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语文 > 语文试卷

一面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编辑:sx_liuwy

2012-12-10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推荐的一面同步训练题及答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一面同步训练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9分)

1、注音写字(17分)

发liǔ( ) zǔ zhòù( )( )马zōng( )

船cāng( ) xī灭( ) pū pū( )( )

duó步( ) zì( )情 手wàn( )

tuí唐( ) 摩suō( )抖sǒu( ) kāi( )油 chóuchú( )( )

2、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3分)( )

A、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B、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C、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统统都知道了一样。

D、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3、判断下列各句表达不符合课文的一项是(3分)( )

A、课文的题目“一面”简明,寓意深刻。既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又暗示了对作者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B、《一面》以时间为顺序,记叙的顺序是顺叙。

C、《一面》课文先点出见面的时代背景,再记叙与鲁迅见面的情景,同时写了内山老板的热情和友好态度,互相映衬,平分笔墨。

D、《一面》回忆的是四年前的往事。写成于鲁迅逝世的当月。作者思念和敬仰鲁迅之情,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4.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能自已(停止) B.和煦(晴朗)

C.解到南昌(押送) D.寻觅(寻找)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属于比喻义的一项是(3分)( )

A.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

B.我真希望我们之间不要成为隔膜很深的两代人,而是心心相通的朋友。

C.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

D.鲁迅先生在他逝世前半年,才找到了一个稳妥的渠道,把这些重要的文件迅速地转给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二 、课内语段阅读(12分)

甲: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丙: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在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拿烟后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1.文中三次外貌描写都提到“瘦”,这样写的目的是(3分)( )

A.强调鲁迅先生有病,身体很不好。 B.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身体的担心

C.衬托鲁迅先生艰辛劳累的工作。 D.暗示鲁迅先生的生命已经不多了。

2.从观察的角度比较分析,三次外貌描写有何不同?(3分)

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

3.这三段外貌描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甲、乙、丙三段文字,作者通过对鲁迅肖像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位______ 的人。(3分)

三 、课内迁移探究(12分)

指出下面各句中破折号的用法。(破折号的用法可以有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转换 C.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 D.表示声音的延长E.表示插说 F.表示话没说完)

1.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50上下的中国人……( )

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

3.这时,我忽然记起那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

“哦!您,您就是——”( )

4.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

5.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

6.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

四、 课外拓展阅读(15分)

读书与“读”人

①我在读书时,常常油然想到人;我在与人交往时,又常常油然想到书。这些年来,读书也“读”人,兼收并蓄,觉得益莫大焉。

②我的长篇报告文学《科技帅才蒋新松》就是这样读书又“读”人的一个结晶。

③记得我初次采访蒋新松时,心灵为他坎坷的人生久久颤动:他的童年少年,适逢日寇入侵,颠沛流离,失学失业;解放了,他考入上海交大,被选为留苏预备生,偏偏患上肺结核,痛失良机;毕业了,踌躇满志,要搞科研,却被扣上一顶“右派”的帽子;粉碎“四人帮”,科学的春天来到了,他又失去多年相依相伴的妻子。但是,一连串的打击并没有使他颓丧,在十年动乱中,他帮助鞍钢搞出了三项大型自动轧钢装置,都获得了全国科技大奖……

④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蒋新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司马迁受宫刑而后著《史记》,孙子膑足后有《兵法》……都是他们发愤所为也。”他向我谈起,学生时代爱读《哥白尼传》。创立“天体运行论”与“宇宙无限说”的哥白尼和布鲁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曾使他受到震撼。由此我找到了一把打开他心扉的钥匙:他阅读了这些中外名著,深深地受到司马迁、孙膑、哥白尼、布鲁诺在痛苦中的非凡表现的激励,他才走出困境,走向了成功。

⑤当我再次采访蒋新松时,他已经是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他开拓了我国人工智能机器人研究领域,研制成功深潜6000米水下机器人,因而被誉为“中国机器人之父”。我惊异于这位已获殊荣的院士仍衣食俭朴,工作如痴。我们朋友般地深谈时,他忽然问我:“老徐,你喜欢范仲淹吗?”我说:“喜欢啊!”他于是孩子般天真地握起我的手,直呼“知音”,为我背诵《岳阳楼记》。背到后半部时,尤其神采飞扬:“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啊,透过蒋新松诵读名篇而敞开的心扉,我又一次透彻地看到他的思想的脉络,中华传统美德是他精神的又一支柱。

