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二 > 语文 > 初二语文教案

初二下学期语文六单元教案参考:《醉翁亭记》

编辑:

2015-04-26

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石出”一片寂然。

作者写山山水水,花草树木,都蕴涵着作者深深的情怀,因而作者感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把景与情直接联系了起来。

(4)再读写景文字,读出欣喜、热爱之情。

2.领略文中的人欢。

好山好水好地方,自然要有人来欣赏。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描写人们欢乐的场面呢?

(1)指名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人们的欢乐体现在哪里?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太守见到这些,有着怎样的神态?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冽,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

作为太守,见此其乐融融的景象,自然酒不醉人而人自醉了。

(3)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太守的醉呢?学生讨论。师总结:太守是太高兴了。为何高兴呢,因为能与老百姓一起同乐。这是以醉写出他的快乐呀。板书。(以醉 写乐) 找出带乐的句子,思考作者以醉写乐, 但这乐真的是无忧无虑的乐吗?明确:也不是的。是乐中含悲呀,为何?因为他当时政治上失意,仕途落魄。内心世界很复杂,只好借酒浇愁呀。所以,他乐中也含悲呀

(4)学生齐读第三小节,读出欢乐的气氛。

3.那什么样的乐才是作者所向往的?齐读第四段。

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义

明确:“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名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

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我们为何而醉?赏析其写作特色。

欧阳修为这里的景、人、情而醉,写出了如此优美的一篇散文。而我们诵读此文,是否也能感到一份浓浓的醉意呢?那么,我们为何而醉?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自由朗读,要用心去体会。思考:这些句子或段落为何能让我们陶醉?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

五、译文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的那些峰峦,树林和山谷尤其秀美。远看一片郁郁苍苍

显得幽深秀丽的,那就是琅琊山。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

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

上翘像张开的鸟翅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了。造亭子的人是谁?是

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跟宾客们到

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

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内心领会到了,而后把它寄托

喝酒上。

看吧,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逐渐消尽;暮云四合,岩谷洞穴变得昏暗起来,这明暗交

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散发着幽微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

浓荫遍地;西风起,霜露降,天空显得空阔明亮;水位下落,石头显露出来——这就是

中四季的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答,老老小

你来我往,络绎不绝——这是滁州的人们在出游。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

水来酿酒,泉水香,酒水清,各式各样的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这是太守举行

宴。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是说有人弹琴奏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

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图景。一个面容苍老、满

白发的人,昏昏欲倒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纵横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这时)树林里变得

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然而,鸟儿只懂得山林的乐趣

却不懂得人们的乐趣;人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

乐趣。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

守。太守是谁呢?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第二课时

阅读理解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点字词含义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第一段:

1、朗读,注意句中停顿。

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

4. 欧阳修在描写滁州四周的山时起初用了40个字,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写了,但最后改成

“环滁皆山也”5个字。这5个字高度凝练,高度简洁,是锤炼字句的典范,鸟瞰全景,

述了滁州的地理特征。

5 解释加点词语,学生质疑。

林壑尤美(尤其)蔚然而深秀者(幽深)名之者谁

(给……命名)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