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wy
2013-03-05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推荐的 2013年浙江省三角形中考数学试题专题解析,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2013年浙江省三角形中考数学试题专题解析
一、选择题
1.(2012浙江杭州3分)如图,在Rt△ABO中,斜边AB=1.若OC∥BA,∠AOC=36°,则【 】
A.点B到AO的距离为sin54° B.点B到AO的距离为tan36°
C.点A到OC的距离为sin36°sin54° D.点A到OC的距离为cos36°sin54°
【答案】C。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锐角三角形函数定义。
【分析】由已知,根据锐角三角形函数定义对各选项作出判断:
A、由于在Rt△ABO中∠AOB是直角,所以B到AO的距离是指BO的长。
∵AB∥OC,∴∠BAO=∠AOC=36°。
在Rt△BOA中,∵∠AOB =90°,AB=1,
∴BO=ABsin36°=sin36°。故本选项错误。
B、由A可知,选项错误。
C、如图,过A作AD⊥OC于D,则AD的长是点A到OC的距离。
在Rt△BOA中,∵∠BAO=36°,∠AOB=90°,∴∠ABO=54°。
∴AO=AB• sin54°= sin54°。
在Rt△ADO中, AD=AO•sin36°=AB•sin54°•sin36°=sin54°•sin36°。故本选项正确。
D、由C可知,选项错误。
故选C。
3.(2012浙江湖州3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B=10,CD是AB边上的中线,则CD的长是【 】
A.20 B.10 C.5 D.
【答案】C。
【考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
【分析】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出CD的长:
∵在Rt△ABC中,∠ACB=90°,AB=10,CD是AB边上的中线,
∴CD= AB=5。故选C。
4. (2012浙江嘉兴、舟山4分)如图,A、B两点在河的两岸,要测量这两点之间的距离,测量者在与A同侧的河岸边选定一点C,测出AC=a米,∠A=90°,∠C=40°,则AB等于【 】米.
A. asin40° B. acos40° C. atan40° D.
【答案】C。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ABC中,AC=a米,∠A=90°,∠C=40°,
∴AB=atan40°。故选C。
5. (2012浙江宁波3分)如图,在Rt△ABC中,∠C=90°,AB=6,cosB= ,则BC的长为【 】
A.4 B.2 C. D.
【答案】A。
【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分析】∵cosB= ,∴ 。
又AB=6,∴ 。故选A。
二、填空题
1. (2012浙江湖州4分)如图,将正△ABC分割成m个边长为1的小正三角形和一个黑色菱形,这个黑色菱形可分割成n个边长为1的小三角形,若 ,则△ABC的边长是 ▲
【答案】12。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几何问题),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设正△ABC的边长为x,则由勾股定理,得高为 , 。
∵所分成的都是正三角形,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可得黑色菱形的较长的对角线为 ,较短的对角线为 。
∴黑色菱形的面积= 。
∴ ,整理得,11x2-144x+144=0。
解得 (不符合题意,舍去),x2=12。
所以,△ABC的边长是12。
2. (2012浙江、舟山嘉兴5分)如图,在Rt△ABC中,∠ABC=90°,BA=BC.点D是AB的中点,连接CD,过点B作BG丄CD,分别交GD、CA于点E、F,与过点A且垂直于的直线相交于点G,连接DF.给出以下四个结论:
① ;②点F是GE的中点;③AF= AB;④S△ABC=5S△BDF,其中正确的结论序号是 ▲ .
【答案】①③。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在Rt△ABC中,∠ABC=90°,∴AB⊥BC。
又∵AG⊥AB,∴AG∥BC。∴△AFG∽△CFB。∴ 。
∵BA=BC,∴ 。故①正确。
∵∠ABC=90°,BG⊥CD,∴∠DBE+∠BDE=∠BDE+∠BCD=90°。∴∠DBE=∠BCD。
∵AB=CB,点D是AB的中点,∴BD= AB= CB。∴ 。
又∵BG丄CD,∴∠DBE=∠BCD。∴在Rt△ABG中, 。
∵ ,∴FG= FB。故②错误。
∵△AFG∽△CFB,∴AF:CF=AG:BC=1:2。∴AF= AC。
∵AC= AB,∴AF= AB。故③正确。
设BD= a,则AB=BC=2 a,△BDF中BD边上的高= 。
∴S△ABC= , S△BDF
∴S△ABC=6S△BDF,故④错误。
因此,正确的结论为①③。
三、解答题
1. (2012浙江丽水、金华6分)学校校园内有一小山坡AB,经测量,坡角∠ABC=30°,斜坡AB长为12米.为方便学生行走,决定开挖小山坡,使斜坡BD的坡比是1:3(即为CD与BC的长度之比).A,D两点处于同一铅垂线上,求开挖后小山坡下降的高度AD.
