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9-11
⑵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之”指代
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
(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
(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傎;D、石必倒掷坎穴中)。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门圮于河(倒塌) 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傎乎(颠倒,即本末倒置) 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道理:
句子:
(二)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人,这里是指家人)曰:“今日病(病,累)矣!予(予,我)助(助,帮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槁,枯萎)矣。
13、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⑴谓其人曰( )
⑵其子趋而往视之( )
14、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⑴宋人有闻其苗之⑴不长而揠之⑵者(之⑴: 之⑵: )
⑵其子趋而往视之(之: )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⑵苗则槁矣。
16、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标签:语文同步练习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