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语文 > 语文试卷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初一年级语文试卷

编辑:sx_liuwy

2013-01-10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推荐的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初一年级语文试卷,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初一年级语文试卷

一、基础部分(每小题2分,共1 4分)

1.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归省xǐng 着陆zháo 畸形qí 摩肩接踵zhǒng

B.蜚声fēi 殷红yān 间隙jiàn 悄然无声qiǎo

C.解剖pōu 沮丧jǔ 诡计guǐ 泾渭分明jìng

D.劲竹jìn 审度duó 慰藉jiè 潜减qiǎn

2.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撺缀 猖獗 懦弱 物事人非

B.和谐 悬涯 瞥见 行单影只

C.反馈 威胁 偏袒 心急如焚

D.诘责 汹涌 轮阔 麻木不人

3.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A.匿名(隐藏) 聊以自慰(姑且) 无所不晓(知道)

B.领悟(了解;领会) 好意难却(后退) 深恶痛疾(恨)

C.不惮(怕) 蔚为大观(盛大) 顾此失彼(拜访)

D.凯旋(胜利的乐歌) 不敢问津(渡口) 摩肩接踵(跟随)

4.加点词的使用正确的是( )

A.多年前,妈妈为她织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直到现在她都没舍得穿一次,真可谓敝帚自珍啊!

B.一时间,满天大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远处的电线杆也躲得杳无音信。

C.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情节起伏跌宕,抑扬顿挫,吸引了各国的读者。

D.小林非常喜欢那套书,无奈书价太贵,不敢问津。

5.对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臂。

(这个句子中“他”是代词,“和”是连词)

B.那高傲的海燕,勇敢的,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这个句子中“高傲”和“勇敢”都是形容词)

C.这个时候,就连起初生过纺车的气的人也对纺车发生了感情。

(这个句子中“对”是介词,“发生”是动词)

D.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这个句子中“发展”、“理想”和“材料”都是名词)

6.将下列四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是( )

酿泉对面,古木参天,绿树掩映中,是___________便深藏其中。

①飞檐翘脊,勾心斗角

②号称全国四大名亭之首的醉翁亭

③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④一片乌瓦白墙的古建筑

A.②③①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①② D.③①④②

7.与“竹深村路远”构成对偶的一项是( )

A.月照窗前竹 B.白鹭忽飞来

C.聊寄一枝春 D.月出钓船稀

第II卷

二、填空。(每空1分,共6分)

8.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9.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知否,知否,__________________。(《如梦令》)

11.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2.《水调歌头》中苏轼发出的美好祝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共7分)

l3.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

费现象也有增多的趋势。为增强节约意识,倡导低碳生活,近日,校学生会在全校发起了一

场“节约能源,低碳生活”活动。

在活动中,男女生开展了节约竞赛。近期,学生会对住校男生和女生的节约情况作了调查,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调查表所反映的基本情况。(2分)

注:男生124人,女生62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仿写(2分)(用语不能与所给句重复)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水浒传》填空(3分)

林冲是《水浒传》中一个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他绰号“豹子头”,受高俅陷害,误闯__________;发配充军途中,在________险被杀害,幸得鲁智深相救;最后被逼无奈,在山神庙手刃差拨和陆虞候;火烧___________;雪夜奔梁山,走上了反抗朝廷之路。

四、文言文阅读(1 2分)

l6.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3分)

①指物作诗立就___________ ②会宾客大宴___________

③两股战战___________

1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

B.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莫名其妙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亲密无间

D.稍稍正坐 稍稍宾客其父

18.翻译下列各句(4分)

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是《马说》原文,从各段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 些?(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21分)

(一)阅读《想起那缺书的日子》完成20—23小题。(共8分)

想起那缺书的日子

①70年代初,我在农村老家读小学时,整个村子连一本课外书也没有。平时除了与小伙伴们追逐打闹外,很难享受到骑在牛背上读书的乐趣。

②记得1 974年,我小学快毕业了,我们村里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地质勘探队员。他们带着铁床,还有农村少有的雪白蚊帐,也带了些好看的书。住在我家的地质队工程师老吴带了15本书,是带书最多的人。他四十多岁,待人态度和蔼,村子里的许多孩子都愿意找他借书看。他也特别喜欢把书借给小朋友看,只要有孩子借书,哪怕他正在看那本书,也笑眯眯地做个记号,把书借给你。

③遇到星期天,我们成群结队地把牛赶到山坡上去,各自掏出从地质队员那里借来的书读起来。这些书把我们带进了课本以外的神奇世界。记得我放牛时看老吴的《海岛女民兵》,一下子被迷住了,把牛忘了。一个小时以后,大黑犍偷着跑去吃了生产队的红薯秧,被队长扣除了老爹的3分工分。爹没打我,只说我看死书。以后我再不敢“看死书’’了,借到太好看的书,把牛赶到坡上后,悄悄地把它拴到树上。

④借老吴的书随便,可还老吴的书你得讲究。还书时,整洁干净,还用一张纸包了皮的,他会立即再借你一本;撕坏了,又粘好的,他会微笑着问:怎么,搞坏了?待你说明原因,他会再借你一本。刘二妈家的程亮,夜半偷着燃松油棒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书烤出了一个大洞,只好用纸孽上,老吴-----------------------。

⑤在地质队不足1 0个月的勘探期间,几乎全村的孩子都借过老吴的书。你借来我借去,难免把书弄坏。大家都知道老吴爱惜书,还书时你粘来我粘去,特别是书皮,越粘越厚,一块搭一块,五颜六色地补了许多“补丁”,连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

⑥老吴和他的队友们最后离村时,把24本书交给村里的“五保户”彭大爷,托他做保管员,借给孩子们看。这一切,至今仍历历在目。

⑦20年过去了,再没有见到老吴他们。我们几个考上大学的童年好友回想起来,都从心里感谢他们,特别是和蔼可亲的老吴。

⑧现在,书不再奇缺,借书也不再难了,可怎么也忘不了那缺书的日子。

20、第①段中“整个村子连一本课外书也没有”一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程亮烤坏了书,只好补上。老吴会怎样对待他?请根据上下文,写出第④段横线处老吴的反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老吴是个爱书的人,可他乐于把书借给村里的孩子看,离村时还把一些书留下,这表明老吴是怎样一个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从文中看,作者“怎么也忘不了那缺书的同子”,主要是忘不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生命的声音》完成24—28小题。(共13分)

生命的声音

余飞鱼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土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一一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②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7年第10期)

【注释】①[透水]指地下矿井或地下隧道等因地下水渗透过多而被淹,有时还导致矿井、隧道等塌方而堵塞通道。②【入定】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着眼睛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

24.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一( )一( )一( )一百感交集

变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简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当身处顺境,过得平平安安的时候,我们又该持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40分)

29.题目:①成长 ②那一次,我真的很棒

要求:①两个题目任选其一,写一篇记叙文;

③有真情实感;

④600字以上。

相关推荐: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同步练习  

《如果人类也有尾巴》同步练习

更多初一语文试题请关注精品学习网  

标签:语文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