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三 > 语文 > 语文试卷

中考语文主题阅读指导:我的过去在哪里

编辑:sx_guoxj

2012-02-08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带你读文章

我的过去在哪里(节选)

龙应台

古迹真的只是西方人的需求吗?我们自己究竟有没有需要?如果没有,就是为了“国际形象”这个外壳,它值得我们努力吗?你去街头问问那个卖青草茶的老头:桃园神社跟他有什么关系?或者去问树下那个正在嚼槟榔的少年郎:高雄古墙拆了怎么样?或者,停下片刻,诚实地问问自己:多一栋、少一栋所谓古迹,究竟与我何干?

卖茶的老头大概会说:“嗯宰样啦!”嚼槟榔的少年大概会坦率地说:“没关系啦!”而受过教育、思想复杂的你,沉吟片刻,大概会说些“国际形象”“文化遗产”“慎终追远”等等有学问的话来。

可是“国际形象”“文化遗产”“慎终追远”又怎么样?你刷牙时要“国际形象”吗?上厕所时带着“文化遗产”?摩托车在烈阳下抛锚时你“慎终追远”吗?如果把这些冠冕堂皇其实空洞而模糊的字眼除掉,我们究竟有没有什么迫切的、真实的理由要保护古迹?

阿弗瑞是个德国人,今年八十岁。他带我去看他的故乡小镇。

“这栋房子三楼第二个窗,是我出生的房间。”他指着那栋红瓦白墙的建筑,“我的母亲也在同一个房间出生的。”沿着窄窄的石板路就来到古修道院的门墙,厚厚一层青苔柔软地覆在颜色斑驳的石墙上,嫩嫩的青草从墙缝里长出来。

“墙里头埋着一个十二世纪的诗人,以歌颂花鸟出名,还是咱们本家呢!”

阿弗瑞要我走到转角,摸摸看第二排石块是否有个小小的凹孔。

“大概三四岁的时候,父亲每天清晨牵着我的手沿着石板路到修道院散步。每次到这个转角,他就会蹲下来对我说:那边第二排石块有个小小的凹孔,摸摸看里面有什么?我兴冲冲地跑去伸手一摸,凹洞里真有一颗花生米或巧克力糖,又是惊奇又是快乐。一直到五六岁了,才突然开窍,大概不是圣诞老人偷偷放的……我的孙子却还以为花生是洞里长出来的——”

我伸手摸摸,青苔有点湿润,那个凹孔依旧在,浅浅的一点。这个驼着背、拄着拐杖的老人正眯着眼睛怀想他的父亲。石板路再转个弯,就到了他家的墓园;石碑上刻着他父亲、母亲的名字,空白的石碑留给阿弗瑞自己;几丛玫瑰随着风摇荡,飘着若有若无的香气。

我也曾经回到我生长的小镇上,可是找不到一条走过的路、住过的庭院、爬过的老墙、认识的坟墓,更看不到一丛似曾相识的玫瑰。可是你说,怀旧也只是流行病,没有“过去”又怎么样?没有过去,就没有情感的羁绊。你为什么把情人给你的野菊花小心地夹在书页里?廿年后的某一天,在枯干的花瓣不经心地掉下来的那一刻,你对人生与爱情会没有特别的感悟吗?枯干的花瓣就是古迹。没有过去,我们就无从体认现在,创造未来。卖青草茶的老头的子孙如果有机会抚摸先人卖茶的木制推车,与青草茶的“过去”比较,他才能了解属于他的“现在”有什么样的意义,也才能决定他所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未来。盛青草茶的陶瓮与木车就是古迹。

我嫉妒八十岁的阿弗瑞,因为我也希望能牵着幼儿的手,走下一条青青石板路,告诉他第三株庙柱的雕龙嘴里有一颗陈皮梅。我也渴望能站在斑驳的坟头看鲜红的玫瑰花怒长,痴迷地回想当年的母亲如何牵着我的手走下一条青青石板路。没有过去,现在就没有意义,未来就没有方向。古迹,对我而言,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流行的装饰;古迹,是我切身的、不可置疑的需要。

苏南成市长拿怪手把高雄的古墙给毁了。他说,如果处处保存古迹,我们岂不是走着碰着的都是古人的东西!这是闭眼说瞎话。台湾几十年来所做的是恨不得把整个土地翻过一次,消灭过去所有的痕迹,古迹根本难得,苏市长居然担心太多。至于说,这么长的城墙,只去了一点点,不值得大惊小怪——这是无知。因为你用这个理由切掉这一寸,下一任市长可以用另一个理由切掉那一寸;一堵墙能禁得起几次切割?苏市长又说,毁墙没错,错在执行小组技巧不当。这样说,就是市长无能,督导不当,也不是什么可以原谅的借口。更重要的是:苏市长罔顾法律,因为那堵墙已是内政部选定的“古物”。

苏市长过去的政绩告诉我们他是一个敢作敢当、不怕恶势力的公仆。在我们台湾地区,这样的人才实在太难得,我们一定要特别珍惜。可是珍惜并不表示我们就该姑息他的错误。在这次古墙事件中苏市长所表露的无知无能,就应该受到指责与纠正,内政部说要“淡化”处理,是是非不明、不负责任的态度,苏市长以他一向的直率作风,更应该承认错误,从错误中学习教训。

古迹,不是西方人的专利,不是文明的装饰,更不是争取国际形象的手段。古迹,是一面镜子,一个指标,把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联系起来。没有古迹——没有书页里的花瓣、青草茶的陶瓮、桃园的神社、高雄的古墙,我们便只是一群无知妄大的盲人。

可是,为什么一个中国人需要写这样的文章呢?历史悠久的中国人?

(选自“天益思想库”)

赏析品味

我们需要古迹吗?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古迹?作者在文章一开篇就连用了六个问句,将问题一股脑儿地抛向读者,读者阅读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既而作者笔锋一转,并不着急回答这些问题,而是带着读者开始探讨什么是古迹。在作者的娓娓述说中,我们看到了古迹是八十高龄的阿弗瑞曾经出生的房间,是父母带你经常散步的青青石板路,是墙壁石块上的小凹孔,是卖青草茶老人的木制推车、陶瓮,是书页中枯干的花瓣……于是读者明白了,古迹不是诸如“国际形象”“文化遗产”此类的宏大词汇,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切实需要。在跟随阿弗瑞追寻古迹的过程中,作者开始穿插身边的生活现状,两种对待古迹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古墙事件中有关行政部门所表露的无知无能,作者表达了谴责和批评。

没有长篇大论,没有摇旗呐喊,全文营造了一种舒缓平静却又让人时时扼腕叹息的氛围,令人体悟到了日渐消逝的古迹对我们生存的影响,发人深省。

写作借鉴

本文最大的特色就是“深入浅出”。面对保护古迹这样的话题,很容易让人落入溯古追今的套路,而作者却另辟蹊径,从小处入手。文章分为两个部分,作者先占用大部分的篇幅,讲故事般地讲述了保护古迹的必要性,丝丝入扣;在此基础上,对破坏古迹的行为进行了批评与谴责,以理服人。

我们写作时,要善于选取切入点,从小处入手,紧扣实际,避免泛泛空谈,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动人心弦,令人信服。

相关推荐:

备战2012 中 考 语文之名著阅读试题精选(一)

真题再现 中 考语文标点符号精选试题

专题推荐:

北京精锐教育 初 中一对一辅导专题
 

标签:语文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