【答案】解:在Rt△ABC中,∠ABC=30°,
∴AC= AB=6,BC=ABcos∠ABC=12× 。
∵斜坡BD的坡比是1:3,∴CD= 。∴AD=AC-CD=6- 。
答:开挖后小山坡下降的高度AD为(6- )米。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分析】在直角△ABC中,利用三角函数即可求得BC、AC的长,然后在直角△BCD中,利用坡比的定义求得CD的长,根据AD=AC-CD即可求解。
2. (2012浙江绍兴8分)如图1,某超市从一楼到二楼的电梯AB的长为16.50米,坡角∠BAC为32°。
(1)求一楼于二楼之间的高度BC(精确到0.01米);
(2)电梯每级的水平级宽均是0.25米,如图2.小明跨上电梯时,该电梯以每秒上升2级的高度运行,10秒后他上升了多少米(精确到0.01米)?备用数据:sin32°=0.5299,con32°=0.8480,tan32°=6249。
【答案】解:(1)∵sin∠BAC= ,∴BC=AB×sin32°=16.50×0.5299≈8.74米。
(2)∵tan32°= ,∴级高=级宽×tan32°=0.25×0.6249=0.156225
∵电梯以每秒上升2级,∴10秒钟电梯上升了20级。
∴小明上升的高度为:20×0.156225≈3.12米。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角问题),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
【分析】(1)直接根据正弦函数定义可求一楼于二楼之间的高度BC。
(2)由每级的水平级宽均是0.25米,根据正切函数定义可求每级的级高,从而由电梯以每秒上升2级可得电梯上升的级数,因此即可求得小明上升的高度。
3. (2012浙江绍兴10分)联想三角形外心的概念,我们可引入如下概念。
定义:到三角形的两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叫做此三角形的准外心。
举例:如图1,若PA=PB,则点P为△ABC的准外心。
应用:如图2,CD为等边三角形ABC的高,准外心P在高CD上,且PD= AB,求∠APB的度数。
探究: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斜边BC=5,AB=3,准外心P在AC边上,试探究PA的长。
【答案】解:应用:①若PB=PC,连接PB,则∠PCB=∠PBC,
∵CD为等边三角形的高,∴AD=BD,∠PCB=30°。
∴∠PBD=∠PBC=30°,∴PD= DB= AB。
与已知PD= AB矛盾,∴PB≠PC。
②若PA=PC,连接PA,同理可得PA≠PC。
③若PA=PB,由PD= AB,得PD=AD =BD,∴∠APD=∠BPD=45°。∴∠APB=90°。
探究:∵BC=5,AB=3,∴AC= 。
①若PB=PC,设PA= ,则 ,∴ ,即PA= 。
②若PA=PC,则PA=2。
③若PA=PB,由图知,在Rt△PAB中,不可能。
∴PA=2或 。
【考点】新定义,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应用:连接PA、PB,根据准外心的定义,分①PB=PC,②PA=PC,③PA=PB三种情况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PD与AB的关系,然后判断出只有情况③是合适的,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PB=45°,然后即可求出∠APB的度数。
探究: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度,根据准外心的定义,分①PB=PC,②PA=PC,③PA=PB三种情况,根据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得解。
4. (2012浙江绍兴12分)小明和同桌小聪在课后复习时,对课本“目标与评定”中的一道思考题,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思考题】如图,一架2.5米长的梯子AB斜靠在竖直的墙AC上,这时B到墙C的距离为0.7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0.4米,那么点B将向外移动多少米?
(1)请你将小明对“思考题”的解答补充完整:
解:设点B将向外移动x米,即BB1=x,
则B1C=x+0.7,A1C=AC﹣AA1=
而A1B1=2.5,在Rt△A1B1C中,由 得方程 ,
解方程得x1= ,x2= ,
∴点B将向外移动 米。
(2)解完“思考题”后,小聪提出了如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在“思考题”中,将“下滑0.4米”改为“下滑0.9米”,那么该题的答案会是0.9米吗?为什么?
