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二 > 历史 > 历史知识点

2014年苏教版初二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编辑:sx_songyn

2014-06-23

同学们,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了2014年苏教版初二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希望帮助您提供多想法。

1、19世纪前期,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①扩大国外市场,②推销工业品,③掠夺原料

2、鸦片的输入对中国的危害:鸦片不断输入,白银大量外流,威胁到清朝的财政,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由于吸食鸦片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官吏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从财务、健康、政治和军事上记忆)

3、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25日

意义:①这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②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③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4、英国发动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的借口:保护通商。

5、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进行武装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6、①清军爱国将领关天培、陈化成,在战争中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

②在东南沿海地区的群众抗英战争中,规模最大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7、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主要内容:①割地: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纳税:英商在华进出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8、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南京条约》附件(虎门条约)

主要内容: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并永久居住等特权。

9、1844年,中美《望夏条约》(先);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后)

10、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1856—1860年,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美两国积极支持英、法侵华,以“调停”为名,从中渔利。

3、条约:(1)1858年《天津条约》;(2)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

意义:使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新增11处通商口岸,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沿海各省)

4、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19世纪80年代为止,俄国共割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其中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割占了100多万平方公里)

5、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击毙了华尔,后来又多次击败由戈登率领的洋枪队

第3课: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侵占新疆南部及北部一些地区。

2、英、俄支持阿古柏割据,俄国还出兵占领伊犁。

3、1876年,左宗棠分三路进军新疆,摧毁了阿古柏政权。

4、1878年,清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维护了国家统一。

5、1881年,中国收复伊犁。

6、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政,任命刘锦棠为新疆第一任巡抚。

7、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①1894年7月的黄海大战中,致远舰舰长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②辽东失陷(1895年)

8、《马关条约》(1895年 李鸿章)

(1)内容:①中国割让辽东半岛(三国干涉还辽)、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增

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日本人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2)三国(俄、法、德)干涉(日本)还辽(辽东半岛):“赎辽费”——3000万两白银

4、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1)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3)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在中国建立“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4)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兴起于山东(反帝爱国运动):重大战役:①廊坊之战,②大沽之战,③天津保卫战

2、慈禧太后先曾采用招抚政策,后又下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3、评价义和团: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对于阻止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义和团的蒙昧迷信及笼统排外倾向,也留下了深刻教训。

4、1900—1901年,英、法、德、俄、美、日、意、奥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5、攻入北京后,慈禧太后挟持光绪帝逃往西安。

6、《辛丑条约》(1901年)

(1)内容:①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②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

地;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

参加反帝活动。

(2)影响: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第5课:洋务运动

1、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出现,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代表: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3、以“自强”创办近代军事企业,(19世纪60年代)

(1)著名企业:①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②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③福州船政院(左宗棠)

(2)具体情况:这些企业的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但它采用机器生产,实行雇佣制。

4、以“求富”创办近代民用企业,(19世纪70年代)

(1)著名企业:①轮船招商局(李鸿章)②汉阳铁厂(张之洞)③开平矿务局

(2)具体情况: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5、洋务派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洋务派大量翻译西方书籍,介绍西方文化,

还创办一批培养翻译、军事、工业人才的新式课堂,并派人出国留学。

6、洋务运动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第6课:戊戌变法

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梁启超、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上书虽未成功,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2、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康有为几次上书,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和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光绪帝深受震动,表示“不能为亡国之君”,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3、内容:

经济上 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和邮电局,保护和奖励农、工、商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等。

政治上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裁撤机构,澄清官吏,取消旗人特权。

文化上 改科举,废八股,各地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军事上 裁汰旧军,精练陆军,扩建海军

4、各省督抚中,只有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其他大多持观望态度。

5、翁同龢被免职后,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荣禄的部下袁世凯身上,结果被袁世凯出卖。

6、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宣布由她“训政”,戊戌

变法失败。戊戌变法前后经历了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7、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国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戊戌变法的失

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9、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谭嗣同。

第7课:辛亥革命

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2、1905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任总理,黄兴任执行部庶务。

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民族 民权 民生 ——发表在《民报》

4、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5、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6、在革命迅猛发展的形式下,袁世凯依靠他培植的北洋军,在西方列强的支持下,软硬兼施,迫使清帝于1912

年2月退位,清朝统治结束。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的统治建立。

7、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

第8课:新文化运动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科学和民主,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倡学术上“兼容并包”,聘请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北大任教。

陈独秀被聘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之迁到北京。

3、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参加编辑部,成为《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斗争锋芒集中指向封建正统思想——孔孟之道。

5、(前期的)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前期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主义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激发了人们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热情,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真正的出路。

四、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途径。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

1、1919年5月,北京学生掀起爱国运动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传来了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

2、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院的3000多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游行示威。

3、五四运动中要求惩办的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4、口号: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②“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③“取消二十一条”④“誓死争回青岛”等。

5、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全国各地的积极响应——天津(周恩来)、济南、上海、长沙(毛泽东)等城市。

6、学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帝国主义国家——美、英、日等国联合向北洋政府施加压力,敦促加紧镇压学生。

7、6月3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8、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③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释放、罢免、拒绝)

9、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运动波及全国广大地区,具有普遍的群众性。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的结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性质、参与者的作用、波及范围、意义上记忆)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精品学习网编辑以备借鉴。

标签:历史知识点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