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三 > 政治 > 初三政治教案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编辑:sx_liuwy

2013-03-18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推荐的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知识能力目标:

懂得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明确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具体要求;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心;了解外来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明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正确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们的情感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紧相连;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具体要求;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重点讲授法,学生课堂讨论法,例证法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一、你我共织中国结

1、认识中国结——结、印、福娃都蕴涵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情结

2、我们每个人的情感都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密相连

3、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要求

二、情为祖国动

1、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2、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

(1)热爱祖国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2)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3、保护中国的无形文化遗产

三、直面外来文化

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加深

(2)外来文化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教学过程】

一、你我共织中国结

课堂阅读:中国结的系列知识

地位——产生——特点——意义

意义:中国结不仅代表了人们的一种审美情趣,更是一种民族情感的艺术再现,因而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渊源和广泛的认同基础。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的含义

1、中国特点、北京特点与奥林匹克运动元素的巧妙结合。(最主要的一点)

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人的造型同时形似现代“京”字的神韵,蕴含浓重的中国韵味。

以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肖形印),作为标志主体图案的表现形式,主体图案基准颜色选择红色,传达和代表了中国文化喜庆、热烈的气氛。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并且至今仍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社会诚信表现形式,寓意北京将实现“举办历史上最出色一届奥运会的庄严承诺”。另外,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具有代表国家、喜庆、文化传统的特点。

这个标志还代表着北京正以改革开放的姿态,欢迎世界各地运动员和人民欢聚北京,生动地表达出北京张开双臂,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与真诚,传递着奥林匹克的理念与精神。印章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2、城市加年份的标准字体设计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字体部分采用了汉代竹简文字的风格,将这一字体的笔划和韵味有机地融入到“Beijing2008”字体之中,自然、简洁、流畅,与会徽图形和奥运五环浑然一体。字体符合市场开发目的,与标志主体图案风格相协调,避免了未来在整体标志注册与标准字体注册中因使用现成字体而可能出现的仿冒侵权法律纠纷。

3、总体结构与独立结构比例协调。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中国印、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三部分之间在布局及比例关系方面近乎完美。每一部分独立使用时比例合理,不失协调。

4、有利于形象景观应用和市场开发。

国际奥委会知识产权注册机构认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之主体图案具有作为独立商标注册的条件,在城市景观布置、场馆环境布置等方面蕴含着巨大的潜力。

福娃的意义

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的形象。 “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在中国,叠音名字是对孩子表达喜爱的一种传统方式。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您”。福娃代表了梦想以及中国人民的渴望。他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1、认识中国结——结、印、福娃都蕴涵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情结

2、我们每个人的情感都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密相连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主流精神,我们也不例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我们都在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3、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要求

首先,要来了解什么是文化认同。

请大家阅读书本,搞清楚认同与文化认同的含义。学生一起朗读。

“认同”是指工友的信仰与情感,以及维持社会秩序的社会叫色与身份。“文化认同”就是各民族间的文化相互理解和沟通,彼此相互依赖与尊重。

那么对我们来说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要求是什么呢?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要求就是要积极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一要继承发展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基础;二要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这是提高民族素质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

刚才我们说我们每个人的情感都与民族文化、祖国命运紧密相连,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两幅图片。

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你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回答!

中国申办2008奥运会成功

对此你又会有什么想法呢?

学生回答!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时时刻刻都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情感。这正是爱国主义的表现,也是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一种表现。

二、情为祖国动

1、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

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有什么意义呢?

2、对本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意义

(1)热爱祖国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一个不了解本民族历史文化、没有文化认同感的人是不会热爱自己的祖国的。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事例。他们为了一点私利,出卖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是得不到本民族人民也得不到其他民族人民的爱戴的,只能为所有人所抛弃!

(2)是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文化基础

只有大家都团结起来,一起共同奋斗,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统一。现在对于台湾问题就是如此呀,我们所有中国人都要团结奋斗,与分裂分子作最坚决的斗争,坚决捍卫祖国的统一。

3、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见证,是一种文化遗产,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每个民族的文化遗产都包括有形的遗产和无形的遗产两大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有的受到了损害,这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打击,也是在摧毁我们本民族的根基,我们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进一步发生,我们要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怎么保护呢?

国家应该——

地方政府应该——

公民应该——

课堂活动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多。那在我们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呢?

三、直面外来文化

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各民族文化交流日益加深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流的扩大,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交流也日益加深。一方面,中华文化正阔步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外来文化大量涌入,正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特别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

(2)外来文化反映了各民族的历史和现实

外来也是其他民族在发展过程逐步形成,是其他民族精神的结晶,是其他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的反映,这对于我们的发展多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当今世界是竞争的世界,而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科技正是文化的内容,所以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正确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不能全盘肯定,也不能全盘否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4、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要把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性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必须增强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并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还应该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要丰富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作业布置:

1、完成试卷(一课三练第2课时练习题)

2、列举你所在城市的文化遗产,并提出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和建议。

教学反思

 精品学习网作文频道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