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地理 > 初一地理教案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编辑:sx_liuwy

2013-02-09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的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一、教学总体设计主题: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通过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本课内容按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旨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针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安排了“聚落与环境”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要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聚落。针对“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教师安排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让学生在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并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生存教育,懂得并爱护聚落环境。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学用具:多媒体展示、“开拓谷”地形图、世界气候类型图

学法指导:通过读图提取信息、合作讨论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二、教学过程设计

步 骤 教 师 教 学 过 程 备注说明

课前铺垫 音乐,幻灯片播放天津城市景观图片

新课导入 刚刚在课前,我们看了一组图片,大家知道那是什么地方的景观图片嘛?

(学生集体回答) 由家乡开始本课学习增强学生的兴趣

教师总结 这些美丽的景观所表现的就是我们的家乡——天津,是我们每天生产劳动与生活的地方。

教师过渡 可以看到,天津不仅仅是我们居住的地方,而且还是我们学习、工作、娱乐……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

像天津市这样,人们集中居住与生活的地方,我们把他称为聚落。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聚落的知识。 引出聚落概念

引出课题

媒体展示 课题: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新课讲授 聚落作为人类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无不体现出人类文明的结晶。就像我们的家乡天津,从明朝天津设卫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602年的历程,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天津人不断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 天津1897年、197年及现在的地图

教师过渡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感受做一次聚落建设的开拓者。

合作学习 聪明的开拓者——安居乐业

情景设置 在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的地方有一块世外桃源——开拓谷。这里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有一天这里开了一群聪明的开拓者,他们在这里建设自己的聚落,通过辛勤的劳动收获丰硕的果实……就这样,他们开始了世世代代安居乐业的生活……

角色扮演 如果今天你们是这些聪明的开拓者的话,你们也能够世世代代安居乐业的生活在开拓谷中呢?!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体验这个过程。 “世世代代”暗含着可持续发展观点

活动具体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每个小组都会得到一张“开拓谷”的地形图,利用我们学习的“地图”的相关知识,在地形图上为自己小组的聚落选址并在图上表明,同时总结出选址的原因。

讨论结束后,我们请小组代表上前来进行成果展示:小组代表发言由两名成员合作完成:一名成员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小组讨论的聚落选址位置并阐述原因,另一名成员结合同伴的叙述在黑板上列举关键词。

希望同学们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发扬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认真聆听同伴的意见,共同协作商讨,确定出一处你么认为最理想的安居之所。 教师明确学习任务,便于学生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学生活动 教师给每一小组发一张“开拓谷”地形图

学生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

教师深入学生之中,听取合作过程,并给予指导

讨论结束教师过渡 我们的讨论先告一段落。刚刚同学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都非常好的做到了参与、创新、聆听、协作。下面我们选取3个小组来展示一下讨论的成果,在展示的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体现出我们小组队员之间的协作。在这个过程中也同样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仔细来听,共同来分享我们同学们的探究成果,认真的思索,我们最终来看看哪一组的方案最为科学、合理,哪一组能够真正的做到“世世代代安居乐业的生活”。 “尊重、分享”也是对学生情感教育的体现

学生发言 学生合作展示:一人发言,一人在黑板列举关键词

教师点评,即使纠正学生发言中出现的问题 合作展示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教师总结 通过刚刚同学们的发言,我们看出同学们在建设自己的聚落都不约而同的考虑到了地形、土壤、水源、交通、自然资源等因素。我们说这些也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教师在学生探究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出知识重点

教师过渡 刚刚我们对自己的聚落的选址进行了探讨,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关于聚落建筑的外貌的问题

教师提问 如果我们的“开拓谷”分别位于这两个位置(热带沙漠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下列的两种建筑,你会选择那种?

学生回答 (学生根据“世界时候类型图”来回答并解释原因)

教师总结 通过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图”我们确定如果“开拓谷”位于阿拉伯半岛上,则它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我们可知在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所以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墙厚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入屋内的太阳的热量;小窗可以较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进来的热风。

教师总结 如果“开拓谷”位于东南亚地区,则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其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聚落中常见双层的木楼或者竹楼,下层空着或者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因为上层风大、凉快,还可以避免潮湿。

教师过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聚落建筑的外貌、材料等也都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聚落的建筑外貌也同样可以反映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反馈练习,强化学生的理解过程。

教师提问 看下图的聚落建筑(北极因纽特人的冰屋),你能判断出该聚落所处的位置嘛?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出地点,并解释判断的原因)

教师总结 气候终年严寒,就地取材。

教师提问 贵州的石板屋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并解释原因

教师总结 材料就地取材,贵州地区多山区

屋顶倾斜,便于雨水倾泻,贵州地区降水较多

教师总结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水源、自然资源等条件优越的地点。

教师过渡 早期的聚落主要形成在大河的冲积平原上,这些地区由于肥沃的土壤和便利的灌溉条件,使农耕业在这些地区大大发展。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乡村聚落逐渐稳定下来,规模和范围也逐渐扩大,进而就逐渐形成了城市聚落。

教师提问 比较农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在景观上的差异

学生回答 学生语言描述,教师加以指导

教师过渡 那么同学们再来认一认这些地方,你知道这是哪里嘛?

学生回答 学生辨认,集体回答

教师总结 三幅图分别是北京的四合院

江苏水城周庄、

云南古城丽江

教师提问 那么我们再来认一认下面这组图片,表现的具体是什么地方呢?

(学生答不上来)

教师总结 我们只能确定他们是大城市,至于具体是哪座城市,我们恐怕就难以确定了

教师讲解 在聚落的发展过程中,这样的现象可以说比比皆是:聚落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但是聚落的某些变化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遗憾:在城市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昔日特色鲜明的民居正在逐步消失,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少。

教师讲解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人们总是通过建筑的各种形式来表达各种文化理念,因此任何一个聚落,无论是怎样的简单,还是多么的复杂,民居就是一个聚落最具特色的代表。我们天津也有许多具有本土特色的民居建筑。

教师提问 当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聚落中传统民居的开发和保护相碰撞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结合家乡,引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

学生回答 同学就在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传统民居的发展与保护发表自己的见解。 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教师总结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在乡村和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主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结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聚落的概念、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景观差异、聚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 总结概括本课学习内容

教师结语 天津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曾说过:如果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也许中国很现代化,却不中国化了。传统民居作为历史记忆与传承的一种体现更需要我们用心去保护,希望同学们能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

更多初一地理教案,请关注精品学习网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