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二 > 地理 > 地理试卷

初二上学期地理第三单元试卷2015年

编辑:

2015-12-07

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有3 6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阅读中国荒漠化土地现状图,回答13~14题。

13.我国荒漠化土地中面积最大的是(    )

A.x疆       B.内蒙古       C.x藏      D.宁夏

14.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全球降水量减少        B.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C.过度垦殖、过度放牧      D.农民进城、土地抛荒

读我国某地区地形类型比例表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回答15~16题。

我国某地区地形类型比例

地形类型 占土地面积比例/% 海拔/米 粮食作物

平原 20 <200 水稻

丘陵 60 200~500 水稻、冬小麦

中、低山 15 500~3 000 春小麦、马铃薯

高山 5 >3 000

15.该地区最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A.平原            B.丘陵        C.中、低山        D.高山

16.该地区耕地比重过高,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沙漠化      B.酸雨        C.全球气候变暖     D.水土流失

17.下列漫画反映了一种人类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请你为漫画选择一个主题。(     )

A.靠山吃山                  B.自毁家园

C.幸福之门                  D.为了美好的明天

18.我国水土资源配置欠佳,其中属于地多水少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19.下列四位学生对自己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家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不宜耕作,却有利于渔业的发展

B.我家在内蒙古草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C.我家在东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一年可种植三季作物

D.我家在x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瓜果特别甜

20.引黄济 津潘庄线路应急调水工程于2010年10月24日正式通水,这条线路途经山东德州。至此,萧条寂静了40多年的南运河开始流淌着汩汩的黄河水,为将来的勃勃生机注入“复活”的水源。绵延德州境内166千米的水带,带来的不仅仅是“为有源头活水来”,更有30万亩(1公顷=15亩)良田的灌溉,近2亿立方米的地下水的补充,润泽了德州这座缺水的城市。关于本工程的建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解决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

B.为了解决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的问题

C.这次调水补充和改善了德州的地下水环境

D.这次调水补充和改善了德州的生态和农业环境

21.小方很难和爸爸相聚在一起,他的爸爸正忙着把长江的水引到遥远的北方,你知道小方爸爸的工作是为了解决(    )

A.长江洪涝的问题

B.水资源时间变 化大的问题

C.水体污染、水资源浪费等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D.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22.导致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水资源数量本身 有限 ②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③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水资源需求量大增 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对水资源污染严重 ⑤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浪费现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23.下图反映了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及地表景观的变化,这里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是(    )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建筑用地

我国季风气候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2009年入秋至2010年春,西南地区的云南、广西、贵州等地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灾害。据此回答24~25题。

24.造成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风活动不稳定        B.冬季风活动强烈

C.南北跨纬度大         D.地形复杂多样

25.在西南旱区许多地方人畜饮水困难,但不少江河的水却白白流走,无法利用,村民只能“望水兴叹”。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

A.防治水污染                      B.人工降雨

C.改变当地气候                  D.兴修水利设施

标签:地理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