【问题二】在“思考题”中,梯子的顶端从A处沿墙AC下滑的距离与点B向外移动的距离,有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请你解答小聪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答案】解:(1) ;0.8,﹣2.2(舍去);0.8。
(2)①不会是0.9米,理由如下:
若AA1=BB1=0.9,则A1C=2.4﹣0.9=1.5,B1C=0.7+0.9=1.6,1.52+1.62=4.81,2.52=6.25,
∵ ,∴该题的答案不会是0.9米。
②有可能。理由如下:
设梯子顶端从A处下滑x米,点B向外也移动x米,
则有 ,解得:x=1.7或x=0(舍去)。
∴当梯子顶端从A处下滑1.7米时,点B向外也移动1.7米,即梯子顶端从A处沿墙AC下滑的距离与点B向外移动的距离有可能相等。
【考点】勾股定理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1)直接把B1C、A1C、A1B1的值代入进行解答即可。
(2)把(1)中的0.4换成0.9可知原方程不成立;设梯子顶端从A处下滑x米,点B向外也移动x米代入(1)中方程,求出x的值符合题意。
5. (2012浙江台州8分)如图,为测量江两岸码头B、D之间的距离,从山坡上高度为50米的A处测得码头B的俯角∠EAB为15°,码头D的俯角∠EAD为45°,点C在线段BD的延长线上,AC⊥BC,垂足为C,求码头B、D的距离(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解:∵AE∥BC,∴∠ADC=∠EAD=45°。
又∵AC⊥CD,∴CD=AC=50。
∵AE∥BC,∴∠ABC=∠EAB=15°。
又∵ , ∴ 。
∴BD≈185.2﹣50≈135(米)。
答:码头B、D的距离约为135米。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分析】由∠EAB=15°,根据平行的性质,可得∠ABC=∠EAB=15°。从而解直角三角形ABC可求得BC的长。由∠ADC=∠EAD=45°可得CD=AC=50。从而由BD=BC-CD可求得B、D的距离。
6. (2012浙江台州12分)已知,如图1,△ABC中,BA=BC,D是平面内不与A、B、C重合的任意一点,∠ABC=∠DBE,BD=BE.
(1)求证:△ABD≌△CBE;
(2)如图2,当点D是△ABC的外接圆圆心时,请判断四边形BDCE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1)证明:∵∠ABC=∠DBE,∴∠ABC+∠CBD=∠DBE+∠CBD。∴∠ABD=∠CBE。
在△ABD与△CBE中,BA=BC,∠ABD=∠CBE,BD=BE,
∴△ABD≌△CBE(SAS) 。
(2)解:四边形BDEF是菱形。证明如下:
由(1)△ABD≌△CBE,∴CE=AD。
∵点D是△ABC外接圆圆心,∴DA=DB=DC。
又∵BD=BE,∴BD=BE=CE=CD。
∴四边形BDCE是菱形。
【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外接圆的性质,菱形的判定。
【分析】(1)由∠ABC=∠DBE,根据等量加等量和相等,得∠ABD=∠CBE,从而根据SAS即可证得结论。
(2)由三角形外接圆圆心到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性质和(1)的结论,得到四边形四边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7. (2012浙江温州9分)某海滨浴场东西走向的海岸线可以近似看作直线l(如图).救生员甲在A处的瞭望台上观察海面情况,发现其正北方向的B处有人发出求救信号,他立即沿AB方向径直前往救援,同时通知正在海岸线上巡逻的救生员乙.乙马上从C处入海,径直向B处游去.甲在乙入海10秒后赶到海岸线上的D处,再向B处游去.若CD=40米,B在C的北偏东35°方向,甲乙的游泳速度都是2米/秒.问谁先到达B处?请说明理由.
(参考数据:sin55°≈0.82,cos55°≈0.57,tan55°≈1.43)
8. (2012浙江义乌6分)如图,在△ABC中,点D是BC的中点,作射线AD,在线段AD及其延长线上分别取点E、F,连接CE、BF.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DF≌△CDE,并加以证明.你添加的条件是 .(不添加辅助线).
【答案】解:添加的条件是:DE=DF(或CE∥BF或∠ECD=∠DBF或∠DEC=∠DFB等)。
以添加DE=DF证明:
在△BDF和△CDE中,
∵BD=CD(已知),∠EDC=∠FDB(对项角相等),DE=DF(添加),
∴△BDF≌△CDE(SAS)。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由已知BD=CD,又∠EDC﹦∠FDB,因为三角形全等条件中必须是SSS,SAS,ASAA或AAS,故添加的条件是:DE=DF(或CE∥BF或∠ECD=∠DBF或∠DEC=∠DFB等)。
标签:数学试卷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