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9-10
第一部分:交代写信缘由。
文章开始,雨果以恰当的口气<友好的态度告诉布特勒,准备回答他想要急切了解的问题,即雨果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显然,这里用“赞誉”表现出雨果对布特勒的看法的憎恶,但又恰到好处地借用它来表述自己对圆明园,对东方艺术的景仰之情,表达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对英法联军的愤恨之情。“赞誉”一词,褒义贬用,贯穿全文。
第二部分:热情赞美圆明园的辉煌灿烂,强烈谴责英法联军的侵略罪行。
文章的第二部分是全文的核心。作者通过对东方艺术典范圆明园的尽情渲染<赞扬,激发人们对圆明园的美好遐思和幻想。然后,强烈抨击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把他们劫掠并焚毁圆明园的强盗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到“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第二层从“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到第二部分结尾。
第一层次,作者用浪漫主义的笔调,丰富奇妙的想像,恰当妥帖的对比,华丽优美的辞藻来赞美人世间这座空前绝后的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并告诉人们,圆明园属于各国人民,属于全人类。
首先,作者十分中肯地赞誉:“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接着,将这一“世界奇迹”和古希腊的巴特农神庙比较,突出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然后又指出它和巴特农神庙的不同,巴特农神庙仅仅是“一件”艺术品,而圆明园则不同,它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既然西方艺术的典范巴特农神庙都无法与圆明园相比,显然在作者的心目中,圆明园这一东方艺术的奇迹,是任何辉煌灿烂的艺术殿堂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了。这之后,作者想像的翅膀任意驰骋,思绪的闸门启开,犹如一泻千里的波涛无休无止,圆明园的恢弘气势<富丽堂皇顷刻跃然纸上。他连续运用了几个“请……”的祈使句,以和同辈人友善<礼貌通信的口吻,把读者带入规模巨大<神奇美妙的圆明园。作者没有对圆明园中的任何一座建筑物加以具体的描绘,而是用墨如泼地渲染圆明园的“规模巨大”,展现“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这样描写,更能表达作者自己对圆明园这一“幻想的”“规模巨大”的建筑的由衷的赞誉<仰慕之情,也更能唤起人们对圆明园的美妙无比的遐想。
当描述圆明园的美丽豪华之后,作者直接议论,指出“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圆明园是中国人民“两代人的长期劳动”的“结晶”,它属于各国人民,属于全人类。圆明园是同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等辉煌艺术珍品齐名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文章至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圆明园竭尽“赞誉”是由衷的<发自肺腑的。作者巧借布特勒的“赞誉”一词,改变“赞誉”的对象,对圆明园忘情赞誉,表达了他对中华民族艺术瑰宝的爱慕,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友好。巧用“赞誉”,也是对布特勒先生们的看法的反对,也为下文直言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作好铺垫。
文中用“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一句引入第二层次。这一句另起一段,在内容和语言上与前一段形成强烈对比,造成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表达了作者的极端愤慨之情。
作者站在捍卫人类文明<捍卫卓越艺术的高度,以犀利的言辞,调侃的语气,辛辣的讥讽,愤怒谴责英<法两个强盗对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作者首先叙述了“两个强盗”劫掠<焚毁圆明园的故事,以强盗喻英<法帝国,真是一针见血,人木三分。接着,作者直抒其言,慷慨议论:“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此处,作者巧妙地运用反语这一修辞方法,达到了揭露更深刻<鞭挞更有力的艺术效果,也使主题表达得更鲜明<更突出。行文至此,作者愤怒的心情再也无法控制,他义正辞严,掷地有声地指出:“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布特勒急于要知道的作者的观点——书信的主旨,全部生动<形象<明确地表达出来了。
文章的这一层次,也由“赞誉”一词统领,可见“赞誉”的实质就是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揭露和控诉。
第三部分:呼应开头,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揭露<控诉之情。
在第二部分,作者先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宏观地<梦幻般地渲染圆明园的巨大<神奇及富丽堂皇,然后由一句饱含愤恨的语句“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转入对英法联军劫掠并焚毁圆明园的滔天罪行的谴责和控诉。然而,这整个部分却是由“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一句统领,把握好“赞誉”一词的不同内涵,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语言风格及表达效果都易于理解了。
六<写作特色
1.铺陈手法的运用
所谓铺陈即进行详细地叙述,此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文章一开始,作者就表露了布特勒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之后,没有马上表明自己的观点,而是匠心独运,采取用墨如泼的铺陈手法,描绘圆明园的富丽堂皇,把这一中西合璧的艺术瑰宝神奇般地显现于世人眼前。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理应得到世人的珍惜<爱护,理应留给子孙万代观赏<享受,但是,它却被劫掠<焚毁了。作者尽情挥洒笔墨以渲染圆明园的美景,显而易见,也在为文后抒发感情<发表议论起铺垫作用。
标签:语文知识点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