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语文 > 语文试卷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

编辑:sx_liuwy

2012-11-27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推荐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文语段阅读题及答案

(一)伟大的悲剧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住在基地木板屋里的伙伴们等待了好几个星期,起初充满信心,接着有点忧虑,最后终于愈来愈不安。他们曾两次派出营救队去接应,但是恶劣的天气又把他们挡了回来。一直到南极的春天到来之际,10月29日,一支探险队才出发,至少要去找到那几位英雄的尸体。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尸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他们找到了那些书信和文件,并且为那几个悲惨死去的英雄们垒了一个石墓。在堆满白雪的墓顶上竖着一个简陋的黑色十字架。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1、文中加点字“悲伤”“坚决”体现了斯科特当时怎样的心情和个性特点?

2、第三段中有一处细节描写表现了这个英雄的团体,在临死的时候仍然具有的那种集体友爱精神,请用“————”标出来。

3、请你根据对最后一段的理解,谈谈古今中外你所知道的那些伟大的悲剧。

4、请你参照以下名人的墓志铭,给斯科特一行人也写一句墓志铭。

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

(二)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5、解释下列加点字

逐走 触 维 绝 水潦

6、翻译下列句子

未至,道渴而死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7、夸父敢于逐日,你如何看待他?

8、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列举2个

答案:

1、悲伤,不能再见到亲人而无比痛苦。坚决,就是在死前也是非常清醒,知道自己已不能再生还。写出了斯科特死前的镇定、从容和勇敢。

2、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3、“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毁于一旦,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荆轲刺秦王的失败“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屈原投江;1986年,世界上第一个漂流长江,探索长江的中国探险家尧茂书,在金沙江上游翻船身亡。但万里长江自古无人漂流的历史从此结束。

4、此题为开发题,能恰当概括斯科特等人的品质简洁明了即可。例:厚重的冰层下,长眠着勇敢的探险英雄,漫长的历史中,永垂着不朽的高傲灵魂;历史记载,你们是第二。 人类心中,你们是第一;

5、略6、略

7、此题为开放题,既可从夸父的勇敢追求,为人类造福死而后已的积极意义来谈。也可就夸父的不自量力来说。但应该更多的鼓励前者,因为这更符合本神话的本意。

8、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造人,女娲炼石补天,盘古开天,大禹治水等。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伟大的悲剧》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他们在那里发现的惟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1.“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代 ;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代 。

2. 文中“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主要是什么?正确答案是( )。

A.比喻。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B.拟人。烘托出斯科特等知道探险已被人占先时的沮丧、懊恼心情。

C.拟人,烘托挪威人第一个到达的成功。

D.对偶:生动地再现了挪威国旗在堡垒上空飘扬的情景。

3.文中“癫狂”“夺眶而出”“毛骨悚然”“耀武扬威”等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

4.“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还是斯科特的观点?为什么?

5.既然知道阿蒙森先到达了极点,斯科特一行为什么还要闷闷不乐地继续他们的路?

6.“斯科特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要忠实地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任务?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境界?

7、运用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说说探险者为什么选在1月进行南极活动,而不是7月?

参考答案:

1.“千万年来人迹未至……两次被人发现。” 第一个发现南极点。 2.B 3.渲染了斯科特一行当时极度绝望的心情。 4.这是斯科特的观点。作者为他们立传本身就说明作者对他们的肯定态度,而且作者的一处处评论也表明了对他们的肯定态度。 5.他们怀着绝望的心情,却没有半途而废,明知结局是失败,但还是走完全程,体现了他们高尚的人格与绅士风度。 6.①是诚实守信的品格,使他接受了这个任务。②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崇高境界。

7.南极位于南半球,他们的冬夏季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因此,1月恰好是南极大陆的夏季,是那里一年中气候最好的时候。只不过由于南极大陆号称“风极”,那儿的风雪一年四季都相当惊人。所以,斯科特他们才会接连遭遇狂风暴雪的袭击。)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一、解释加点字词

1、逐走( ) 2、入日( ) 3、欲得饮( )

4、河、渭不足( ) 5、北饮大泽( ) 6、弃其杖( )

7、昔者( )8、怒而触不周山( )9、地维绝( )( )

10、故日月星辰移焉( )( ) 11、地不满东南( )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 ) 13、天柱折 ( )

二、翻译下列语句

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三、问答题: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

答:

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3、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5、 “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6、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参考答案

一、解释加点字词

1、逐走( 追赶 ) 2、入日( 追赶到 ) 3、欲得饮( 喝水 )

4、河、渭不足( 够 ) 5、北饮大泽( 喝 ) 6、弃其杖( 丢弃 )

7、昔者( 从前 )8、怒而触不周山( 碰撞 )9、地维绝( 绳子 )( 断 )

10、故日月星辰移焉( 因此 )( 移动 ) 11、地不满东南( 饱满 )

12、故水潦尘埃归焉( 积水 )( 归向 ) 13、天柱折 ( 折断 )

二、翻译下列语句

1、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2、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共工)发怒撞不周之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天向西北方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朝西北方移动;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泥沙朝东南角流去 。

三、问答题:

1、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夸父这一人物的认识。

答:夸父是一位执著、勇敢,敢于追求,乐于奉献,愿为人类造福的英雄。

2、《夸父逐日》从哪些方面看出它的想象力与神奇性?(原文回答)

答: 从以下内容可以看出:“饮于河、渭;河、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3、从“弃其杖,化为邓林。”可以看出夸父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从中可以看出夸父愿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答:要表达古代人民想了解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与精神。

5、 “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6、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答:古代人民不了解自然现象,把各种自然现象归结于神的在在与作为。

本文中用神话解释的自然现象是“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相关推荐: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同步练习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同步练习

 

更多初一语文试题请关注精品学习网   

标签:语文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