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ax
2016-09-14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精品学习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语文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狭隘(yì) 悯人(mǐn) 圩堤(yú) 咖啡(kā)
B.殉职(xùn) 契约(qì) 缭绕(rǎo) 活塞(sè)
C.摞高(luò) 费解(jiě) 推敲(tuí) 鄙薄(pǐ)
D.倦容(juàn) 逻辑(luó) 斟酌(zhēn) 恩惠(h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弄巧成拙 拈轻怕重 头头是道 循规蹈矩
B.麻木不仁 以讹传讹 见议思迁 一劳永逸
C.如试重负 约定俗成 娓娓动听 精益求精
D.疲惫不堪 漠不关心 悲天悯人 适得其返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人生一瞬,有人着眼一劳永逸,有人只求得过且过。
B.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同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唯有精益求精,方能超越自身,不断创新,最后实现既定的目标。
C.上班的路上我想,看来许多事情都是适得其反的,我们越想怎么样,可结果却恰恰朝着我们希望的相反方向而去。
D.多少人,在人生的路上跋涉久了,心里的负荷就会很沉重,只有丢下累赘的包袱,如释重负,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4. 下列语段画线句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按照要求修改。(4分)
①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呼吁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抵抗日寇侵略、驱逐日寇。②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 侵略,使全国各民族、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各界爱国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团结一心,义无反顾投身到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
(1)第①句的病因是______,修改建议:
(2)第②句的病因是______,修改建议: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纪念白求恩》一文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同寻常的经历,高度评价了他的国 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及对医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号召人们向他学习。
B.王力的《谈语言》从多方面举例,层层深入地阐明了“汉语言应该规范化”这一论点。
C.梁启超在《最苦与最乐》中采用层层深入的论证思维,阐明了自己对痛苦与快乐的见解: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 快乐。
D.《懒惰的智慧》用一系列的事实阐明了一个道理:讨厌吃苦受累的“懒惰”情绪,激励了发明;想在脑力劳动中寻找捷径的“懒惰”,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6. (抚州中考)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个人唯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 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A.要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
B.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C.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D.尽责是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和所获得的心灵满足。
7.名著阅读。(4分)
我递给他一把手枪,叫他别在腰带上,又叫他扛起3杆步枪,我本人则带上一把手枪和另外3杆步枪,披挂完毕,我们便出发了。我口袋里装进一小瓶甘蔗酒,叫他扛着一只大口袋,里面装着备用的火药和子弹。我叫他紧随我后面,没有听到吩咐不得妄动,不得射击,同时,不得乱言乱语。部署完毕,我朝着右首,迂回了将近一英里,以便渡过那条小河,钻进树林里,这样,我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射程,而据我的望远镜观察,这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
(1)上述语段出自名著《______________》,其中的“他”指_______(人名)。(2分)
(2)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2分)
8.某校八年级(1)班要举办“我爱格言”的口语交际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8分)
(1)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你认为应该做好哪些准备事项?(至少2项)(2分)
(2)在“我型我秀”的环节中,同学们对自己喜欢的格言进行热情洋溢的解说,你选的格言是:
,选择的理由是: 。(3分)
(3) 下面是某同学的发言,修改画线句,使上下文构成排比句式。(2分)
我们是青春的拥有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勇气是号角,让等待观望的人信心满怀;它就像是给人力量的强心剂,让许许多多精神萎靡的人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它也是向前奔腾的激流,推动徘徊犹豫的人勇往直前。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4分)
做一个汉字传人
①世界上有四大古文字,唯有汉字硕果仅存,至今不衰。其实汉字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曾面临“拉丁化”的挑战,计算机的挑战……不过事实告诉我们,承载着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汉字,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但在当下,汉字依然面临着挑战。作为人类的智慧成果,汉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敬重;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汉字也没有得到精心的维护。在汉字教育和汉字运用方面,有不少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②比如字理的模糊。和拼音文字不同,每一个方块字都有着独特的字理,研究字理成了一门学问,这就是“小学”,即文字学。我们的前辈文化人,几乎都曾受到文字学的熏陶。陈独秀曾在狱中编写《小学识字读本》;鲁迅听章太炎讲解《说文解字》,写过别具慧眼的《门外文谈》;郭沫若更是甲骨文方面的研究专家。可是,今天的识字教育似乎无“理”可言,文字学早被驱逐出课堂,学生只知点横撇捺,不知造字理据。所以才会经常有人把“天翻地覆” 写成“天翻地复”,把“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把“草菅人命”写成“草管人命”。
③又如读音的紊乱。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准确的读音,是掌握汉字的基本要求。有些人却视读音为儿戏,秀才识字读半边,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于是,“龋齿”成了“yǔ齿”,“濒临”成了 “pín临”。“说服”的“说”字,字典里注音为“shuō”,口语里读音为“shuō”,却被不少电视台的主持人刻意改读成“shuì”。
④再如形体的失范。汉字的字形有一个演变过程,到了汉代 经历“隶变”以后基本成熟,从笔画到结构,形成了社会共识。新中国建立以后,通过自觉的文字改革,书写有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可这些规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遵循。“世博会”的“博”左边常被写成“忄”,“康师傅”的“康”下边写成了“水”。甚至电脑字库里的有些字,一打出来就是错的,比如“假”字的右上角误成了“几何”的“几”,“肺”字的右半边误成了“城市”的“市”。当年铅排时代,印刷厂的字模要经过专家严格审核。如今电脑字库各行其是,错了也无人过问,出现了文化管理上的盲区。
⑤还有书写的退化。世界上有近两千种文字,唯有汉字形成了一门独特的书写艺术——书法。写字,历来是文化人的基本功。看看“五四”以来的作家,哪一个不是写得一手好字?“墨宝”,曾经是一个十分流行的词语。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汉字书写被边缘化了。当年教育部长蒋南翔曾经说过:“我最怕两样东西:一是北京售货员的脸,二是中国大学生的字。”
⑥汉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能有今天,是和一代又一代汉字传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如今汉字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手里,作为一个汉字的传人,正视汉字的生存现状,提高汉字的文化地位,让汉字绽放出更为灿烂的花朵,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本文,有删改)
9.说出本文写作的结构。(2分)
10.第②段举陈独秀、鲁迅、郭沫若的事例,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3分)
11.读第⑤段,说出画线句子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3分)
1 2.“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这是故宫博物院赠送给北京市公安局的锦旗上的感谢语。上面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指出并改正这个错别字。故宫作为研究古文物和古文字的地方,竟然也写错别字。如果将这个事例放到文中,你认为放到第几段最合适?(2分)
1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为一个汉字的传人,我们可以怎么做?(4分)
(二) (安徽中考)阅读下列文章,完成题目。(11分)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宗白华
○1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立刻归依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看可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着真理,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很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是“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第一种的生命。小己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新学者应具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释】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14.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5.从第③段画线句子看,如果辩论失败,中国学者会有哪些“常态”?(2分)
16.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
17.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3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同学们的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
标签: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