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wl
2012-11-13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收集了2012年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附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2年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附答案)
初二地理试卷(闭卷)
本试卷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 单项填空题:(每题2分,共60分)
1.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
A.欧洲西部 、大西洋东岸 B.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C.非洲北部、地中海南岸 D.亚洲西部、大西洋东岸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相距5000多千米,跨经度60多度,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跨纬度约49度。根据资料及下图,回答2—3题。
2.图中展示的我国的一些现象,主要是由于跨经度范围广造成 的是
A.① B. ② C. ③ D.④
3.图②现象主要说明了
A.我国跨纬度范围广 B.我国民族种类多
C.我国多高大山脉 D.我国降水差异大
4.中国是个临海国,自北向南濒临的海洋分别是
A.北海、黄海、东海、南海 B.北海、东海、南海、西海
C.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D.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5.我国位于五带中的
A.南温带和南寒带 B.热带和南温带 C.北温带和北寒带 D.热带和北温带
6.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
A.930万平方千米 B.960万平方千米 C.970万平方千米 D.990万平方千米
7.下列属于我国三级行政区划的是
A.省、自治区、直辖市 B.省、县、乡
C.省、特别行政区、直辖市 D.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
8.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A.新 B.沪 C.蜀 D.藏
9.位于我国西部的直辖 市是
A.北京 B.天津 C.上海 D.重庆
10.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我国人口总数达到
A.12.95亿 B.11.95亿 C.10.95亿 D.13.95亿
11.针对我国人口状况,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应是
A.积极增加人口数量 B.降低人口死亡率
C.实行计划生育 D.积极鼓励生育
12.中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藏族 B.壮族 C.回族 D.满族
13.下面四张邮票代表了我国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其中能反映傣族民族服饰特点的是
14.我国地势总的特点是
A.东高西低 B.北高南低 C.西 高东低 D.南高北低
15.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是纵横交织的
A.高原 B.盆地 C.平原 D.山地
16.下列地表崎岖不平, 石灰岩广布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云贵高原
17.1月份我国最南方和最北方气温相差接近
A.20℃ B.30℃ C.50℃ D.60℃
18.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B.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C.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 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19.华北平原属于下列干湿地区的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20.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性气候为主 B.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C.海洋性气候为主 D.气候类型单一
21.下列关于自然资源说法正确的是
A.土地是万物之本新课标 第一网
B.为了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C.荒漠不属于土地资源
D.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没有必要节约用水
22.下列我国土地资源人均最少的是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难利用土地
23.下列 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A.伏季休渔 B.草原开垦耕地 C.草原过度放牧 D.占 用耕地建坟
24.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很难发生干旱
B.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合理,有利于农业生产
C.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不可能发生水资源危机
D.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难以满足当地群众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25.下列地形区中,缺水最严重的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读图综合题:(共50分)
2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左图为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放大图,根据纬线的分布及方框里的经度写出甲地的经纬度位置:( , ),因此甲地处于东西半球的 半球。
(2)从图中可看出,甲乙两地都位于五带中的 带。
(3)甲地位于乙地的 方向。
(4)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刚好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说明此时的日期
是 前后,节气称之为 日。
(5)地球公转到D位置时,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季节是 。
27.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该地甲、乙两处的地形部位为 ,其中海拔最高的是 处。
(2)实线ab不是等高线,根据其分布及形状特点判断其 为 。
(3) A地与B地比较,坡度较大的是 地。
(4)C点附近(虚线方框内)的等高线都向等高线海拔数值较 (高、低)处凸出,判读地形上为 地带;C点的海拔为 米。
28.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完成下列要求:(7分)
(1)图中AB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中A、B两地 的名称是
A为 ;B为 。
(2)以AB连线为界可划分我国人口分布的东西部地区。此线以东的东部地区,人口分布较为 ;以西的西部地区,人口分布较为 。全国人口分布不均。
(3)人口密度在1人/平方千米以下的地区叫做无人区。从行政区划看,它们主要位于我国西部的五个省区内,其中分布最广的是 (填省的简称)。从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它们主要分布于 及干旱等恶劣的环境中,因此人口稀少。
(4)观察我国人口在400人/平方千米以上的地区,它们大多分布于沿海、沿 、
沿湖泊等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适宜人类居住。
29.读“中国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填出图中代码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① ;③ 。四大盆地:A ;C ;
(2)由图可见,我国地形西部以 和盆地为主,东部地形则以 和丘陵为主。
(3)下列山脉中,属于东西走向的一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⑤⑥ D.⑦⑧
30.读“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为影响我国的 (冬、夏)季风,受此季风影响的时期内,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 。
(2)东南季风,来自 洋,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西南季风,来自 洋,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3)习惯上,以 -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昆明夏季的盛行风向是 。
(4)受图示季风强弱影响,我国容易发生的灾害是洪涝和 。
31.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字母A所代表的支流名称是 ,是黄河最长的支流。A、B两大黄河支流都穿行于 地区,塑造着该地的地貌形态。
(2)黄河以河口作为上、中游的分界点,请用字母C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出来。
(3)黄河忧患在上游的主要表现是 、 。
(4)黄河下游出现“地上河”的主要原因是 。
(5)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但历史上水患严重。下列措施中,你认为治理黄河有效的措施有( )。(多选)
A.加固下游河堤 B.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C.造林种草,加强水土保持 D.修建水利枢纽工程
32.看“长江水系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写出图中数码所代表地理事物名称:
长江发源于源头① 山 ,注入东海;湖泊③ ,是我国最 大的淡水湖。
(2)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水能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 游,已建成的重要的水利枢纽②是 。
(3)图中城市A是长江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线,它是 。
(4)图中B段是长江上游最负盛名的急流峡谷—— 。
(5)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势低平 ③流域内降水丰沛
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植被 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昆明三中、滇池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
初二地理试卷 答案
一、单项填空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C A D D B B A D A C B B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D D C D B B A B A D B
二、读图综合题(共50分)
26.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
(1)( 20°N , 140°E ); 东 半球 (2) 热 带 (3) 东北 方向
(4) 6月22日 , 夏至 日 (5) 夏季 。
27.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 山顶(山峰) , 乙 处(2) 河流 (3) A 地
(4) 高 , 山谷 地带, 210 米。
28.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完成下列要求:(7分)
(1)A为 腾冲 ,B为 黑河 (2) 密集(稠密) ; 稀疏
(3) 藏 , 高寒(荒漠、内陆高山) (4)沿 江(长江) 。
29.读“中国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① 天山 ,③ 秦岭 ,A 四川盆地 ,C 塔里木盆地
(2) 高原 ; 平原 (3)( A )。
30.读“我国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 夏 , 温暖多雨 (2) 太平 洋, 印度 洋
(3) 大兴安岭 , 西南风 (4) 干旱 。
31.读“黄河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 渭河 , 黄土高原 地区(2)填图
(3) 干旱(荒漠化) , 凌汛
(4) 泥沙淤积,(河床抬升)
(5)( A、B、C、D )。
32.看“长江水系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① 巴颜喀拉 山,③ 鄱阳湖 (2) 上 游,② 三峡(水利枢纽)
(3) 宜昌 (4) 虎跳峡 (5)( C )。
标签:地理试卷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