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注会《审计》新版教材考试大纲第3章-审计证据
第三章 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性质 |
1.审计证据的含义 |
(1)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 |
|
(2)其他信息 |
|||
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
||
(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
①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
||
②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
|||
③充分性和适当性之间的关系 |
|||
④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的特殊考虑 |
|||
二、审计程序 |
1.审计程序的作用 |
||
2.审计程序的种类 |
(1)检查 |
||
(2)观察 |
|||
(3)询问 |
|||
(4)函证 |
|||
(5)重新计算 |
|||
(6)重新执行 |
|||
(7)分析程序 |
|||
三、函证 |
1.函证决策 |
(1)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
|
(2)函证程序针对的认定 |
|||
(3)实施除函证以外的其他审计程序 |
|||
2.函证的内容 |
(1)函证的对象 |
①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 |
|
②应收账款 |
|||
③函证的其他内容 |
|||
(2)函证程序实施的范围 |
|||
(3)函证的时间 |
|||
(4)管理层要求不实施函证时的处理 |
|||
3.询证函的设计 |
(1)设计询证函的总体要求 |
||
(2)设计询证函需要考虑的因素 |
①函证的方式 |
||
②以往审计或类似业务的经验 |
|||
③拟函证信息的性质 |
|||
④选择被询证者的适当性 |
|||
⑤被询证者易于回函的信息类型 |
|||
(3)积极与消极的函证方式 |
①积极的函证方式 |
||
②消极的函证方式 |
|||
③两种方式的结合使用 |
|||
4.函证的实施与评价 |
(1)函证实施过程的控制 |
||
(2)以电子形式回函时的处理 |
|||
(3)积极方式函证未收到回函时的处理 |
|||
(4)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时应考虑的因素 |
|||
(5)评价函证的可靠性 |
|||
(6)对不符事项的处理 |
|||
四、分析程序 |
1.分析程序的目的 |
||
2.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
(1)总体要求 |
||
(2)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具体运用 |
|||
(3)风险评估过程中运用的分析程序的特点 |
|||
3.用作实质性程序 |
(1)总体要求 |
||
(2)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 |
|||
(3)数据的可靠性 |
|||
(4)评价预期值的准确程度 |
|||
(5)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
|||
4.用于总体复核 |
(1)总体要求 |
||
(2)总体复核阶段分析程序的特点 |
|||
(3)再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