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网为大家编辑整理,2012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经济法》真题难点分析——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层级性,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层级性
由于经济法主体的地位不同,所能够从事的行为也不同,行为性质并非同一,因此,经济法主体的行为还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基础性行为和高层次行为,这与主体行为目的的不同有关。
例如,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要实现其调控和规制的目标,就要以一些基础性行为的实施为基础来展开调制行为,从而使调制行为具有了高层次性。
提示:
(1)财政法领域,预算的收支行为、国债的发行行为等都是基础性的行为,而在预算收支、国债的发行与偿还中体现的调控,则是高层次的行为;
(2)在税法领域,税收的征收行为是基础性的,而税收调控行为则是高层次的;
(3)在金融法中,货币的发行行为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是基础性的行为,而通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金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实施的调控行为,则是高层次的行为;
(4)在市场规制法中,市场交易于为是基础性的行为,而体现规制精神的规制行为,则是高层次的行为。
【例题·单选题】经济法主体的行为可以分为基础性行为和高层次行为。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只有在特殊情形下,才产生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层级性
B.国债的发行行为是基础性的行为,国债的发行与偿还中体现的调控是高层次的行为
C.税收的征收行为是基础性的,税收调控行为是高层次的
D.货币的发行行为是基础性的行为,而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实施的调控行为,是高层次的行为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层级性。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层级性,在经济法上是普遍存在的。
【例题·分析题】有人认为,经济法领域的许多基础性的行为其实早已存在,如财政收支、税收的征收、货币的发放与回收、市场交易行为,等等,只不过随着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出现和独立存在,才出现了高层次的行为。
正确答案:上述观点是正确的。经济法领域的基础性的行为确实早已存在,而且过去是分别有许多不同的法律来加以规范的,只不过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加强,国家频繁地实施调制行为,才使得调制行为更加突出了。而调制行为的实施必须有依托,它必须通过具体的基础性的行为才能实施,因此,在理论上才有了两类不同层次的行为。
以上是,2012年会计职称考试《中级经济法》真题难点分析——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层级性,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