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三 > 语文 > 语文试卷

北京市初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题

编辑:

2015-06-30

五、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采一把艾蒿回家》,完成 15-17小题。(共15分)

采一把艾蒿回家

丁立梅

①出城,去采艾蒿,带了儿子。城郊有一片小河,水已见底,里面长满艾蒿。此情此景让我忍不住要作种种臆想。

② “彼采艾兮,如三岁兮。”这是《诗经》里的艾蒿,是情深意长的牵念。其中的男人女人短别离,不过一日不见,竟如同隔了三年。爱,从来都是魂牵梦萦的一桩事。而我更感兴趣的是,那双采艾的手,如何落在艾蒿上?他(她)采了做什么的?这遥远的风俗,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

③街上也有艾蒿卖,和芦苇叶一道。稻草胡乱扎着,一束束,插在塑料桶里。这 种植物,叶与茎的颜色雷同,淡绿中,泛白,泛灰。这样的色彩,不耀眼,很低调。是乡村女儿,淡淡妆,浅浅笑。闻起来微苦,一股中药味。村人们又把它叫作苦艾。也只在远远的乡村,也只在荒僻的沟渠里生长。平时大抵少有人想到它,只在这个叫端午的日子里,它突然被记起。大人们会吩咐孩子,去,采几把苦艾回来。

④那个时候,乡村的乐事里,采艾蒿,也算得上一乐吧。孩子们得了大人指令,如撒欢的小马驹,一路奔向那沟渠去。吵吵嚷嚷着,节日的喧闹,被我们吵嚷得四处流溢。很快,每人怀里,都有一大捧艾蒿。路上走着,一个个小人儿,身上都散发出一股中药的香味。

⑤艾蒿生于山野之中,枝叶上难免会沾上一些泥土或浮尘。怀抱中的艾蒿离开土地一会儿,便渐渐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了。于是我们在回家之前,先奔到村头的小河边。河水清澈欢快地流淌。涌到河边的孩子,有的蹲在河边,有的干脆站到河水里,反复地抖动,努力唤醒这些入睡的婴儿。之后才又一窝蜂似地涌进村庄。

⑥门前的木盆里,煮好的芦苇叶,早已泡在清水中。眼睛瞟到,心里的欢乐,就要蹦出胸口来,知道要包粽子吃了。大人们这时若指使我们去做什么,我们都会脆脆地应一声,跑得比兔子还快。至于插艾蒿,那完全不用大人们动手的,门上,柜子上,蚊帐里,到处都被我们插满了。一屋的艾蒿味,微苦。大人们说,避邪。我们虽对这风俗习惯一知半解,但知道,插上艾蒿,就代表过端午了。于是很欢喜。

⑦眼下,站在城郊的小河边,望着满眼的艾蒿,我油然联想到远方的友人。

⑧朋友是湖北人,也是写作的,曾与我在一次笔会上相遇。后来,她去了美国。她的家乡,过端午也有插艾蒿的习俗,她也曾于小小年纪里,去采过艾蒿。昨天,我收到她发来的邮件,她说,国内这个时候,又该粽子飘香了吧。并不想粽子,美国一些华人超市里有卖。却想艾蒿,想坐在艾蒿味道里吃粽子的童年,温和的中药味,把人包裹得很结实很温暖。

⑨就是这样,故乡隔得再远,有些味道,注定是忘不掉的。

⑩我的儿子,他第一次认识了艾蒿,觉得奇怪,捧着一把艾蒿问我,为什么过端午要插艾蒿呢?我这样回答他,这是祖上流传下来的风俗。避邪呢,我又补充。口气酷似当年我的母亲。继而想,若干年后,我的儿子的记忆里,一定也有艾蒿,而且,端午节一到,他定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采艾蒿,艾蒿的味道将永远弥漫在民间。

(有改动)

15.细读全文,说说作者由“端午节带儿子出城采艾蒿”这件事引发了哪些联想?(4分)

16.文中两处划线句都描写了艾蒿,他们在修辞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17.作者说“艾蒿的味道将永远弥漫在民间”,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0—150字)(7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19小题。(共7分)

