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数学 > 初一数学教案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编辑:sx_liuwy

2012-12-28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推荐的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掌握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常规方法;

2.经历知识的拓展过程,感受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必要性;

3.逐步熟悉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受类比与化归的思想。

教学难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理解

知识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解法。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宝和爸爸、妈妈三人在操场上玩跷跷板,爸爸体重为72千克,体重只有妈妈一半的小宝和妈妈一同坐在跷跷板的另一端,这时爸爸的一端仍然着地。后来,小宝借来一副质量为66千克的哑铃,加在他和妈妈坐的一端,结果爸爸被跷起离地.猜猜小宝的体重约是多少?在这个问题中,如果设小宝的体重为x千克,

(1)从跷跷板的状况你可以概括出怎样的不等关系?

(2)你认为怎样求x的范围,可以尽可能地接近小宝的体重?

在讨论或议论中,列出不等式:

2x十x < 72

2x十x+6>72

其中x同时满足以上两个不等式.

在议论的基础上,老师揭示:

一个量需要同时满足几个不等式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 用学生身边有趣的实例引入,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参与欲,

一方面也是知识拓展的需要.设计此情境的意图在于:1、复习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应用题;2、感受同一个x可以有不同的不等式;3、x应该同时符合两个不等式的要求,为引出解集做铺垫.

类比探索引出新知 问题2(教科书第143页)

现有两根木条a和b,a长10 cm,b长3 cm.如果再找一根木条。,用这三根木条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框,那么对木条的长度有什么要求?

等式的性质1。

如果设木条长x cm,那么x仅有小于两边之和还不够,仅有大于两边之差也不行,必须同时满足x<10+3和x>10-3.

类似于方程组,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记法.(教科书143页)

类比方程组的解,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教科书144页)

利用数轴,师生一起将问题1、问题2的解集求出来. 把教科书上的“问题”作为“问题2”,是因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问题,学生可能习惯于10-3

渗透类比思想。初步感受求解集的方法。

解法探讨 出示教科书例1,解下列不等式组:

(1) (2)

小组讨论:

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你觉得解决例1需要哪些步骤?在这些步骤中,哪个是我们原有的知识,哪个是我们今天获得的新方法?

在讨论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1)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找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

师生一起完成例1. 对于例1,解不等式并非新内容.解题步骤的归纳和各解集

公共部分的求取,才是新知识,却是学生自己可以领会的.通过此处的讨论探索,对于多于两个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求取,期望学生能实现无师自通.先自主探究解题步骤,后具体解题,可以居高临下地看待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巩固练习 学生练习:教科书第147页练习1

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评讲 进一步熟悉解题步骤,熟练地利用数轴正确地查找公共部分。教师及时调控。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1、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感受?

2、 教师归纳:

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数学知识拓展的需要,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学习不等式组时,我们可以类比方程组、方程组的解来理解不等式组、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求不等式组的解集时,利用数轴很直观,也很快捷,这是一种数与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不仅现在有用,今后我们还会有更深的体验. 提纲挈领,梳理总结。

布置作业 1、 必做题:课本第147页习题9.3第1、2、3题

2、 选做题:

(1) 解不(2) 等式3≤2x-(3) 1≤5,(4) 你觉得该怎样思考这个问题,(5) 你有解决的办法吗?

(6) 求出不(7) 等式组 的解集中的正整数。

分层次布置作业。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节课的设计,以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通过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找出问题解决的思

路.在这一过程主线下,辅以类比、探索、概括的学习方法,合理设计问题,安排讨论的最佳契机,及时揭示数学本质,引发数学思考,期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得自然、学得真切、学得主动、学得有效.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正确求解,关键却是不等式组求解的步骤总结,这一总结让学生自己归纳比教师直接告之效果更好;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意义,让学生产生学习不等式组的需求,也对解不等式的方法有很自然的联想.看似费时,实是数学素养和数学思考的隐性提升.

课题: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步骤,逐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组。

知识重点 建立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复习归纳 在习题9.3第1题中,我们知道以下不等式组与解集的对应关系

(1) 做出答案,(2) 请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 如果a、b都是常数,(4) 且a

老师推荐一个口诀帮助大家记忆:

小小取小;大大取大;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取无聊。 复习归纳

引申归纳

提升认识

探究实际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145页例2(略)

问:(1)你是怎样理解“不能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

(2)你是怎样理解“提前完成任务”的数量含义的?

(3)解决这个问题,你打算怎样设未知数?列出怎样的不等式?

