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模拟考试题
精品学习网为您提供2012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模拟考试题,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成语“功亏一篑”出自
A.《孟子》 B《庄子》
C.《论语》 D.《荀子》 ( )
2.在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象丰富、词藻瑰丽、汪洋恣肆而着称的是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 )
3.主张文章应该“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的作家是
A.柳宗元 B.韩愈
C.欧阳修 D.王安石 ( )
4.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
A.茅盾 B.鲁迅
C.巴金 D.郭沫若 ( )
5.《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
A.赵七爷 B.七斤
C.八一嫂 D.九斤老太 ( )
6.《礼记》所代表的思想体系属于
A.法家 B.墨家
C.道家 D.儒家 ( )
7.“贻笑大方”这个成语出自
A.《秋水》 B.《寡人之于国也》
C.《谏逐客书》 D.《季氏将伐颛臾》 ( )
8.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A.清新俊逸 B.沉郁顿挫
C.苍凉悲壮 D.沉哀凄苦 ( )
9.在下列诗作中,以弃妇抒情主人公的是
A.《短歌行》 B.《国殇》
C.《氓》 D.《关山月》 ( )
10.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提到的罗素是
A.英国哲学家 B.英国文学家
C.美国哲学家 D.法国哲学家 ( )
11.陶渊明《饮酒》中,最能体现诗人陶醉于大自然的诗句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 )
1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先概括司马光反对新法的要点,然后逐一驳斥,其反驳的着眼点是
A.反驳论点 B.反驳论据
C.反驳论证 D.反驳态度 ( )
13.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的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苏轼 ( )
14.中国古代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A.曹操 B.陶渊明
C.王维 D.孟浩然 ( )
15.《种树郭橐驼传>中,与“长人者好烦其令”构成对比的种树方法是
A.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B.爱之太殷,忧之太勤
C.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D.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 )
16.从文体方面讲,《前赤壁赋》是
A.骚赋 B.古赋
C.骈赋 D.文赋 ( )
17.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A.借喻 B.借代
C.比拟 D.比喻 ( )
18.下列作品中带有寓言性的纪传体作品是
A.《张中丞传后叙》 B.《李将军列传》
C.《种树郭橐驼传》 D.《马伶传》 ( )
19.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唐代诗人是
A.王维 B.李白
C.杜甫 D.王昌龄 ( )
20.下列各句中带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国之害也。 殍而不知发。
A.都城过百雉,国之看害也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C不出,火且尽 D天下不亡,其谁知功也?
虽食,且不下咽。 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的一段话,然后回答21~23小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1.孟子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道理?(4分)
2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两句话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4分)
23.本段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写出本体和喻体。(2分)
(二)阅读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化,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4.这段文字可分为两层,请用“||”在上文中标出。(4分)
25.作者引用“盘庚迁都”这一历史典故的意图是什么?(4分)
26.在这段文字中,王安石还揭露了什么问题?(2分)
(三)阅读王维《山居秋瞑》一诗,然后回答27~29小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7.此诗可以划分为几层?每层的文意是什么?(4分)
28.本诗是否属于山水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4分)
29.本诗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诗中有画”的特点是如何体现的?(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鲁迅《灯下漫笔》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0~32小题。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一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一一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30.学者们所说的“发祥”“发达”“中兴”时代,在鲁迅看来,实质是什么时代?(4分)
31.“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在鲁迅看来不过是怎样两个时代?(4分)
32.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希望中国出现一个什么样的时代?(2分)
(二)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3~35小题。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这应该是一个“意外”。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33.作者对姐姐的回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4.这段文字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35.作者在“偶然”和“意外”上加引号的用意是什么?(2分)
(三)阅读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第一节和第七节,然后回答36~38小题。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七节)
36.两节诗一是头,一是尾,各起了什么作用?(4分)
37.两节诗在句数、字数、句式、用词、重复、变化几个方面的关系怎样?(4分)
38.据此看,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四、作文(50分)
39.题目:我与环境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B.不少于800字;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一、选择题 ’
1.C 2.B 3.D 4.B 5.D 6.D 7.A 8.B 9.C
10.A 11.C 12.A 13.A 14.B 15.A 16.D 17.B 18.C
19.D 20.B
二、文育文阅读
21.说明要实现王道仁政,首先要端正态度,不要怨天尤人,应该从自己做起。 ’
22.这两句话反映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采用的是类比论证的手法。
23.喻体: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本体;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
24.“II”标在“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之后。
25.表明自己变法的决心决不动摇。
26.揭露了士大夫不恤国事,专门以向众人献媚取宠为能事的丑恶嘴脸。
27.这首诗可分三层。第一层是首联两句,写时节,写环境,点染旷远空寂的意境。第二层,包括颔、颈二联,展示山中美景,引读者身临其境,可谓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第三层,尾联,抒发自己寄情山林、怡然自乐、与世无争的人生感悟。
28.属于山水诗。表现了诗人沉醉于秋夜雨后清新美丽的山中景色的心态,以及厌烦尘世喧嚣、归隐山林的怡然的生活情趣。
29.本诗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以动写静,动静相衬。所谓“诗中有画”,是说诗中写景具体、生动,有很强的空间感和画面感。如在本诗中,新雨后的山月、松林、清泉、涧石、翠竹、浣女、莲花、渔舟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三、现代文阅读
30.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31.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32.第三样时代,即人民主宰自己的命运、当家作主的时代。
33.以姐姐的悲惨命运为例,来揭露、控诉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罪恶。
34.寄托着作者对姐姐f痛切哀思和对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的憎恶与否定。
35.姐姐的死既不偶然,也不意外,而是旧式女子的共同命运。
36.《再别康桥》的一头一尾两节诗,句式、节式相同,只是在相同部位更换了词语。一是引人,一是收束,两相呼应,突出了主人公重游旧地时物是人非、感慨万千、轻来悄走的复杂心态。
37.两节诗句数相同,句式相近,均用叠词,既有“我…‘我走了”“云彩”等重复使用的词语,整齐中又有一定的变化,体现了诗人对新诗建筑美、音乐美的创作追求:两节诗关系密切,前呼后应。
38.抒发了诗人对昔日在康桥那段生活眷恋、忧郁和落寞的情感。
四、作文
39.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