策将以调结构、稳物价为主。

此外,各地政府也在陆续推出措施稳物价。例如,安徽省物价局就提出,将加快推进价格改革,建立重要商品价格异动会商机制,进一步落实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完善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应急预案;福建省提出,继续强化稳价控价制度建设,抓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大力推进平价商店建设,目前,该省平价商店销售点已经达到1700多个,基本实现了对全省城镇居民聚居地区的全覆盖。

多方举措之下,2月中旬以来,市场供需情况发生明显变化,食品类价格趋稳回落。据新华社监测,截至2月17日,猪肉零售价格较前期最高点下降2%左右;21种主要蔬菜价格回落,黄瓜、芹菜、菠菜、油菜等品种与前期高点相比累计降幅超过15%;水产品价格稳步回落,鲤鱼、草鱼、带鱼累计降幅分别为4.6%、4.1%和3.4%;成品粮、鸡蛋价格相对稳定。发改委价格监测也显示,截至2月21日全国肉蛋鱼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食品类价格趋稳回落,我国一季度CPI仍将保持平稳运行。但是,从各地的情况分析,物价形势不容乐观。据有关方面披露的数据,在已经公布2013年1月CPI数据的省区中,以新疆、宁夏为代表的西部地区物价上涨压力最大,分别进入了“4时代”和“3时代”,均超出去年全年CPI涨幅水平。同时,商务部20日通报称,2013年以来食用农产品价格出现明显上涨,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整体回升。可见,虽然一季度CPI表现平稳,但2013年稳定物价依然任重道远。

<--会计从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