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二 > 地理 > 地理试卷

八年级地理上册秦岭——淮河线随堂检测试题(含答案)

编辑:sx_zhangwl

2012-12-12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地理试题:八年级地理上册秦岭——淮河线随堂检测试题(含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地理上册秦岭——淮河线随堂检测试题(含答案)

宁阳县2011-2012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地理随堂检测题

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课堂达标题A卷

一、选择题

1.秦岭主要位于( )

A.山西省 B.河南省 C.陕西省 D.湖北省

2.秦岭——淮河线大致是( )

A.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B.一月0℃等温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

3.我国四大区域的界线不包括( )

A.秦岭——淮河线 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青藏高原边缘线 D.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4.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

A.自然环境 B.地理景观 C.居民主食 D.人种宗教

5.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A.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分界线

B.黄河冬季不结冰,海河、淮河冬季结冰

C.秦岭——淮河以北的农作物一般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D.油菜、甘蔗在秦岭——淮河以北也有大面积分布

二、综合题

6.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界线A大致与 毫米等降水量线相接近。

⑵界线B是我国地势 阶梯与 阶梯的分界线,这条界线上有一系列高大雄伟的山脉自西向东南依次为 、阿尔金山脉、 和 。

⑶界线C为 和淮河一线。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课堂达标题A卷答案

一、选择题1.C 2.B 3.D 4.D 5.C

二、综合题

6.⑴ 400

⑵ 第一 第二 昆仑山 祁连山 横断山脉

⑶ 秦岭

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课堂达标题B卷

一、选择题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

A.历史沿革 B.民族构成 C.人口多少 D.区域特征

2.某山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以北树木冬季落叶,以南树木大多常绿,此山是( )

A.太行山 B.巫山 C.秦岭 D.南岭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气候最干旱的区域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4.兼跨四大地理区域的省级行政区是( )

A.陕西 B.甘肃 C.四川 D.青海

5.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

①1月0℃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⑥湿润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①④⑤

二、综合题

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四大地理区域名称。

① ,② ,

③ ,④ 。

⑵③和④的界线大致与我国 毫米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⑶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在 地区。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课堂达标题B卷答案

一、选择题1.D 2.C 3.C 4.B 5.A

二、综合题

6.⑴ ①西北地区 ②青藏地区 ③南方地区 ④北方地区

⑵ 800

⑶ 西北或①。

地理学科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课堂达标题C卷

一、选择题

1.秦岭——淮河大致的走向是( )

A.东西 B.南北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

2.下列地形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是( )

A.黄土高原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柴达木盆地

3.以下的地理区域中,为我国主要农业区的是( )

①北方地区 ②南方地区 ③西北地区 ④青藏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省区中,没有被秦岭——淮河线穿过的省份是( )

A.安徽 B.江苏 C.甘肃 D.山西

5.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

B.该界线以北地区沙漠广布

C.水运是该界线以北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

D.这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天然界线

二、综合题

填表比较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比较内容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主要运输方式

第一节秦岭——淮河线课堂达标题C卷答案

一、选择题1.A 2.C 3.A 4.D 5.D

二、综合题

比较内容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作物熟制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精品学习网 初中频道

标签:地理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