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三 > 语文 > 语文同步练习

2016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练习:23 邹忌讽齐王纳谏

编辑:sx_yanxf

2016-04-22

要对知识真正的精通就必须对知识进行活学活用,下面是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带来的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练习,希望大家通过这个能真正的对知识灵活运用。

一、积累和运用

1.对“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理解正确的是 (   )

A.从反面讽刺     B.含蓄地嘲讽     C.从正面说服     D.委婉地规劝

2.对下列加点字注音和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朝服衣冠             朝:cháo朝廷、朝堂

B.时时而间进           间:jiàn间或、偶然

C.能谤讥于市朝         谤:bàng指责别人的过失

D.期年之后             期:jī一周(年)

3.下列对邹忌的赞美,语气由轻到重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③②①

4.对下列句子中涉及到的称呼,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③臣之妾畏臣

④臣之妻私臣                 ⑤王之蔽甚矣          ⑥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①②/③④⑥/⑤

*二、阅读课文前两段,完成5—8题。

5.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朝服衣冠:衣服                  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6.对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②皆以美于徐公

③以告,则杀之                   ④皆以美于徐公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7.句式与其他各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忌不自信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又弗如远甚                      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8.下列语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也!”——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发展空间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9—12题。

江乙对楚宣王

《战国策》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②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①昭奚恤,楚国贵族,楚宜王的名将,在中原各诸侯国中有较大影响。②专属,单独地托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群臣莫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求百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帝使我长百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以我为不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其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C.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D.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3.分别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虎求百兽而食之    天帝使我长百兽     子无敢食我也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

A.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也不同。

B.两个“百兽”意思不同,“无”和“不”意思相同。

C.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也相同。

D.两个“百兽”意思相同,“无”和“不”意思不同。

4.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楚宣王问“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这个问题,表明楚宣王担心昭奚恤影响太大,自己将会受到昭奚恤的威胁。

B.江乙说的寓言故事所表达的含义是,北方是因为畏惧昭奚恤而畏惧楚宣王的。

C.“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却认为他们是怕昭奚恤”。

D.“犹百兽之畏虎也”是在委婉地告诉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而昭奚恤对您没有威胁。

☉轻松一刻

从唐太宗“纳谏赐帛”说起

李世民为唐高祖李渊第二子,隋末天下大乱,遂劝其父起兵,亲临戎阵,征服四方,成统一大业。及即位,励精图治,从谏如流,海内升平,威及域外,史称“贞观之治”,在位23年,庙号太宗。

根据《旧唐书》记载,唐太宗初登基时,有一个书记官张蕴古上《大宝箴》一篇。大宝乃人君所居宝位,箴是警戒之辞。作为人臣张蕴古不敢直说是箴规天子,故以大宝名之。这箴中之言语,字字真切,句句有味,从之则为尧舜,反之则为桀纣。人君尊临大宝,须把此番话语常常在目,做个箴规,方可以长保此位,所以名曰《大宝箴》。太宗深以蕴古之事为警,赐他束帛,升他做大理寺卿。观太宗纳善言之速如此,其成贞观之治,盖得益于是《箴》为多。

唐太宗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一定执政能力的皇帝,与他善于纳谏有很大关系。他的《贞观政要求谏》中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言语;在《教戒太子》中言道“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这足以见出唐太宗是一个明君。 魏征,众所周知是唐太宗时的谏议大夫,官至光禄大夫,屡次上谏,其中最著名的有《谏太宗十思疏》,有时甚至是犯上直言,而太宗却善待之。唐太宗在《答魏征手诏》中开首“省频抗表,诚极忠款,言穷切至,披览忘倦,每达宵分。”最后曰:“迟复嘉谋,犯而无隐,朕将虚衿靖志,敬伫德音。”在阅览谏议疏时以至于忘记疲倦,通宵达旦;并期望魏征今后有什么好的谏议但说无妨,无须隐讳,将敬盼善言。这足以见出他对待臣下谏议的诚恳态度和热切期盼。其情真,其意切。从此也可以看出唐太宗为人君心胸宽广的气度及其自知之明。当然从现代的观点来看是为了提高其执政能力,维护其封建统治,确保李氏家天下可得永世。可是反过来讲,假如唐太宗他以为自己什么都懂,我是皇帝我怕谁,甭说“大宝”,就是“金宝”也不会放在其眼里的。在那个时代,皇帝是金口玉言,唯圣言之为听,他完全可以不听臣下的,而要我行我素,恐怕也没有人能够把他怎么样。可是,他作为一个距今1300多年的封建帝王能够做到如此善待谏议也难能可贵,深值后人效法。 事实上,职级不等于才能,官阶不等于水平。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在参加一次画家和雕塑家作品展览的时候,对作品大加指责,画家恩斯特忍不住回敬他一句,赫氏反驳“今天我是部长会议主席,我是党的领袖,难道我不懂吗?”一个人的知识量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全能型的人才是没有的,作为执政者要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需要广开言路,虚心纳善言。假如一个人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刚愎自用,就很容易犯错误。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所说,“一个人犯错误,不是因为他不懂什么,而是因为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

中国古代历史上帝王善纳谏者不只唐太宗。战国时的齐威王,纳邹忌谏议,燕、赵、韩、魏皆朝于齐,战胜他国于朝廷;楚汉相争时的刘邦,将兵问韩信,决策询张良,最终奠定汉家基业… …由此,为政之道,受谏则圣,实为至理。

——(选自《围城杂文》)

参考答案

11.邹忌讽齐王纳谏

⊙收获平台

一、1.D    2.A    3.D    4.C

二、5.C    6.C    7.A    8.D

☉发展空间

1.(1)没有人(2)寻找(3)作主管者(4)言语真实

2.B

3.B

4.B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的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练习,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更多同步练习,尽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初三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同步练习:第1课 

初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后练习:《那树》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