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历史 > 历史试卷

七年级历史(上)复习资料

编辑:sx_liuwy

2012-11-27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七年级历史(上)复习资料。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七年级历史(上)复习资料

1.距今约四五千年,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后来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 华夏族。

2.黄帝——“ 人文初祖”。

传说中的贡献:①房屋、舟车等的发明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②其妻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③其属下仓颉发明文字 ④伶伦编出乐谱

因此,我们尊黄帝为“人文初祖”是因为他开启了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先河,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源头。

今天,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正走向世界,黄帝则是中华民族进一步走向世界的精神旗帜,是中华文明继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中华儿女认同的文化标志。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我国奴隶社会 开始。夏 的建立,标志古代中国步入文明时代。

4.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统治。

内容:①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

②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纳贡,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定期朝见。

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5.青铜制造业——我国自夏至西周重要的重工业

发展: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出现青铜器。夏朝有了发展。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商朝青铜器制造业 特点: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精品: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

用途:祭祀

评价: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

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即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6.(1)经济上:(生产上)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发展过程: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 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意义: 铁农具和 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即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水利工程: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世界著名防洪灌溉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社会政治方面: 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变法。

目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内容作用影响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国富兵强

加强中央集权

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作用: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②奖励耕战;(作用:国富兵强了)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

影响(历史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 商鞅变法体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属于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启示:衡量改革是否成功不能以个人得失为标准,而应以改革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为标准。所以,商鞅虽然被处死,但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改革还是成功。

个人的命运只有与国家民族的前途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个人自身价值。

第8、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

7.文字的演变

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

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 或丝帛上书写。

8.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总结出 望 、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9.战国时的屈原,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被当今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吸收民歌精华,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离骚》,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

10.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乐器——编钟 ,表明两千多年前我国的音乐文化已达到很高流水平。

11.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思想(政治)上:提出“仁 ”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上: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注意“因材施教”。③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提出“温故而知新”。

文化方面的贡献:晚年,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孔子的言论被整理在《 伦语》。

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12.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晚期人。道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道德经》

13.百家争鸣

时间:开始于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时期,鼎盛于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特点:每位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已风,彼此辩驳。

意义(影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各家学说有许多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

学派代表人物著 作主要思想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友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儒家孟子①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②要求统治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③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保持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道家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韩非子①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②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此知彼,百战百殆”

** 韩非子的思想体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秦始皇采纳了他的主张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制国家。

** 诸子百家的学说中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的有: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的法制思想等。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14.秦的统一

条件:①战争连年,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商鞅变法使秦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法家的思想和主张,为统一提供理论基础。

过程: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结果: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15.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创立

目的: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

内容: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②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③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

作用: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16.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制度。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满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

④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危害:压制了人们的思想,摧残了文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⑤国防军事上:(派蒙恬)北御匈奴,修筑长城;统一东南、西南、岭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17.秦修筑长城

目的: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抵御匈奴。 概况: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蜿蜒万余里。

意义: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18.秦兴修灵渠

目的:开发岭南地区的经济,加强控制。

作用(意义):沟通了长江水系和 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下。

19.评价秦始皇

功:① 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② 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③ 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过:④广建陵墓宫殿,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影响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⑤实行暴政,刑法残酷,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⑥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20.汉武帝的大一统——指汉武帝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统一的局面,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形成原因:(客观原因)汉初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带来的经济繁荣,为大一统的实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主观原因)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措施:①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削弱侯国,允许诸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即实行“推恩令”。②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教育上:设立太学,推行儒学教育。④经济上:统一铸造五铢钱。⑤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大一统的历史意义(作用):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比较:(1)目的和实质相同,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2)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反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成,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21.张骞通西域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目的: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过程: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结果:了解了西域见闻及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作用: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推动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

22.西域都护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职责:总管西域事务。

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3.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正式开通。这条道路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到西亚,再到欧洲。

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又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即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着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岛。)

丝绸之路贸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等中国传统的商品。

汉朝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影响):沟通了中西方交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富了汉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也对促成汉朝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 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当今的新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贯通亚欧大陆的洲际铁路。)

第16、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24.蔡伦改进造纸术

纸的发明: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特点: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质量也高。)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25.张衡,东汉科学家。他制造的能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叫地动仪,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26.华佗与张仲景——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制成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制了体操 “五禽戏”。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27.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历时十多年,编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对《史记》的评价:《史记》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首创精神,指斥了暴君、酷吏的罪恶,大胆地评论了汉武帝的功过,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它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给我们的启迪: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为国家、为人民而牺牲的人们,他们的死都比泰山还重,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祖国和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献出自己的一切。

第18课 三国鼎立

28.赤壁之战

曹操的目的:想统一全国。

经过: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南北。孙刘联军五万人在长江沿岸的赤壁一带和曹军对峙。周瑜指挥联军用 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

作用: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它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9.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湖北、湖南大部分地区,又得到四川。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蜀)汉,定都成都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30.卫温船队到达夷洲

背景:三国时的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经过: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一万多名官兵,乘海船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夷洲(即今天的台湾)。

意义:加强了内地和 台湾地区的联系。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31.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成为趋势。

目的: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主要措施:①迁都洛阳 ②说: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③穿: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④改: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⑤联: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⑥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⑦学: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历史作用(影响):一方面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促进了民族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32.祖冲之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数学领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33.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占有重要地位。

《齐民要术》的内容: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34.东晋的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后人称《兰亭序》:遒媚劲健,绝代更无。)

相关推荐: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测试题

更多初一历史试题,请关注精品学习网   

标签:历史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