⑥于是,我油然想到书籍的启迪功能,想到读书的重要,想到学生时代读过的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话“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好一个“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蒋新松不正是这样,博闻强记,多思多问,求博,求深,求精,才从文学、史学中,从异域科学家著作中汲取了营养和力量吗?可以说,“读”人使我更好地理解了读书,读书又使我更好地“读”人。于是,我深感诸葛亮当年向儿子灌输的读书经验,堪称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经典,值得长久地吟哦,长久地思索回味,它给人以长久的启迪。

1.第③至第⑤段主要采用的记叙顺序是 叙,文中能显示这种顺序的标志性语言有两处,即 , 。(3分)

2.文章表现了蒋新松哪些高尚的精神品质? (3分)

3.书籍对蒋新松走出困境、走向成功产生了巨大作用,找出阐述这个意思的一个议论句,用横线标出并说说它和记叙的关系。 (3分)

议论和记叙的关系是:

4.文章详叙了蒋新松 , 略写了他 经历。这样安排内容的作用是 。(3分)

5.根据全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本文题目的理解。(3分)

五 、中考题(12分)(2007扬州月考题)

1.下列4句话中,每句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括号内订正。(4分)

①我们驱车行驶在雄伟的润扬长江大桥上,顿觉心旷神贻。 ( )

②在困难面前,只要我们突破常规性思维的束缚,就不会一愁莫展。 ( )

③大学生徐本禹并没有什么豪言状语,但大家都被他的事迹感动了。 ( )

④近年来,市政府一直关注民声,为民办实事,取信于民,惠及百姓。 ( )

2.阅读下面语段,选出①②③④四处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2分)

举世瞩目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经过建设者们四十多天的奋斗,如今以它雄伟壮丽的的身姿展现在世人面前。此时此刻,大江有声,大桥多情,仿佛在诉说着①感谢你们,为大桥作出无私奉献的人们②设计者③工程技术人员④拆迁户……你们付出的青春汗水,将化为壮丽的大江诗篇;你们的名字,将永远铸在大桥上,烙在大江边。

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③、 ④、

C、①。 ②! ③、 ④、 D、①: ②! ③, ④,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新建成的扬州工艺美术馆内各种艺术精品琳琅满目,异彩纷呈。

B. 新星文学社成员们在创作交流会上畅所欲言,交流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深刻体会。

C.学习委员李强讲究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可谓是事半功倍。

D.这场比赛,让太阳队对付蓝天队,那还不是白驹过隙,轻而易举取胜。

4.下列两个句子中都有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4分)

①《千手观音》让美丽的聋哑女孩邰丽华,一夜之间成为家喻户晓。

②是否有“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解决“矿难”问题的关键。

六、片段作文(3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

⑴学习这两篇文章描写人物的方法,叙述一件事,展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不少于200字)

⑵阿累与鲁迅的“一面之交”源于他渴望得到《毁灭》和《铁流》这两本书。在当时,这两本书是追求进步的作者的精神食粮。书确实能给人带来精神鼓舞,请以亲身经历来证明这一点。(300字左右)

《一面》同步训练参考答案:

一、1、略 2、C 3、C 4、B 5、A.

二、1.C 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4.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反动派,意志顽强。

三、 1.E 2.A 3.F D  4.B  5.A  6.B

四、 1.顺叙 记得我初次采访蒋新松时 当我再次采访蒋新松时

2.(1)衣食俭朴,工作如痴。(2)有广阔的胸襟。不计较个人得失。(3)继承和发扬了中华传统美德。

3.(1)第四段中的“他阅读了这些中外名著,深深地受到司马迁、孙膑、哥白尼、布鲁诺在痛苦中的非凡表现的激励,他才走出困境,走向了成功。”(2)第五段中的“通过蒋新松诵读名篇而敞开的心扉,我又一次透彻地看到他的思想的脉络,中华传统美德是他精神的又一支柱。”(3)第六段中的“蒋新松不正是这样,博闻强记,多思多问,求博,求深,求精,才从文学、史学中,从异域科学家著作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吗?”议论是记叙内容的升华。(或“议论点明了所记内容的实质。”“议论是所记内容的深化。”)

4.走出困境,走向成功的过程(或“从文学、史学中,从异域科学家著作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度过难关,走向胜利的过程”) 坎坷的人生经历 突出了中心(或“突出了蒋新松高尚的精神品质”)

5.略

五、1.怡 筹 壮 生 2.B 3. D

4.(①在句末加“的明星”或删去“成为”。②将“是否”改为“具有”;或在“解决”前加“能否”。

六、略

相关推荐: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同步练习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同步练习

更多初一语文试题请关注精品学习网  

标签:语文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