建筑的语言

①建筑物有些常用的“单词”,如果你记住了,也就可以大致理解这些钢筋水泥的奇异生物在说什么了。

②在建筑所用的语言中,“高耸”是建筑常用的单词。“高耸”隐喻着实力、权力、强大、威严。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的大小公司,只要条件允许,无不想着搬进高楼大厦里办公。因为一栋高耸入云的写字楼,是一家公司实力的象征。当人们受到这种实力的鼓舞时,就会产生敬畏,产生向往,产生信任,反过来则可以促进财富的进一步聚集。这就是在全世界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里,人们总是热衷于建造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的原因。纽约的帝国大厦,马来西亚的双子塔,上海的金茂大厦,无不如此。

③古埃及因受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影响,居民需要不断合作和保持严格的作息制度,因而特别强调秩序,并且认为一切都是永恒不变的。“金字塔”就隐喻了这种意思。现代建筑也常有模仿金字塔的。美国美林银行大厦、美国银行大厦、美国储备银行大厦、中国民生银行大厦等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金字塔形的屋顶,也是要表达稳固、永恒的涵义。

④古希腊的建筑无不散发着人性的气息,无不体现着人性的光辉。它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他们十分崇尚“圆柱”及与之相关的建筑用语。古希腊式圆柱隐喻了人体,突出体现了希腊人对人 性的重视,对人体的赞美。有些圆柱具有男子粗 壮、刚劲的身姿,充满了力量感,体现了男性美,象征着身材魁梧的男子。有的细长且柱头呈漩涡状的圆柱则被赋予了女性的苗条。细长的圆柱恰似女性的身姿,漩涡式的柱头宛如女性优美的卷发,而整个柱子则象征朴实、典雅、亭亭玉立的少女。不仅如此,圆柱还隐喻着人本主义思想,象征着人应有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人的权利。因此,各国的议会大厦正门前往往立有一排圆柱。

⑤“中轴线”是建筑上常用的一个词。在古代中国,从皇家宫殿、公共官署、佛道庙观以及一般民宅,都依严格的中轴线对称分布。比较重要的建筑都安置在中轴线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两侧,比如明清时代的紫禁城,就是自南向北,沿着一条长达7.5公里长的中轴线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其中的重要殿堂和门都穿越中轴线呈纵直排列,其余建筑的设置,亦在中轴线两侧呈两两 对称呼应之势,这是因为中轴线给人以整齐严肃,有条不紊的视觉感受,实际上是中国政治伦理的感性呈现,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等级,到长幼有别、尊卑有序的家族秩序,莫不要求严格、规范、秩序化。一条中轴线如千古不易的神圣律条,不能冒犯。

⑥建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通过外在形式向人们暗示建筑的内涵。鳞次栉比的城市并非钢筋水泥的森林,而是一部充满了独白和咏叹的戏剧。

18.③④段分别介绍了建筑的哪些形式?向人们暗示了建筑怎样的内涵?(5分)

19.阅读下列材料,用文中知识解释北京四合院如此布置房屋和院落及分人分房居住的原因。(2分)

【材料】

在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胡同中,坐落着许多由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合起来的院落式住宅,这就是老北京的民宅——四 合院。里面的建筑布局,按着南北中轴线对称地布置房屋和院落。四合院住房分人分房,老人住北房(上房),中间为大客厅(中堂间),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倒房(南房),女儿住后院,各不影响。

(三)阅读《学会摆脱》,完成20-22小题。(共8分)

学会摆脱

①亚洲草原上有一种野马,长鬃飘飘,骏逸而健壮。那里同时生活着一种吸血蝙蝠,被称作野马 的天敌。它个头不大却非常难缠,一旦叮上野马,便如沥青粘身,非得吸饱喝足方肯离去。蝙蝠吸血的时候,野马大概痛痒难忍。于是,野马摇头甩尾,左旋右转,但是,无论怎样狂奔乱跳也不能把蝙蝠甩掉,野马遂变得暴怒异常,愈加跑跳不停,弄得大伤元气,甚至力竭身亡。其实,赶走吸血蝙蝠并不难,只要打个滚就能使它松口,只要找棵树就能把它蹭掉,只要跳进水里就能把它淹死或赶跑。不过,野马的大脑尚欠发达,不会想得到这么多办法。

