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二 > 历史 > 历史试卷

2013年初二历史上册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测试

编辑:sx_liuwy

2013-02-12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推荐的2013年初二历史上册中国近现代史复习测试,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1、某班主办的黑板报有这样一段文字: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签订协议,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1951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胜利进驻拉萨。这段文字反映的是

A. 设置驻藏大臣 B. 和平解放西藏 C. 修建青藏铁路 C. 建立西藏自治区

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3、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

A.由中英联合管理B.社会制度不同,高度自治C.由中葡联合管理D.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4、中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性事件是

A.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B.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

C.新中国的成立 D.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来源

5、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A.建国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 D.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6、香港传媒评价:“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创造”是指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一国两制”构想

7、下列适合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地区有①新疆②西藏③香港④台湾⑤澳门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8、“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终于在联合国总部冉冉升起。”指的是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 D.中国加人亚太经合组织

9、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外交之魂”,下列哪一项内容体现了他高超的外交艺术

A.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参加重庆谈判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10、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是

A.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B.承办上海APEC会议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惊世两弹,冲天一星”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标志着中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的是

A.原子弹实验爆炸成功 B.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 D.载人航天飞船遨游太空

12、在活动课上,小华为下面这张购物票证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3、20世纪的中国,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中国人民最为敬仰的三位伟人。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什么重大成就?

(3)邓小平同志晚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实现祖国统一,他提出了什么创造性的构想?取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4)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他们对近现代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14、说明“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民众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政府”的事件是

A.《南京 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15、右图数据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签订了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6、《 近代中闰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

17、与1842年的《南京条约》相比,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新特点,这主要体现在新-课-标-第-一-网

A.割地赔款 B.开埠通商 C.协定关税 D.设立工厂

18、一位老爷爷出生在十九世纪初,见证了堂堂大清帝国像列强眼中的“一只羔羊”一样被任意宰割,他有四个儿子也饱经沧桑。下面是他对四个儿子的描述,不属实的是

A.老大1843年在海关工作,在关税方面却要与英国协定

B.老二是圆明园的管理人员,目睹“万园之园”被烧毁

C.老三1896年在重庆看到了日本人开设的工厂 D.老四 1905年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

19、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选项中最能促成“柳成荫”的是

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

C.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D.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

20、下列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符合的是

A.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 B.建立中国同盟会

C.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21、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 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2、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章课本一律废止。这与下列哪一事件的大力倡导有关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3、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对此三点极力推崇。这表明魏源的救国主张是

A.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B.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学习方式先进的思想文化 D.进行资产阶级改革

24、初二某班同学举办以“近代化探索”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是 ①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②邓世昌血染黄海 ③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④康有为组织公车上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形成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其中为井冈山设计的宣传推介语是:“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认为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A.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 B.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

26、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0局年之际,让我们重温鲁迅先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共的诞生

A.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7、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开国大典

28、]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正义战争中,促成国共合作抗日局面,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 百团大战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五四运动 D.重庆谈判

29、左图(图略),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这次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团结民主,和平建国

30、1939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 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B.八路军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英勇抗击日军

C.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D.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

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D.实现了民族独立

32、《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 书中说“变法之本,在于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说要改革

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

33、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自强”与“求富”②“民主”与“科学”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和平、民主、团结”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②④③ D.③②④①

更多初二历史试题,请点击精品学习网

标签:历史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