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数学 > 初一数学教案

多姿多彩的图形教案

编辑:sx_liuwy

2012-11-20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推荐的多姿多彩的图形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多姿多彩的图形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观察认识我们周围的规则物体,能找到与它们相似的立体图形;

正确识别柱体、锥体、球体、圆柱、圆锥……逐步体验数学概念的抽象和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周围的图形,提高识图能力,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热爱生活、善于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对空间图形有好奇心,感受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

识别柱体、锥体、球体、圆柱、圆锥……并能说出生活中与规则物体相似的基本图形。

教学难点:

立体图形的类似地方以及不同地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2008年奥运会刚过去,2010年上海世博会正在进行,在这两个世界级的盛会中,有许多雄伟的建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建筑。

(二)新课教学

1.今天上学时你见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教学楼)、球体(篮球)。

请学生找出这些物体中与所给的立体图形相似的物体,可以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帮助学生直观感知柱体、锥体、球体,让学生用手比划,用数学语言描述。)

2.通过课本中图4.1.3中的图形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

学生讨论得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立体图形。

3.请学生讲讲理解概念时的困难,可请学生做小老师相互帮助,相互提高,相互交流,排除困难。

(图片展示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增加了美感。由实物找相类似的立体图形,锻炼了学生的抽象能力,为形成概念埋下伏笔。小组交流能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及时发现尚存的不足。通过让学生比较图形,感知图形之间的差异,产生学习新知的愿望,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的概念便一呼而出。本堂课的概念都是描述性说法,因此只要求学生能识别图形,不要求掌握严格的概念,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兴趣。及时小结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排除学习障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

(三)巩固练习

出示图片:西瓜、烈士纪念塔,要求学生找出与立体图形相类似的实物。仔细观察后让一个学生逐个找出,其他同学补充。

(出示图片不仅仅是学会正确识别图形,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同时还可以通过烈士纪念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泰姬陵展现世界其他国家雄伟的建筑,感受数学对人类的贡献,引导学生用知识武装自己,把世界建设的更加美好。)

四、课堂小结

请大家谈谈这堂课的收获和困惑。

1.柱体、锥体、球体、圆柱、棱柱、圆锥、棱锥、四棱锥、四棱柱、多面体的概念。

2.会在实物中找出相类似的立体图形,会写出简单立体图形的名称。

(由学生小结,既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使知识条理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感和自信心。)

五、作业

课本复习巩固 1、2题

多姿多彩的图形(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了解为什么要从不同方向看.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国柱、国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2、过程与方法

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它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正方体及简单组合体的平面图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庐山景观,请学生背诵苏东坡《题西林壁》并说说诗中意境。

跨越学科界限,以苏东坡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营造一个崭新的数学学习氛围,并从中挖掘蕴含的数学道理.

(二)新课教学

数学游戏

比一比:讲台上依次放置粉笔盒、乒乓球、热水瓶.请四位学生上来后按照不同的方位站好,然后向同学汇报各自看到的情形.

利用身边的事物入手,采用游戏的形式,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感受新知.从中自己发现从不同的方向看,确实看到的可能不一样。

想一想

如何进行楼房的图纸设计?出示楼房模型.

多媒体展示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

问:如何进行飞船的图纸设计?(出示三张设计平面图),并问每张图分别从什么方向看?

看起来,楼房、航天飞船等均是立体图形,但是设计图都是平面图形,建筑单位、工厂均按照设计平面图加工,所以,我们要研究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它得到的平面图.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说一说

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乒乓球、粉笔盒、茶叶盒,各能得到什么平面图形?(出示实物)

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体验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的过程

画一画

长方体、圆锥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出示实物)

这样,我们将立体图形转化成了平面图形.

