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9-07
【解析】选D。从图中可看出,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人口由多到少分别是:③②①④,面积由大到小分别是:④③②①。④的面积最大,人口最少,因此,④的人口密度最小。
二、综合题
10.读下图,完成问题。
(1)阴影部分表示我国人口超过5 000万的省级单位,可说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_________。
(2)图中①为_____省_____市,②为_____省_____县;此线以东人口密度_____(大或小)。
(3)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最少的是_____,直辖市中人口最多的是______。
(4)A地区比B地区人口多的原因是什么?
(5)C地区在我国人口密度最___(大或小),原因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近年来,D省人口增长幅度最大,达37.5%,一跃成为我国人口第三大省,但是D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请你解释原因。
【解析】从图上可看出我国人口超过5 000万的省级单位集中于我国东部,能说明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以黑河至腾冲一线为界,人口东多西少,人口密度东大西小。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中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直辖市中人口最多的是重庆市。A属于东部地区,B属于西北地区,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达,开发历史悠久。C是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人口密度最小。D为广东省,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并不高,但人口基数大,加上广东经济发达,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的进入,导致人口增长幅度较大。
答案:(1)东多西少
(2)黑龙江 黑河 云南 腾冲 大
(3)澳门特别行政区 重庆市
(4)①自然条件:A地区主要是平原,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雨热条件好,生产的粮食多;B地区多沙漠、草原、山地,气候干燥,耕地少。②社会经济条件:A地区工商业、交通运输发达,城镇多,人口集中;B地区工商业、交通运输落后,城镇少。③开发历史:A地区的开发历史比B地区早。
(5)小 地处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
(6)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加上广东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大量进入。
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人口容量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国、该地区的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关于中国人口的最大容量,经各方专家测算,结论均为16亿人,如超过16亿人,将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产生破坏性影响。
材料二 计划生育有效地抑制了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并且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赞誉。20年来,全国少生了4亿人(而美国人口只有2.7亿),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作出了极大贡献。
材料三 2005年,一位记者在陕北黄土高原的一个穷山沟里与放羊娃有一段对话,“今年几岁?”“16。”“怎么不上学?”“我放羊。”“你放羊为了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娶媳妇。”“娶了媳妇干什么?”“生娃娃。”“生了娃娃将来干啥?”“放羊。”
(1)读了材料一、二,你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人口政策可以放松了,你认为能放松吗?
(2)读了材料二想一下,全国少生了4亿人,对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3)读了材料三以后,你有何感想?我们应在哪些方面多下工夫?
【解析】此题通过读材料回答问题的形式,启迪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从而加深了对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的深入理解,扩展了知识和思维空间。
答案:(1)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人口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我国的人口政策绝不能放松。
(2)经济效益:少生了4 亿人,会大大减少国家、社会、家庭的支出,节省下来的财力可以投入社会经济生产,有利于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社会效益:有利于整体人口的健康、教育、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稳定繁荣。
(3)提高人口素质,势在必行。普及义务教育,加强人口知识的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尽快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
分析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该漫画揭示的主题是什么?
(2)漫画中反映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你对漫画中反映的问题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
【点拨】第(1)题,此题以漫画为载体,图中提供的信息揭示了由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社会和资源环境问题。第(2)题,漫画中反映的问题有: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第(3)题,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建议合理即可)。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地理众多的人口练习题(有答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在学习上帮助到您!
标签:地理同步练习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