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sb
2016-10-18
”而行千里母担忧“。每位家长在孩子长时间外出时都会十分担心,出国留学或游学时就更是如此了。与其担心,不如看看家长能为游学的孩子做什么,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吧。
游学前和孩子一起制定出行计划
在孩子出行前,家长应当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进行语言能力的储备,学会基本用餐词汇,机场标识等用语;在日常生活中开始学习生活自理;了解国外的生活原则,比如公交车上的照顾专座、洗澡的时间控制;学会和同学的相处,如何解决冲突,学会忍让等等,只有生活问题解决了,才能学有成效,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Louisa根据多年的青少年游学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份游学行前小贴士:第一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小清单,这并不是购物清单,而是想去参观哪些地方,并对这些地方做相对应的资料收集。第二,在游学机构的行前说明会上,带孩子提前结识一些同行的朋友。第三,让孩子自己对游学目的地做一些攻略,包括当地的文化习惯、风土人情等。第四,较早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比如教会孩子到海外怎么使用手机、使用相机,包括洗澡洗衣服这样的基本生活技能。第五,鼓励孩子记一些游学的日记、账本,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
Louisa提到,最重要的一点是,家长要向孩子预设说明一些在游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告诉他们遇到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
游学故事:不能带上车的汽水和汉堡
一次在澳大利亚的游学团队中,几个孩子跟旅行车的司机发生了较大的冲突,起因竟是几个汉堡和几杯可乐。
原来,这些孩子不太习惯澳洲国家的饮食,在一次参观的途中看到了麦当劳,便兴奋地买了好多,想要带回住宿的地方。但在上车的时候,司机却坚决不允许孩子把这些食品带上车,而这些孩子却认为司机太不近人情,“买都买回来了,这次就破回例,下次不买了不就行了吗”。但是,在澳大利亚这个国家,车上是不允许吃东西和任何有色饮料的,他们认为这些东西会让车里有味道,这一点让人非常难以接受。
后来,在领队老师的协调下,把汉堡和汽水放到了车下方装载行李的空间里,这件事才得以解决。试想,如果在出行前,这几个孩子对澳大利亚的风俗习惯有一定了解,应该可以避免这些不愉快的经历。
游学中管理好分离焦虑情绪
在游学过程中,家长往往是最焦虑却又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重要一环。由于中国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孩子第一次出国,往往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和亲人独立生活,因此,除了孩子可能会有不适应的情况外,父母也面临着分离焦虑的考验。
严文华博士认为,“孩子可以是孩子关注的重点,但不能成为家长关注的唯一重心。应该提倡说孩子有孩子的成长轨迹和规律,家长有家长自己生活的意义、内容和重心。”严文华建议,家长与孩子之间应保持好一定的界限和距离,按需支持,孩子需要支持的时候就支持他,需要支持多少就支持多少。
那么,家长在情绪管理上应该怎么做呢?Louisa认为,这建立一定的基础上,即家长在孩子游学期间,也给自己安排了丰富的活动,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目标。同时,“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本能和智慧使得他们有潜力去解决游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即便孩子没有处理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孩子可以从这个没有处理好的过程中去学到很多东西。挫折和苦难本身就是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要懂得放手让孩子成长。”
游学故事:焦虑父亲电话“监控”出行的女儿
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女孩每次出门旅游,每天总能接到父亲两到三个电话,有时候甚至一个小时一个电话。有一次,她为了不让父亲管着自己,瞒着父亲悄悄去了台湾旅行。在台湾的旅途中,有一天进了山区,手机信号不好,大概有一天左右电话无法接通,后来从山里出来后,坐在大巴车上,就听见车上领队接了个电话,是爸爸打来找她的电话。因为女孩出来之前并没有告诉爸爸来旅游,更没有告诉他哪个旅行社,但爸爸能拿到女儿旅行社领队的电话,可以想象是动用了多大的力量,由此也可以看出这位父亲的焦虑程度。
游学后与孩子正确分享游学见闻
在孩子回来之后,孩子和家长可以一起做一些整理、分享、记录和纪念,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开设博客、制作一个专门的旅行相册,这一部分非常重要。
在孩子海外游学的过程中,会听到看到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东西,这说明孩子开始观察到国别文化的差异。比如,有的去美国游学回来的孩子会说:“美国人好脏啊,他们经常会不洗手就拿东西吃。”事实上,美国人是有这样的习惯的,他们并不太会像中国人一样,在吃东西前很正儿八经地去洗手,他们甚至还会把一些东西随手乱放。
当孩子在跟父母讲这一点的时候,这说明,他观察到了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如果这时候,家长也批评说:“唉,他们好脏啊,真不讲卫生。”家长既然这样去总结,那给孩子留下的印象就是“脏与不脏、干净不干净是用中国人的标准去评判和衡量的,中国人的标准是唯一标准”。事实上,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对与错之说,只能说是清洁观不一样。
这要求家长有一颗开放的心和多元化的观念,引导孩子提高文化敏感性,学会包容他国的文化习惯,让孩子意识到,在世界上还会有很多的人,他们的做法跟我们不一样,同时更开放地去看待世界,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国际化、全球化的世界小公民。
游学故事美国孩子:为什么不和我分享零食
有个孩子从美国游学回来,非常伤心,他对自己的妈妈说:“妈妈,我很难过,我的美国同伴不跟我分享。”家长仔细问过才知道,原来这个孩子甚至还有很多的中国孩子出去都会在包里放很多零食,而且在拿出来吃的时候会分给周围的人。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是从小到大老师、家长教的“要大方,要懂得分享”。
这位妈妈在听到孩子抱怨美国孩子不会分享后,也附和说:“美国孩子真小气,不会与人相处”,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在美国,孩子吃东西很少会跟别人分享,一般都自己吃。严文华博士在美国考察交流期间,有机会问过一个美国孩子“为什么不和别人分享食物”,这个美国孩子是这样回答的:“我的妈妈和老师告诉我,不要随便给别人吃东西,因为在我的同伴中,可能会有花生过敏,也会有对某种食物不接受的,还会有些吃素不吃肉的,我如果分享我的食物,可能是对别人的不尊重,而且说不定还会带来一些麻烦,所以在这方面我是不会主动分享的。当然,如果我的同伴喜欢吃、愿意吃,他们完全可以跟我说,我也非常愿意与他分享。”
关于这家长能为游学的孩子做什么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能对想了解这件事的您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游学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