以四人小组为学习单位进行小组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活动

教科书111页图3-1-6,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你能画出来吗?适当变动正方体的摆放位置,你还能解决吗?小组合作学习,你摆我答,动手画一画,并进行展示。此活动设计既能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在你摆我答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又给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会合作,突破创新,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我知道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我发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1、 必做题:课本第116页习题3.1第4、13题

2、 备选题:

(1)继续探究活动:摆一摆,画一画;

(2)画一画:埃及金字塔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各能得到什么图形?试着画一画

4.1多姿多彩的图形(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直棱柱、圆锥等简单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

能够根据展开图初步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折叠、模型制作、多媒体展示等活动,发展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通过探讨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制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直棱柱的展开图

教学难点: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立体模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包装盒,演示长方体、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因此得出立体图形的侧面是可以展开为平面图形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了解整个立体图形的展开的形状,如包装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需要根据它的平面展开图来裁剪纸张。

引出问题:如何设计或制作我们常见的包装盒?引入课题: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创设情境,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着手,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做一做。

学生将12个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用透明胶粘贴成如图1、图2、图3的三种形状,你能想像出哪一个可以折成多面体?动手做做看。

2.课件演示四面体的一种展开过程。

学生把折成的四面体再还原,通过这一过程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

(师提出问题。)通过动手实践,你能认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吗?设想沿着多面体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可把它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吗?

引导学生概括出:多面体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因此上面图1实际上是由三棱锥展开而形成的平面图形,我们把它叫做三棱锥的平面展开图。

(引导学生概括出所认识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请同学们沿着做好的立方体的一些棱将它剪开,可以把它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吗?

质疑: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否一样?

学生把自己做好的立方体沿着一些棱剪开,展开成各种不同的展开图,同一个立体图可以有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4.每个学生发一张印有下图4个图形的白纸。

先请学生想一想:这四个图形是不是多面体的展开图?如果是,那么这些多面体的名称又分别是什么?

试一试:把这四个图剪下来折一折,看看到底是什么立体图形?

(让学生经历先猜想、再动手操作、再思考的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5.练一练。(课本第121页练习的第2题)。

6.课件演示立方体的四种不同展开图的动画。

想一想:图4—9的图形都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吗?

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

(让学生大胆想像,并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你了解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吗?

2.你了解了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吗?

3.本节课培养了大家哪些方面的能力和怎样的精神?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收获体会,不完整的让其他学生补充,以达到梳理知识、内化知识的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使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再学习”的良好习惯。)

四、作业

课本复习巩固第11、12题

多姿多彩的图形(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丰富的实例,学生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猜测和概括等能力,同时渗透转化、化归、变换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演示西湖风光,垂柳、波澜不起的湖面、音乐喷泉、雨天、亭子……随着镜头的切换,学生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垂柳像什么?平静的湖面像什么?湖中的小船像什么?随着音乐起伏的喷泉又像什么?在岸边的亭子中我们寻找到了哪些几何图形?从中感受生活中的点、线、面、体.

设计意图:从西湖风光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对点、线、面、体有了初步的形象认识,感知知识来源于生活.如“点”是没有大小的,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可以借助湖中的小船、地图上用点表示城市的位里这些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到“点”的含义.

(二)讨论(动态研究)

课件演示:灿烂的星空,有流星划过天际;汽车雨刷;长方形绕它的一边快速转动;问:这些图形给我们什么样的印象?

观察、讨论,让学生共同体会“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让学生举出更多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例子。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利用学具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练习2(动手转一转)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合作学习,感悟知识的生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化解难度。

(三)讨论(静态研究)

教师展示图片(建筑或生活的实物等),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平面、曲面、直线、点等。

让学生找出生活中更多的包含平面、曲面、直线、曲线、点的例子。

四、探索

1、观察课本122页图4.1-14,并回答它的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点。

2、125页练习10(提供实物,议一议,动手摸一摸),思考以下问题:

这些立体图形是由几个面围成的,它们都是平的吗?圆锥的侧面与底面相交成几条线,是直线还是曲线?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几条边?

让学生自己体会并小组讨论得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五、作业

相关推荐: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案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3

 

更多初一数学教案请关注精品学习网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