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初一 > 语文 > 语文试卷

2013七年级语文检测题四卷

编辑:sx_bij

2013-05-27

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想学好语文,多做试题是难免的,下面请参考精品学习网为您整理的“2013七年级语文检测题”,希望您的语文成绩能够突飞猛进的发展。

2013七年级语文检测题四卷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1.在答题卡田字格中,抄写以下内容(3分。书写美观加1分)(说明:根据书写情况评分。相信你能写出漂亮的字来,而且卷面整洁)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按照课文填空(5分)

①海内存知己,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③ ,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④会当凌绝顶, 。《望岳》

⑤《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

3.口语交际:根据语境回答问题(2分)

小明想到邮局去寄一封信,可是走到岔路口,他不记得该往哪边走。这时正好遇见一位60多岁的老年人,于是他走上前去,问道:“ 。”

二、语言积累和运用(10分,4-8题每题2分)

4. 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A.啜泣(chuò) 小憩(qì) 擎天撼地(jīng)

B.濯洗(zhuó) 泯灭(mǐng) 骇人听闻(hài)

C.唱和(hè) 猝然(chù) 莽莽榛榛(zhēn)

D.竦立(sǒng) 静谥(mì) 踉踉跄跄(qiàng)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笑容可掬 恍然大悟 望洋兴叹 窸窸窣窣

B.廖廖可数 节衣缩食 萍水相逢 乐以教和

C.心有余悸 消声匿迹 苦心孤诣 愿天尤人

D.名副其实 含辛茹苦 为富不人 俗不可耐

6.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思而不学则殆(迷惑不解)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B.睨之(斜着眼睛看) 不见曦月(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C.山岛竦峙(突起 突兀) 而翁知我(你,你的)

D.属引凄异(连缀,连续) 世隶耕(奴隶)

7.“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这段话是从下面文段中抽出来的,将它放回原文,恰当的位置是: ( )

A.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C.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D.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8.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北京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 , ,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水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将空缺的语句填在横线上。(2分)

, 。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沿溯阻绝 溯:

(2)良多趣味 良:

11.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12.文中划线的语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3.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二)

“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4.将第一段中横线上缺少的语句补充完整?(2分)

15.第一段画波浪线语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16.第一段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春风?(2分)

17.第一段中的“卖弄”一词用的好吗?为什么?(2分)

18.第二段中“稀稀疏疏”和本段中的“ ”一词相照应。(2分)

(三)

美丽如初

①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我握着母亲的手站在街口,等放晚学的弟弟归家。并不冷,然而街静人空,我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遥望着那条很宽很白的路,母亲说:“一直这样等,惯了。”我的心悚然一动,目光在母亲单薄的身影里模糊了。

②我也曾让母亲这样地等待过,并不是小的时候,女儿大了,反而更让母亲牵挂。那些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和学友们一路高歌神侃地回家,一个人转进僻静的街口,却望见母亲的衣衫和着树影飘动,一样的迷离,心忽地跳快了,跑过去,却只叫了一声“妈妈!”母亲也不说什么,很欣慰地笑着,拍拍我的手,一起走回家去。

③而今我去了异地,只在假期里归来,母亲的身影却依然准时地站在街口树下,等待不久也要离家求学的弟弟。我忽然很羡慕母亲,可以把那么深沉的爱包容在静静的等待中。

④清脆的铃声响过来,弟笑嘻嘻立在我和母亲面前:“妈!姐!”“怎么才回来,让妈等那么久?”我半是欢喜半是埋怨。 “回家吧!”母亲还是那么欣慰地笑着,拍拍弟的手。弟冲我做个鬼脸。看弟高大的身影在母亲的身边,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起航的船只能留恋温暖的港湾,却不能永远停泊。

⑤返校之前,母亲安静地替我整理行囊,见我跟着她走来走去,却不开口,母亲说:“从前你外婆也是这样送我走。”啊,我默默地望着母亲,仿佛看见外婆的双手在忙碌。我忽然明白了,从前外婆一定也曾站在街口,等母亲回家,就像母亲今天等我们回家,而我也会有那么一天,让深深的爱溶在等待中。

⑥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才知道不论经过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

19.文章首段的景物描写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在文中主要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首段中,在等放晚学的弟弟时,为什么我会“等得焦急不耐”,母亲却“等得耐心又耐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④段中写到,“我忽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我”觉得失去了什么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纵观全文,(1)写出第一段中与末段中“眼前晃动着月光里母亲静立的身影”这个句子相呼应的一句话。(2)说说为什么“我记忆中的那些夜晚永远美丽如初”?(4分)

(1)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一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溥(张溥,明朝文学家)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通“抄),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jūn,皮肤因寒冷或干燥而破裂),日沃(浇)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2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幼嗜学(喜欢,爱好)

B.门外戏(玩耍,嬉戏) 即焚之(烧)

C.相委而去(舍弃,丢下) 右手握管处(笔杆)

D.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名称)

24.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待君久不至,已去 下车引之

A B

死而后已 人皆贺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如是者六七始已

C D

与朋友交而不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5.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读了第二则文言文后,你有什么启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40分)

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 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

请以“_______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补充完整作文题。然后作文。

2.体裁不限。字数500字以上。

3.不得抄袭。

标签:语文试卷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