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语文 > 语文试卷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素能检测题及答案

编辑:sx_liuwy

2012-11-23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推荐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素能检测题及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素能检测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 按原文填写(3分)

,斜晖脉脉水悠悠。 飞来山上千寻塔,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2、《论语》十则中,论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2分)

3、《论语》十则中,孔子自述其志的句子是:

。(2分)

4、写出一句关于“酒”的完整诗句: , 。(2分)

5、《水浒》中的“豹子头”和“黑旋风”分别是 , 。(2分)

6、请用“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3分)

7、仿写(3分)

如果说生命是一本书,那么时间则是一支笔,书写着人生;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说生命是一条长河,那么时间则是涌动的波涛,推动着人生。

第二部分 阅读训练

(一)阅读《为学》,回答下列各题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8、解释多义词(6分)

自南海还( ) 蜀之鄙有二僧( ) 西蜀之去南海( )

望桓侯而还走( ) 肉食者鄙( ) 去国怀乡( )

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吾欲之南海 B. 其一贫,其一富 C. 以告富者

子墨子九距之 其真无马邪   必以分人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引用______________的故事,意在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4分)

12、 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2分)

吾 资 之 聪 倍 人 也 吾 材 之 敏 倍 人 也 屏弃 而 不 用 其 与昏 与 庸 无 以异 也。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的洒脱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 (“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研究孔子,如果顾及他的全人,对他的哲学或许也会有些新的认识吧。

13、作者认为孔子的“洒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可用原文回答)(2分)

14、孔子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那么,根据全文,孔子所说的“真正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4分)

15、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他对于读书的主张是怎样的?(4分)

16、如果将孔子思想的核心“仁”除外,那么,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聊天时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4分)

17、文章结尾说:“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联系全文,你认为孔子“不洒脱的地方”指的是什么?(4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死”书与读“活”书

读“死”书好?还是读“活”书好?看起来,自然是读“活”书好。读“活”书,可以联系实际,可以活学活用,可以打开思路,可以进行创造……一些举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学上的创造发明,莫不是来自读“活”书,以及善于“活”读书。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我们现在谈的是中学生的读书。中学生刚刚开始人生的路,他们刚刚学会自己读书,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础知识,首先要把书读懂,这样掌握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无误的,就可以终生受用。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活”书,不如老老实实地劝他们读“死”书,或者是先读“死”书,后读“活”书。

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工夫。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我这样讲,是从我个人的切身感受出发的。首先,我有感于“四人帮”时的“假、大、空”,给我们的学风和文风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总结了过去的失误,年轻时,我读书,喜欢从兴趣出发,强调读“活”书。结果许多基本知识都还没有搞通,就自以为是,夸夸其谈,以至什么都没有真正学到。年纪大了,回首往事,不胜懊恼。所以,读书先要读“死”书,有了读“死”书的基础,然后再读“活”书为佳。

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终极目的,是要把“死”书读活,让书发挥作用。“死”“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我们强调读“死”书,但又不拘泥于读“死”书。 “死”与“活”,都是对人而言的。人要书“死”,书就“死”;人要书“活”,书就“活”。这就叫“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读书者,手中都有一把打开书籍奥秘的金钥匙。书籍是死的,金钥匙却是活的。“死”与“活”的关系,大概有如书籍与金钥匙的关系,我们先要有书籍,然后金钥匙才能发挥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钥匙,又有什么用处?因此,谈读书,就得先读书。

18、什么叫读“死”书?什么叫读“活”书?(3分)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0、作者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2分)

21、如何理解文中“‘死’与‘活’之间相互为用,相互补充”?(2分)

22、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简要谈谈你的理由。(50字左右)(3分)

第三部分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40分)

23、在人的一生中,果断坚定,把握机会,就可能品尝到成功的欢乐;犹犹豫豫,思前想后,就可能错过很多机会,甚至留下永远的遗憾。不是吗?想想看,由于鼓起勇气,把握住了机会,你可能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你可以高质量地完成了一个复杂的实验,你可能说出了积蓄已久的心里话;相反,由于胆怯畏缩,犹豫不决,你可能失去过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你可能和一段纯真的友谊擦肩而过,你可能使集体在一次竞赛中与第一名失之交臂……请你写一篇作文,写出你初中生活中类似的经历和感受,或就果断坚定、把握机会等问题谈出你的看法。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要求:1.自拟题目2.字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略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略 5、林冲 李逵 6、略 7、略

8、(6分,每空1分)回来 掉转(回转) 边境 目光短浅 距离 离开

9、(2分)C

10、(6分,“买”、“犹”、“顾”、“哉”各占1分,句意各占1分)

译文①我好几年来想要雇船而下,还没有成行(实现)。

②人们确立志向,难道不如四川边境的和尚吗?

11、(4分,每空2分)

蜀鄙二僧(去南海) 志向坚定,主观努力,即使客观条件差也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意思对即可)

12、(2分,每错1处扣0.5分,扣完本题分为止)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13、答案: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评分:本题答对得2分。

14、答案:孔子所说的“真正的人”是指:完善自我,性灵未染,难得糊涂,通情达理。

评分:本题4分,答对一个方面得1分。意思对即可。

15、答案:孔子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评分:本题4分,答对一个方面得2分。用自己的话回答意思对也可。

16、答案:融于自然,乐于自然。

评分:本题4分,答对一个方面得2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积极“入世”,关注社会生活、人伦世理。(或“重事功、重人伦”)

评分:本题4分,答对一个方面得2分。意思对即可。

18、①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1分) ②读“活”书,是指读书要侧重联系实际,活学活用。(1分)(也可用原文回答)19、可用原文第⑵自然段中句子“我看与其鼓励他们现在读‘死’书……后读‘活’书”,也可以概括为“先读‘死’书,后读‘活’书”。(3分) 20、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以强化和论证。(1分) ②引用古语阐明了“死”,“活”之间,不是绝对孤立的,有相互为用,相互补充的关系。(1分)(意思相近也可给分) 21、能理解为“‘死’,‘活’之间的辩证关系”(相辅相成)或“‘死’是基础,‘活’是一种提高”均可(意思相近也可给分)(2分) 22、言之有理即可(3分) 23、略

相关推荐: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同步练习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同步练习

 

更多初一语文试题请关注精品学习网  

标签:语文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