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9-06
四、问题研究
读了这首诗之后,老是有很多的问题想找同学们帮帮忙解决一下,同学们愿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学生回答──愿意。)好,先谢谢大家!
(多媒体出示问题。)
1、同学们都知道老师曾学过音乐。变奏曲,它是音乐术语。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等手段,使音乐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以变化的面貌出现,谓之变奏。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做成的乐曲叫做变奏曲。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首诗为什么题为《星星变奏曲》?
(学生讨论回答。)
(这首诗共上下两节,共同以“星星”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语也是相同或近似的,因而有同样的韵律。但诗的下节与上节相比,情境、意味发生了变化并形成了强烈的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语也有所变异。如“谁不愿意”和“谁愿意”就不同了。就像音乐一样,保持原有的基本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诗题叫“星星变奏曲”,可谓名副其实。)
2、另外,诗中有一些很美的句子,但是老师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该如何去理解,同学们讨论一下,帮帮忙。
多媒体出示:
1、“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
“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用暗喻的手法,表明“苦难的诗”所受到的束缚,这种不自由带来的就是心灵的寒冷孤寂。星星是不会颤抖的,是生活的压抑和束缚使星星得不到自由,使人心得不到温暖。
2、“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
在寻求自由和光明的过程中,在周围都是黑暗的时候,只能燃烧自己去寻找光明。寂寞突出了孤独,燃烧代表了牺牲。
五、学生质疑
同学们真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谢谢大家!老师的问题解决了,下面请同学们朗读第一小节,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有什么问题提出来,老师也想帮帮你们。
师生探究。
六、巩固
通过刚才我们的探究,分析,这首诗歌不但语言美,结构美,而且韵律也很美,我们来个配乐诗朗诵比赛怎么样?
男女同学分组朗诵比赛,并找同学进行点评,老师给予表扬鼓励。
这么美的诗,我觉得光是读不过瘾,同学们想不想把它永远的记住啊?下面我们来个比赛,任选诗歌的一小节,看看谁记得最快?
七、拓展写作
同学们还记得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吧,诗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通过写牛郎织女的自由来往,把我们带入一个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朦胧诗它的特点就是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的表现经验,也就是具有象征化。那象征就是通过诗人对物象的或憎或爱寄寓个人的某种情感,就像“星星”象征光明,象征美好的东西,同学们再找找诗歌中出现的物象,并体会这些物象的象征意义。
(用诗、蜜蜂、萤火虫、睡莲、春天、鸟、丁香等来象征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而用夜、冰雪、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被风吹落的星星等来代表黑暗冰冷的现实。)
那我们在领略诗歌的美的同时,还要学会创作,下面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仿照“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喜欢”的句式说一句或一小段。
学生思考练习并交流,老师适当的表扬总结。
作诗不一定要求语言很深讳,如:英国诗人雪莱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使人读一遍顿觉眼前一亮,俄而浑身为之一振,随即就永远的记住了这句意蕴深刻而又琅琅上口的诗。
另外,诗歌的创作要注意:把“文”和“义”有机的结合起来。文就是指凝炼的语言,义就是指文章的主题思想及运用凝炼的语言借助一定的物象所营造的一种意境。再就是,诗歌讲究“诗情画意”,在下笔之前,你脑海中已经有一幅图画在浮现了。当然这只是老师的一点心得,给同学们做一下参考。不知不觉45分钟的时间过去了,课堂上不能进行诗歌创作练习,我们就把它留在课后,大家说好不好?
标签:初三语文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