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wy
2012-11-16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我说民族交往同步测试。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我说民族交往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战国时期,有一位国君毅然抛弃中原传统的衣冠制度和作战方式,大胆学习北方游牧民族军事上的优点,下令在全国推行“胡服骑射”。这位国君是: (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越王勾践 D.赵武灵王
2.汉武帝时期,在出使西域过程中,开通丝绸之路,为西域各族人民同中原人民的交流做出贡献的杰出代表是: ( )
A.卫青 B.霍去病 C.张骞 D.董仲舒
3.“苏武牧羊”的故事广为流传,你知道苏武是被哪个少数民族所扣押? ( )
A.犬戎 B.匈奴 C.蒙古 D.鲜卑
4.《三国演义》第九十回“驱巨兽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中,“七擒七纵”孟获的是: ( )
A.刘备 B.诸葛亮 C.张飞 D.赵云
5.北魏孝文帝是古代为推进北方民族融合作出杰出贡献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是属于哪个民族的? ( )
A.匈奴 B.东胡 C.氐 D.鲜卑
6.北方民族大融合时期,中原地区的汉族女子引领时尚的服式是: ( )
A.窄袖紧身 B.宽衣博带 C.小袖短袄 D.胡衣胡袍
7.“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下列古代少数民族中属于“五十六枝花”的是:
A.匈奴 B.犬戎 C.维吾尔 D.鲜卑
二.材料解析
8.材料一: 据《史记•匈奴传》记载,自 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材料二: 翦伯赞《题 墓》“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回答问题:
①二则材料中的空白处,都应当填写上谁的名字?
②你知道今天的人们如何纪念她吗?请通过报纸、网络等查找相关的信息并互相交流。
9.观点一: 汉武帝以前的皇帝软弱,对匈奴只能退让和亲。武帝雄才大略,敢于反击匈奴。
观点二:汉武帝以前,国家贫困,对匈奴只能退让。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才能大举反击匈奴。
回答问题:
①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②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是什么?
活动探究
10.今天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还有匈奴族吗?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开阔视野
台湾、海南岛少数民族交往频繁
从2001年开始,台湾和海南岛少数民族互访、省亲、交流活动频繁,先后举办了多次重大的交流活动。
2001年10月,琼台两岛少数民族在海南共同举办了学术文化交流周活动,两岛少数民族交流由此拉开了帷幕。在这次活动过程当中,来自台湾的少数民族同胞,和部分两岸史学、民族学专家一道,深入保亭、五指山、三亚等黎族同胞聚居地,他们发现,海南的黎族和台湾各少数民族在相貌、语言文化、物质文化、社会形态、生活方式、传统工艺等各方面确实存在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如两岛少数民族同胞至今仍保留的断发纹身、腰机织布、贯头衣与筒裙等习俗,因为更认定了两岛少数民族是一家人。
2002年11月,台湾少数民族组成了80余人的省亲团来海南省亲。
2003年8月,台湾少数民族一行80多人,前来海南、北京参访,在北京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亲切会见。
2004年8月,台湾少数民族海南—上海参访团一行70多人,参加了保亭黎苗自治县的黎苗传统节日——嬉水节,还到上海参观考察。
至今,琼台两岛少数民族大规模的参访交流已进行了9次。其中,海南少数民族代表也有两次组团到台湾交流,时间分别在2002年7月和2004年6月。
即将开幕的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庆活动,将是两岛少数民族的第10次交流互访,也是今年两岸较大规模的一次民间交流活动,是两岸少数民族的一个盛会,是两岸少数民族之间走亲访友、加强联系、互商合作、共谋发展的盛会。
(图文来自华夏经纬网2005年4月)
答案
1.D 2.C 3.B 4.B 5.D 6.A 7.C
8.①王昭君②如呼和浩特连续举办“昭君文化节”、昭君故里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年年举办“昭君艺术节”等均可。
9.①你同意哪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同意观点二。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这种政策变化,自然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因为国力的强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是国力强盛,汉武帝不可能多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②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10.没有。贡献:匈奴族开发祖国的北疆;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他们创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
相关推荐:
更多初一历史试题,请关注精品学习网
标签:历史试卷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