师生一起讨论解决例2. 学生对用不等式解实际问题有了一定的积累,这里对同一个未知量需要满足几个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索。

归纳小结 1、教科书146页“归纳”(略).

2、你觉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与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一样吗?

在讨论或议论的基础上老师揭示:

步法一致(设、列、解、答);本质有区别.(见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解题步骤异同表

解(结果)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个未知数

找不等关系

一个范围

根据题意写出答案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两个未知数

找等量关系

一对数

通过类比,让学生感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寒际

上是前面学过的知识与方法的自然拓展,体验数学各分支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貌似神不似的数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辫证思想.

讨论交流 你对解决以下实际问题时的设与列有什么想法?

1、教科书147页练习第2题(略)

设张力平均每天读二页,则 (错误原因:列式时不等号反向)

2、教科书148页第4题(略)

设进价的范围是x元,则

(错误原因:设未知数不确切.应改为设“进价为x元,’)

对以上两题的纠正,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揭示:列不等式解应用题时,(1)不等号方向要符合实际的数量关系,不能颠倒;(2)未知数所代表的量要确切,不能含含糊糊. 学生在列不等式时,不等号方向经常出错,让学生在讨论中

辫析.

学生设未知数时,往往受方程应用题的迁移,沿用求什么设什么的做法,常给列式带来困难甚至出错.

此处设计:(1)突出设与列;(2)期望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

用.

反馈与作业

练习反馈 基本练习

(1) 教科书147页练习第2题。

(2) 某校在一次参观活动中,(3) 把学生编为8个组,(4) 若每组比预定人数多1人,(5) 则参观人数超过200人,(6) 若每组比预定人数少2人,(7) 则参观人数不(8) 大于184人,(9) 试求预定每组学生

的人数.

备选练习(只要求设出未知数,列出不等式)

(1)已知点A(x-2,5-x)在第三象限,求x的取值

范围.

(2)课外阅读课上,老师将43本书分给各个小组.每组8本,还有剩余;每组9本,却又不够.有几个小组?

(3)一次智力测验,有20道选择题.评分标准为:对1题给5分,错1题扣2分,不答题不给分也不扣分.小明有两道题未答.至少答对几道题,总分才不会低于60分?

教师巡视、指导、调控。 提纲挈领,梳理总结。

布置作业 1、必做题:教科书148页习题9,3第4、5、6题.

2、选做题:教科书148页习题9.3第7、8、9题.

3、备选题:

(1)某车间生产机器零件,若每天比预定计划多做几件,8天所做零件的总数超过100件,如果每天比预定计划少做一件,那么8天可做零件的总数不到90件,问预定计划每天做多少件?(件数是正整数)

(2)是否存在这样的整数。,使方程组 的解是一对非负数?如果存在,求出它的解;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层练习,各得其所。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节课对不等式的解集的求法做概括小结,着重引导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

进行探究.求解集的归纳不放在前一课时,而放在本课时的开头,其思路是让学生对不等式组及解集概念的形成和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有一个过程性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感性积累的基础上,及时地加快解题速度.这里占用的时间少,学生理解容易.对于应用题教学的设计,让学生在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题的类比中,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侧重于列式及平时练习中的错误暴露.这样既突出设与列,又防患于未然。

课题: 9.4 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

教学目标 1、了解部分体育比赛项目判定胜负的规则,复习并巩固不等式的相关知识;

2、以体育比赛问题为载体,探究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不等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3、在利用不等关系分析比赛结果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条理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

4、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教学难点 在开放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的思维从无序走向有序;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主动性

知识重点 利用不等关系分析预测比赛结果。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多媒体展示有关雅典奥运会射击比赛的场景,进而引出问题1:某射击运动员在一次比赛中前6次射击共中52环,如果他要打破89环(10次射击)的纪录,第7次射击不能少于多少环? 在真实、熟悉的背景中切入话题,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牛刀小试

初享成功 引出话题后,由于问题本身并不复杂,在同学解决此问题后,教师适当予以表扬后应及时将问题变维发散,在探究中将思维引向深人.

(1)如果第7次射击成绩为8环,最后三次射击中要有几次命中10环才能破纪录?

(2)如果第7次射击成绩为10坏,最后三次射击中是否必须至少有一次命中10环才能破纪录? 初一学生好胜心强,课堂比较活跃,但这只是表面的繁荣.教师在初享成功后,要利用带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顺利以研究者的姿态进入问题再生与问题解决中,从而有利于问题2,3的探究.

