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wy
2013-01-18
以下是精品学习网为您推荐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与评估,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与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hè suì xiāo pán hé chóu jiàn xī
A 重荷 深邃 喧嚣 磐石 B 下颏 踌躇 鉴赏 白皙
luō yuè huái niù bèng lú mí shè
C 捋着 活跃 脚踝 荒谬 D 迸发 头颅 弥高 涉猎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 截然不同 妇儒皆知 B 慷慨淋漓 杂乱无彰 惹人注目 热血殷红
C 气冲斗牛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目不窥园 D 炯然不同 义愤填鹰 忘乎所以 博学多才
3.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用一些敬辞,在下面底稿中敬辞依次说得得体的一项是( ) (2分)
(1)麻烦别人 (2)请别人改文 (3)求人原谅 (4)请别人批评
A 拜访 赐教 指教 劳驾 B 劳驾 指教 关照 包涵
C 打扰 斧正 包涵 指教 D 包涵 打扰 赐教 斧正
4.下列加点字释义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A 轻捷(快) 鉴赏(鉴定) 系上(打结) 人迹罕至(稀少)
B 收敛(聚拢) 无从(没有办法) 渊博(深) 总而言之(说)
C 方正(正派) 消释(溶解) 同窗(同学) 上了生书(对对子)
D 收族(团结) 泯然(完全) 拗断(用力弯曲) 人声鼎沸(开水)
5.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4分)
备选成语:卧薪尝胆 守株待兔 精卫填海 锲而不舍
悬梁刺股 艰苦卓绝 直言不讳 坚持不懈
执着的故事不老一一愚公移山,夸父逐日, ;执着的人物不朽一一闻鸡起舞的祖逖, 的勾践,面壁静修的达摩。执着是 ,是 ,是一支永无休止符的进行曲。
6.阅读下列语段,按要求答题。
真诚是什么?真诚是那轮悬在苍穹的太阳,一天天进发出灿烂的希望。 A ,真诚是什么?真诚是戈壁滩上一棵白杨树,一寸寸谱写着生的伟岸与执著。我爱真诚,爱它如驿外断桥边竹篱般 B ;爱它如小桥流水般 C ;爱它如梅兰竹菊般 D ;爱它如兰亭集序般率真;爱它如高山流水般 E ;爱它如飞檐回廊般玲珑…………
(1)模仿前后的句子,在文中A处的横线上补写出相同的语句。(2分)
补写:
(2)根据语境,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B C D E 处。(2分)
①激越 ②淡泊 ③清静 ④高洁
7.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4分)
(1)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停留在“望”的阶段。
(2) 我常常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8.综合性学习:(2分)
整容,就是通过人为的手段来改变原来的容貌,以掩盖自己的缺陷,使自己变得美观或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今年4月,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新历史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严重歪曲历史,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某著名电视主持人把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的行为斥之为“政治的整容”。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说出“政治的整容”的含义。
材料一:关于卢沟桥事变,日《教科书》中说是“在北京郊外的 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了战斗状态”。而事实上是日军为发动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以士兵失踪要求入城检查而遭到拒绝为借口,向宛平城开枪开炮。
材料二:关于南京大屠杀,日《教科书》中仅在一张照片上用小字提示了一句“东京审判认为日本军队在1937年的日中战争中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很多中国民众。但是关于事件的实际情况,资料上被发现有很多疑点,存在各种见解,现在仍在争论”,这几乎否定了这场疯狂杀害30万中国人大屠杀的真实性,而且几乎不会使读者注意到这一惨绝人寰的大灾难。
材料三: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公然违反《联合国海洋公约》,正式宣布接受日本民间企业在中日有争议的东海海域开采油气资源的申请。
材料四:差不多在《新历史教科书》出笼的同时,日本政府不断向联合国提出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
9.阅读下面短文,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写出第三个同学的回答。(2分)
老师在课堂上津津有味地讲着玫瑰。讲完后,老师问学生:“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第一个同学回答:“虽然花儿美,但是刺扎人,我要远离它!”
第二个同学回答:“纵然刺扎人,花还是很美,我要欣赏它!”