②这个故事,让人不由得想到两个字——摆脱。生存竞争,谁也不能把对手全都消灭;漫漫征程,谁也无力将坎坷全都踏平。学会摆脱,在许多时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③人一出世,就开始同摆脱打交道:摆脱摇篮,摆脱爬行,摆脱乳齿,摆脱童声,然后才能一点点长大。长大后,需要摆脱的东西就更多,剪不断,理还乱,你必须独立面对并设法摆脱。

④摆脱需要力量,跑得快,才能摆脱追赶。非洲草原有一种猎豹,速度奇快,常以羚羊为食。但它的耐力不行,最高速度只能维持100米左右。而健壮的羚羊在这个距离内比它跑得还快,且耐力更强。当猎豹风驰电掣般发起攻击时,羚羊同样风驰电掣般逃避,只要100米内不被抓住,就能成功摆脱厄运。

⑤摆脱需要智慧,方法得当,才能摆脱纠缠。如果方法不当,不但达不到摆脱的目的,反而得不偿失。有一次,泰森与霍利菲尔德对阵,老霍采取纠缠战术,一旦两人之间的距离对泰森有利,立即“合理”地将对方搂住。搂得泰森火冒三丈,无法摆脱,情急之下,一口把老霍的耳朵咬下一块,痛得老霍满台蹦高。这下子,泰森表面上是摆脱了对手的纠缠,结果却是受到了严厉处罚,丢了奖牌,更丢 了面子。

⑥摆脱需要意志,挺得住,才能摆脱困境。张学良年轻时,曾经吸毒。深受其害后,决心戒毒,但当时没有什么好方法,只有挺过毒瘾发作时难以忍受的折磨,才可能慢慢恢复正常。于是,他命人把自己五花大绑在床上,牢固得丝毫不能动弹。他又严令卫士荷枪实弹把住门口,不管他难受得如何嘶喊号叫,任何人不许动他,违者格杀勿论。靠着这近乎残忍的举措,他硬是挺过了那翻江倒海、撕心裂肺的痛苦,终于戒毒成功。

⑦摆脱需要心态平和,放得下,才能摆脱干扰。有故事说,二僧同行,遇一河须涉水而过。恰有一女子也要过河,却因害怕而不敢下水。一僧袖手,另一僧则把女子背过了河。到达对岸,女子致谢离去,二僧继续前行。走了很远以后,袖手之僧还在批评出家人不该背女人云云。背者说,我早已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放不下呢?放不下,即不能摆脱也。

⑧如果上述手段都不能奏效,还有最后一个法宝——忍耐。如果野马懂得忍耐,在蹦跳无效后静下心来,索性咬着牙让蝙蝠吸饱后自己飞走,那就不仅不会丧命,而且可以毫无妨碍地继续自己的驰骋。忍耐也有两种结果:一种无碍大局,这种忍耐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另一种有可能伤及身心以至生命,一般人难以承受。这后一种忍耐,是韩信的钻胯求脱身,是司马迁的忍辱著《史记》,是诸葛亮的空城退魏兵,这需要一种气度、一种胆魄、一种境界。

⑨人类世界,比动物世界复杂得多;现代社会,比古代社会纷纭得多。物质世界高度发达之后,人们更加需要精神世界的祥和安宁。学会摆脱,才能让你的精神家园永远绿意盎然。

2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1.文中举泰森的例子,有什么作用?(3分)

22.通读全文,说说如何学会摆脱?(3分)

第Ⅱ卷  (50分)

六、作文(50分)

23.题目:多彩的初三生活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的真实姓名。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的初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检测题,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加油哦!

相关推荐:

2015年呼和浩特市九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湖州市2015年初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有答案)

标签:语文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