扩大视野

乘胜追击 媒体展示多种场景,除了射击比赛,在竞技场上还有许许多多扣人心弦、精彩纷呈的比赛,同学们有兴趣对他们也进行一些分析吗?

问题2:有A,B,C,D,E五个队分同一小组进行单循环赛足球比赛,争夺出线权.比赛规则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小组中名次在前的两个队出线,

小组赛结束后,A队的积分为9分.你认为A队能出线吗?请说明理由.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辩论中发现此问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考虑其他队的情况,于是形成问题假设:

(1)如果小组中有一个队的战绩为全胜,A队能否出线?

(2)如果小组中有一个队的积分为10分,A队能否出线?

(3)如果小组中积分最高的队积9分,A队能否出线?

在讨论交流中形成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自然涉及足球比赛的相关规则. 教材中的问题已经给出了探究的主要步骤,对思考过程做了一些提示,同时这些提示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探究还是属于较低层次的,而若在背景中直接提出问题,则问题就有了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以创新的空间,使学生更能体会课题的味道,有利于课后自己从其他背景中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总结与作业

问题反思

归纳总结 1、 在上述利用不2、 等关系分析比赛的问题解决中,3、 我们是怎样进行思考的?

4、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5、 你有哪些感受或体会。

布置作业 1、必做题:.必做题:

(1)足球比赛的计分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一个队打14场比赛负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

(2)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每人跳一次称为一轮,每轮按名次高低分别得3,2,1分(没有并列名次).他们进行了五轮比赛,结果甲共得14分;乙第一轮得3分,第二轮得1分,且总分最低.那么丙得到的分数是 ( )

A. 8分 B. 9分 C. 10分 D. 11分

(3)教科书157页复习题9第11题.

分层练习,各得其所。

第二课时

复习引入 在上节课中,我们曾利用不等关系对一些体育比赛的结果进行分析,初步感触了分析解决此类问题的思想方法。

研究的继续

多媒体展示一场篮球比赛的录像片断,并提出问题:某次篮球联赛中,火炬队与月亮队要争出线权.火炬队目前的战绩是17胜13负(其中有一场以4分之差负于月亮队),后面还要比赛6场(其中包括再与月亮队比赛1场);月亮队目前的战绩是15胜16负,后面还要比赛5场.为确保出线,火炬队在后面的比赛中至少要胜多少场?

在分析解决前述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会引发一些争论,提出一些问题假设,如:

(1)如果火炬队在后面对月亮队1场比赛中至少胜月亮队5分,那么它在后面的其他比赛中至少胜几场就一定能出线?

(2)如果月亮队在后面的比赛中3胜(包括胜火炬队1场)2负,那么火炬队在后面的比赛中至少要胜几场才能确保出线?

(3)如果火炬队在后面的比赛中2胜4负,未能出线,那么月亮队在后面的比赛中战绩如何几

(4)如果火炬队在后面的比赛中胜3场,那么什么情况下它一定出线?

以上问题由学生讨论交流最终得以解决,对于教学过程中生成的其他假设性问题可视情况处理,或当堂继续或提议学生课外合作完成. 在已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与应用,巩固与发展已有经验,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进应用数学的情感体验。

初步应用 在2003^2004乒超联赛中,广东全球通与山东鲁能是最有实力赢得冠军的两支队伍,广东全球通目前的战绩是16胜1负积33分,山东鲁能目前的战绩是13胜4负积30分.

在已经进行的两队之间的上一次比赛中,山东鲁能曾以3:1胜广东全球通,目前两队后面都还有5场比赛(包括两队之间的另一场比赛).

根据背景资料,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与假设?你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它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需要哪些知识上的帮助? 展示真实材料,经历并感受从现实背景到提出问题,再到分析、尝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反思小结 教师以问题促反思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回顾总结,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如何用数学的方法以去分析解决问题。 对学习过程的反思有利于学生真切感受分析此类问题的思维方式,提升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并形成个性的学习体验。

课外拓展 可以学生结合某次实际的体育比赛,运用数学知识预测比赛结果,并写出简单的预测报告,可以分小组进行。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在本节的整体教学设计理念中,首先体现了现实数学教育的思想.在现实数学教育思想体系中,情景问题和数学化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在本设计中,问题的产生与提出始终立足于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现实背景之中,正如新课程所强调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而在问题讨论、解决、发散过程中,又始终渗透着数学模型思想和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目的,立足于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致力于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期待

相关推荐: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案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3

更多初一数学教案请关注精品学习网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