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语文 > 语文试卷

七年级语文下册学业水平试题及答案

编辑:sx_liuwy

2012-11-23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推荐的七年级语文下册学业水平试题及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册学业水平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妒忌(dùjì) 嗔视(chēn) 遒劲(qiú) 戛然而止(gá)

B、蓦然(mò) 剽悍(piāo hàn) 悲怆(chuàng) 怏怏不乐(yàng)

C.庇荫(bì yìn) 旺相(xiàng) 告罄(qìng) 叱咤风云(chì chà)

D.眼睑(liǎn) 亢奋(kàng) 撺掇(cuān duo) 呷呷嘴(xiā)

★2、下列每组词语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改正所给的方格中。(2分)

A B C D

A.眼花缭乱 石破天惊 参差不齐 迫不急待

B.慷慨以赴 相得益彰 叹为观指 姗姗来迟

c.相得益彰 毛骨悚然 杂乱无张 略胜一筹

D.斑斑驳驳 低回婉转 静穆庄严 念念有辞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看到眼前的照片,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B.面对禽流感疫情,各级政府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C.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D.不管鸟儿的翅膀多么完美,如不借助空气,鸟儿永远无法飞上蓝天。

★4.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口技》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该书是清代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

B.《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两篇古代神话故事,均选自西汉淮南王刘安撰写的《淮南子》一书。

C.《社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篇文章都出自鲁迅先生笔下,都回忆了“我”的童年生活,洋溢着清新自然的气息。不同的是前者是小说,后者是散文。

D.《华南虎》中的这只虎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诗人借虎喻人,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思考。

★5、文学常识填空。(4分)

(1)《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国作家----------。

(2)《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国家)的-------------。

(3)《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的《-------------》,这是我国-----------是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4)《夸父逐日》选自《------------》,这是一篇神话,你还知道的神话传说有------------、--------。

★6、背诵优美的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下列名片中诗句。(6分)

(1)《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

(2)《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对家乡思念的诗句是:--------------------------------------------------.。

(3)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

(4)岑参《逢入京使》中-----------------,---------------。两句表达了作者远涉边塞、故人相逢时的思念家乡、牵挂亲人之情。

(5)小王在一次演讲中引用赵冀《论诗》中的两句诗阐述对文学创作创新的看法,这两句诗是--------------------,--------------------。

(6)《孙权劝学》一文中表达应该应该用新眼光看待别人进步的句子是:------------------,-----------------。

7、学校图书馆要制作“名著推荐卡”,请你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填写一张卡片。(3分)

《爱的教育》《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

名著推荐卡

书名 作者

推荐语

得分 评卷人

二、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8——12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曾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1)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度闭门不出,俟(2)能讽咏(3)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生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文强志(4),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亦。”

【注释】(1)患:担心。(2)俟:等待。(3)讽咏:出声诵读,抑扬顿挫的诵读。(4)博文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 (2)未尝识书具 尝:

(3)泯然众人矣 泯然: (4)俟能讽咏乃已 已: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

10、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2分)

余 闻 之 也 久。

11、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3分)

得分 评卷人

(三)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2-17题。(15分)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3)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2、从第(1)段中的“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3分)

★13、请从第(1)段中找出描写开船动作的动词(至少4个),并分析它们对于刻画这群少年起到怎样的作用。(3分)

★14、第(2)段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3分)

15、第(2)(3)段中,作者是从那些感官角度来写景的?(3分)

16、用简洁的话,概括这三段的内容。(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2题。(16分)

永远的红丝带

①那时候,学校的教学设备还很简陋,班里刚刚添置了幻灯机,学生和我都很兴奋。上课要放幻灯片时,我常常用一根废弃的扫帚把,在黑板旁边挂着的小银幕上指指点点。班里几个调皮的男生,背后管这根又短又粗的竹棍叫“打狗棒”。有一次,我偶尔听到了,故作严肃地说:“没想到我一介书生,竟然荣登丐帮帮主之位,实在是可喜可贺!”周围的学生听了,先是一愣,随即笑作了一团。

②那天,下课铃响后,我正收拾着讲桌上的东西,准备回办公室,偶一回头,只见黑板左边墙角的那只放幻灯机的柜子上,靠墙斜竖着一根一米多长的细棍子。我走近拿起一瞧,是一根光滑的青皮竹棍,心中不禁大喜,高声喊到:“嘿,谁做的好事?这根棍子做教鞭真是再好不过了。”说着,我随手把上面粘着的几圈红丝带扯下来,扔进了旁边的废纸篓里。

③这时,班上有个学生说:“这本来就是送给你的!”我抬起头,愣了一下,忙问:“噢,真的吗?是谁送的?”一时间,教室里唧唧喳喳,闹哄哄一片,似乎没有人能够立即说得清楚。我一时也有些纳闷儿。

④“是阿萍送给您的。”一个学生突然嚷道,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我顺着学生们的目光看去,只见后排那个叫阿萍的清瘦女孩儿,有些不好意思看了我一眼。她的脸上红朴朴的,羞涩地微笑着,向周围的同学看了看,又轻轻地向我点了点头。

⑤这可是个很细心的女孩儿!她心灵手巧,上劳技课的严老师好几次在我面前提起她,夸奖她的劳技作品每次都是班上做得最好的。这时,我突然想到刚才那红丝带……我意识到,自己已经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⑥愣了几秒钟,我把竹棍轻轻放在讲桌上,快步走到废纸篓前,捡出了那些红色的丝带。她一定是用这些丝带在竹棍上绕着粘了一朵花,这可是她最拿手的。记得那次班上搞联欢,布置教室的时候,我曾亲眼看她露了这一手。而我,还没有将竹棍上缠着的东西看清楚,就把它一把扯掉了……我呆呆地看着手中已经断成了好几截的丝带,心中懊悔不已,又轻轻将它放回了废纸篓里。

⑦我站起身来,对着全班学生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谢谢大家!”又特意转过身,对那个女孩儿说:“谢谢,谢谢你,阿萍!” 阿萍脸上依旧红红的,局促地笑着,轻轻地说:“不用谢,老师。”听到这话,我心里却忍不住想,当我伸手扯下那几圈红色的丝带时,她看在眼里,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哎,我怎么这么粗心!