第三个同学回答:
二、现代文阅读:
(一)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驰过一一
②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
③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然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丽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
④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⑤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然而昏睡了的那些人是不知道的,在混混沌沌之间,生命就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丧失了。
⑥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丧失。
⑦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当它最充分地展示黑暗、龌龊、卑鄙、虚伪一面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当它展示出光明、纯洁、崇高、真诚一面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在这样两极之间交错延伸的。在它延伸的每一个区段里,似乎总是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渺小的存在,当物欲、情欲,贪欲在蝼蚁般的人群中横行肆虐的时候;有时,我们会觉得生命是一种伟大的结晶,当它在强暴、苦难,灾害中显示出牺牲的悲壮的时候。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由此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产生绝对的崇拜和蔑视,再伟大的巨人也有他渺小的瞬间,再渺小的凡人也有他伟大的片刻。
⑧绝大多数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A 当然,在极少数的时候,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的生命。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 B 。这样,死亡就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为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⑨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留下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决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⑩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倘若能真正将其置之度外,烦恼就真正超脱了。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作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11)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生命,然而相当多的人直到濒临死亡也没有弄清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这正是人类的悲剧所在。
(12)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10.请结合具体的语声环境,解释第③段文字“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中加点的词。(2分)
深谙:
11.本文是一篇含义深刻、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请通读全文,谈谈作者所说的“生命的暗示”指
的是什么?(2分)
12.阅读本文第⑤段文字,说说作者写“钟声”的目的是什么?(2分)
13.阅读本文第⑦段文字,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解读了对生命的认识与感悟?(2分)
14.研读本文第⑧段文字,结合上下文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划线处补写出符合文意的、
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4分)
A:
B:
15.认真阅读并反复揣摩品味第⑨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然后谈谈对这个句子的理解与思考。(2分)
(二)课内阅读
( 甲)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乙)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进了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虑地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智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直腰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现在轮到我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16.甲乙两段都以战争为背景,它们的主题是( ) (2分)
A.甲段是爱国,乙段是反战 B.甲段是反战,乙段是爱国
C.甲乙两段都是爱国 D.甲乙两段都是反战
17.甲段写韩麦尔先生发给学生的新字帖都是“法兰西”“阿尔萨斯”的圆体字,其目的是要从侧
面表现 ;乙段写老妇人多次重复“一,二,三”其含义既
是指老妇人对 的痛苦诉说,也表示了作者对战争的 。(2分)
18.甲段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请摘取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例子:
作用:
19.乙段对老妇人身体状况的描写用了一个短语,摘出来,说说这样描写是为了提示什么?(2分)
20.乙段的结尾是“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请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2分)
三、文言文阅读
(一)读《口技》回答下列问题。
2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呓语( ) 齁声( ) 拽屋( ) 哗然( )
叱咤( ) 意少舒( ) 中间( ) 几欲( )
22.本文节选自《 》,这本书是清代 编选的
本文的作者是 ,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2分)
23.请用“//”号画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只要画一处。(2分)
(1)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2)妇抚儿乳( )
(3)宾客意少舒( )(4)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
25.选出与例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4分)
(1)双兔傍地走( )
A.走马观花 B.茶走味了 C.汽车刚走 D.走漏消息
(2)安能辨我是雄雌( )
A.坐立不安 B.安敢如此放肆 C.安营扎寨 D.安的什么心
(二)古诗阅读
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1)—(3)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6.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项是( )(2分)
A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7.赏析有误的项是( )(2分)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将赴任之地。
C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离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8.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4分)
答:
四、作文(50分)
岁月匆匆,十三四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 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C 谬 N应为M 2.C 3.C 4.C 5精卫填海 卧薪尝胆 坚持不懈 锲而不舍 6.真诚是什么?真诚是那百花园中娇艳的花儿,一朵朵散发着春的微型机与绿意;B③ C② D④ E①
7.(1)是比拟的说法,“望”说明闻一多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索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第一步。(2)①“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伸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这是指作者心情正如决堤的河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②作者的欢笑死了,取而代之的只是痛苦,哀愁和悲愤。 8.“政治整容”指日本用颠倒黑白、抹杀事实等手段篡改教科书,以掩盖罪行、美化自己,从而达到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和更高的政治地位的目的。 9.既不让刺扎人,又让花儿美,我要改造它!
二、现代文阅读:
10.深刻了解(或明白、知道、懂得) 11.一要珍惜生命要实现自身的价值。 12.通过长钟声提醒人们生命是有限的,要珍惜生命。13.痛苦的煎熬;快乐的享受(或喜剧与悲剧同生,苦难与幸福共存)。渺小的存在;伟大的结晶(生命似乎永远是渺小和伟大的“混血儿”) 14.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没有绝望,以顽强的毅力与命运抗争,成为世界著名的音乐家。文天祥被俘后,有屈从威逼利诱,宁死不降,从容就义。 15.生命价值不同的人,历史和人民会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16.A 17.韩麦尔先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战争中失去三个儿子,控诉 18.例如“飞进来的金甲虫没有影响孩子画杠子”烘托出教室里安静的气氛,刻画出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 19.瘦弱而多病 瘦弱而多病揭示战争给人民带来饥饿和痛苦。 20.这句话含蓄地表现了人们在思考,思考战争的可怕和罪恶,从而很好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三、文言文阅读
21 yì hōu yè huá chì jiàn jī
22.虞初新志 张潮 笔记小说 林嗣环
23(1)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24.睡醒 抚摸、安慰 稍微 隐隐约约
25.(1)A (2)B
26.B
27.C
28.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诗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相关推荐:
更多初一语文试题请关注精品学习网
标签:语文试卷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