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历史 > 初一历史教案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案

编辑:sx_liuwy

2012-11-09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推荐的《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案

【内容标准】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作用。

一、内化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在生产上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2.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劳动体验,比较石制农具与铁制农具的性能,理解铁器得到推广的原因。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

3. 通过看书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制作,让学生掌握、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 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协作学习的精神。

4. 学生就“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进行辩论,对商鞅变法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过程中,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会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二、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迅速发展。促使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铁器的使用。铁制农具出现以后,牛耕渐趋普遍起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也使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战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上承春秋,完成了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下迄秦,完成了从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转变。而这一切的变化均与战国时代的变法或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战国各诸侯国的变法,清除了奴隶制的残余,最终确立了封建制度。其中的商鞅变法是最彻底的一次改革,它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秦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成功改革的典型。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前老师精选有关商鞅变法的材料(包括商鞅生平、秦孝公发布的《求贤令》、“廷议”相关内容等)(8K纸一页)准备课堂使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

学生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进行“劳动体验”,自由组合小组,分别使用石器和铁器进行割草或翻地等劳动,并按要求写出劳动报告(写明: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劳动工具,劳动项目,比较结果,劳动体会)。

四、教学流程

入境生趣, 导入新课: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劳动体验,请大家展示交流自己的劳动成果。

(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

过渡:“春秋战国时期是巨大的社会变革时期。西周时期,人们通常在贵族的田地中集体耕作,称为千耦其耘。到春秋时期,田地里出现了个体小农。”

提问:为什么在这个时期会出现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现象呢?(学生可能会提到“劳动工具的改进”“人身自由”“交租税”等字眼)

从事个体生产的人与奴隶有什么不同?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出现)

★过渡:地主阶级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在政治上却无实权。新兴地主要想建立他们的封建统治,发展社会经济,就必须废除奴隶主贵族的各种特权。由此引入“社会变革”。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其中最成功的是秦国商鞅变法。

(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学生列举改革各国)

★商鞅变法

⑴要求学生在看书、阅读资料后思考:商鞅为什么要变法?(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到“角色扮演”:模拟“廷议”)

⑵ “经过这些“波折”后,商鞅是如何变法的呢?”引入商鞅变法 的主要内容与历史作用。

⊙首先,让学生看书2—3分钟并思考商鞅变法的内容。

⊙然后,学生小组讨论:“商鞅变法的每一条内容如果能实行 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这个讨论基础上,老师组织全班交流:“商鞅变法还会遭到哪些人的反对?为什么?”

⊙最后,引导学生列表归纳变法内容和作用。表格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梯形、圆形、三角形、方形等。

★“商鞅变法十八年,秦国面貌为之大变。可是秦孝公去世后,商鞅惨遭“车裂”而死,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学生辩论后,老师可总结几点:商鞅变法上有国君的支持,下有百姓的欢迎,加上商鞅本人的决心,改革的措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获得成功,使秦国崛起。通过商鞅个人命运与变法关系的辩论,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献身精神,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练习巩固

以水果拼盘形式出现,激发学生兴趣。拼盘由四种水果组成,每盘水果与相关题目链接。如香蕉、草莓、西瓜、苹果等。

教后师生双反思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而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变法或变革的实现使封建社会得以形成。所以,对于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而对于封建社会关系的形成在对学生讲解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生产工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分析,结合当今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现实来解决本课难点。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