⑧沮丧地走进办公室里,我抚摩着这根细细的竹棍,心情一时难以平静。抬头透过窗户的玻璃,看着不远处的教室,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刚才又犯了一个错误。我本该把那已经断成了几截的红丝带拿回来,却又……这时,上课的铃声却刺耳地响了。

⑨放学后,学生们都已经离开了学校。我独自一人走进了教室,又来到那个废纸篓前。我低头一看,纸篓里面空空如也。显然,值日的学生已经清理过了。我的心里涌上了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儿。

⑩第二天上课时,我提前几分钟进了教室,特意走到阿萍面前,当着大家的面,抚摩着那根青青的细细的竹棍,笑着说:“阿萍,你送给老师的这根教鞭,用起来真好!”周围的学生微笑着,那个女孩也露出了甜甜的笑靥,她的脸已不再那么红了。

⑾我走上讲台,轻轻地挥动着青皮竹棍。我心里明白,那条红丝带的故事,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它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时提醒我,应该如何面对这些灿烂的笑脸,面对这些年轻的心灵。

(选自《作文•初中版》2008年第9期,有删改)

17.从上下文中找出两处与第⑦段画线句相照应的语句。(2分)

18.请用自己的话,说出第⑤段和第⑧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提到的“错误”的内容。(4分)

19.文中第⑦段写道“她看在眼里,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联系上下文,请你写出女孩当时的心理活动。(30字左右) (3分)

20. 第⑩段写道“我提前几分钟进了教室,特意走到阿萍面前……”,你觉得“我”的这一举动有无必要?为什么?(3分)

★21. 谈谈你对文章题目“永远的红丝带”的理解。(2分)

22.在生活中,你遭到过别人的误解吗?请写出你的经历和感受。(2分)

我的经历:

我的感受: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评卷人

四、作文(50分)

23、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庭里,往往是矛盾与和谐共存、冲突与关爱同在,请以《-------------,我真的长大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提示与要求: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力求做到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

--------------我真的长大了

答案

1、A (2分)2、 A及 B止 C章 D词(2分) 3、A (2分) 4、B (2分) 5、(1)法国 都德 (2)奥地利 茨威格(3)乐府诗集 南北朝 (4)山海经 女娲造人 哪吒闹海等。(4分)6、(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2)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3)得为众人而已耶(4)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6分)7、略。(3分)8、扳:通攀,牵引。尝:曾经。泯然:消失。已:停止。(4分)9、(1)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司马光幼年的时候担心自己记忆力不如别人。(4分)10、余| 闻之也 |久。(2分)11、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1分)司马光幼时担心自己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1分)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学习才是关键。(1分)12、“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的欢喜轻快的心情。(3分)13、拨、点、磕、退、上、架。刻画了这群少年朋友驾船熟练敏捷,勤劳能干的特点和去看戏的愉悦心情。(3分)14、侧面描写。(1分)写船行之快,衬托出我像看戏的急切心情。(2分) 15、嗅觉、触觉、听觉。(各1分)16、月夜行船,或月夜行船去看戏。(3分)17. ①她的脸上红朴朴的,羞涩地微笑着 (1分) ②那个女孩也露出了甜甜的笑靥,她的脸已不再那么红了 (1分) 18.①“我”没弄清阿萍在竹棍用红丝带粘了一朵花,便一把将它扯了下来,随手扔进了废纸篓;(2分) ②“我”明白了阿萍在竹棍用红丝带粘了一朵花,却没有把扯断的红丝带收拾起来,仍旧扔进了废纸篓。(2分) 19.我用红丝带粘了一朵花,本想让老师高兴,没想到他没注意到,竟扯下扔掉了。哎,真遗憾啊!(大意) (3分) 20.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回答。参考:①有必要。老师再次向阿萍表示谢意,可以使她得到安慰,也可以弥补自己的过失;②没有必要。老师在此之前,已经向阿萍表示了谢意,并蕴含了道歉的意味。(大意)(3分) 21.题目用“永远”来修饰“红丝带”,表明这件事给“我”教训深刻,它将提醒“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细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他们的心灵不再受到伤害。(大意)(3分) 22.略(2分)

23、从内容、语言、结合、书写四方面分五类,按以下标准评分;(50分)

一类卷:45—50分。中心突出,切合题意,内容充实;语言准确,行文流畅;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书写正确,工整清晰。以4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二类卷:38—44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通顺,结构完整,层次清楚;字体端正,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有3个以下。以41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三类卷:30—37分。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基本完整,层次较清楚;字迹清楚,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均在10个以下,以34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四类卷:21—29分。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具体;语病较多;层次不够清楚;字迹潦草,错别字和标点错误多。以25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

五类卷:20分以下。严重偏离题意;文理不通;结构混乱;字体难看,不易辨认,错字多,不会使用标点。

相关推荐: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同步练习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同步练习

更多初一语文试题请关注精品学习网 

标签:语文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