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lz
2015-09-09
在酷暑中送走了学生的暑假生活,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灌溉,所以接下来精品学习网初中频道为大家推荐初二地理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希望大家好好阅读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
2、了解我国几种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和危害。
3、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4、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5、了解防灾减灾的环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展示图片和资料,加深对各种自然灾害及造成损失的了解。
2、通过资料收集,加工整理各种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情况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自救能力。
2、关注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与趋势,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2、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3、 树立防灾减灾保护环境意识
三、教学难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原因
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吗?由于当时强烈的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那同学们还知道那些灾害,同学们知道这些灾害中,有一些是属于自然灾害的,那什么是自然灾害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节自然灾害。同学们先预习书本p54第四节的内容,找出自然灾害的概念和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二)、新课讲解
【师】同学们找到自然灾害的概念了吧,让我们来齐读自然灾害的概念。
【生】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
【师】大家注意,自然灾害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自然异变和损害。我们判断某种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灾害时要把握两点,成因是否为自然因素,是否对人类造成了损害。我们来看下p50的活动题,下列现象或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呢?
【承转】自然灾害一般有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等几种类型。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解我国一些常见的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大家看课本P54展示的几张图片,这些就是属于气象灾害,它是由大气引起的,对我们人类的生命财产等造成损失。长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就会破坏农作物的正常生产和人类活动,造成干旱;洪涝灾害是由于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形成的;台风时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给我们带来灾害;寒潮是大规模强冷空气快速入侵而造成的大范围强降温天气过程,带来大风、雨雪等,形成灾害。这些呢,就是常见气象灾害。那地质灾害有哪些?我们看到P55的三幅图片,地震、滑坡、泥石流。
【师】学习了解了我国常见的一些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我国自然灾害的一个特点,自然灾害种类多,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这些常见的自然灾害的分布。我们看到书本p56的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总结出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规律,完成p58活动题的第一题。
【生】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干旱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洪涝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地区。
【师】请大家看世界板块图回顾世界的两大地震带。
【生】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
【师】请同学在图2.49中找出我国地震的分布状况。【生】略。
【师】找出我国泥石流和滑坡的分布区并谈谈形成原因。 【生】回答。
【承转】我们通过分析看图,可以总结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第二个特点,分布广。下面继续学习我国自然灾害的其他特点。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同一时间多地发生灾害,同一地区发生多种灾害,同一灾害多地发生。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我国不仅自然灾害频发,而且受灾严重。大家看下阅读材料,“2010我国的自然灾害”,我国自然灾害危害严重。
【小结过渡】所以,我国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广,频次高,受灾严重的特点。我国是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我国需要大力加强防灾减灾工作,近年来,在防灾减灾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阅读课本58页到59页,找出来。从我国防灾减灾所取得成就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防灾减灾的环节。第一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第二建设防灾工程;第三做好灾前准备工作;第四灾时救援和救助。那当我们遇到地震或泥石流时,该怎么办呢?
【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认识到了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的种类很多,分布广,并且受灾严重。了解自然灾害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有效防灾减灾。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那我们自身也要提高灾害自救能力。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初二地理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相关推荐:
标签:地理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