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chenj
2013-12-03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初二历史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教案,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北洋军阀名称的由来;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的时间和标志;宋教仁改组同盟会和袁世凯刺杀宋教仁;二次革命的发动和失败;袁世凯加强独裁统治和洪宪帝制的丑剧;孙中山号召讨袁和蔡锷发动护国运动;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及其失败。
通过对孙中山捍卫辛亥革命成果的斗争及其失败的教学,培养学生透过历史表象看待历史问题和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必将被历史淘汰。通过了解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及其失败的事实,使学生认识到政治上软弱的中国资产阶级,无法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是历史的选择。
孙中山为捍卫民主革命屡败屡战的斗争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坚强品质,是今天的青年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17年(1912年——1928年),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17年。本课讲述的是1912年——1918年的历史。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不懈努力的历史,是孙中山先生屡败屡战、不屈不挠的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孙中山先生在苦闷彷徨中进行深入思考的重要阶段,是孙中山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的体现。它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在历史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重点分析
护国运动的过程是袁世凯恢复帝制面目暴露后,各种反袁势力在人民的推动和支持下,起来推翻袁世凯的过程。在这场斗争中,又是孙中山最先举起革命旗帜。二次革命后,逃亡日本的孙中山,不为失败所吓倒,总结二次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重新组建新的革命党——中华革命党,以迎接反袁的第三次革命。护国运动是一次胜利的革命战争,它进一步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其胜利果实最终又归于北洋军阀段祺瑞,国家政权并没有发生革命性的转移。人民毫无所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没有改变。中国人民反对专制,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二次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继续,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与公然践踏民主共和制度的袁世凯之间的一场武装斗争,最终因为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而遭到失败。二次革命的失败最终结束了辛亥革命,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反动的武力统一的政策一时取得成功。除桂、黔、川、滇四省由地方军阀盘踞外,其它各省都在北洋军阀及其附庸的统治下。
难点分析
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斗争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包括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一个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孙中山手中没有可靠的革命武装;没有提出和涉及有关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的纲领,没有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对土地迫切要求的口号,因而不能吸引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到斗争的行列中来;帝国主义列强干涉破坏等等。护法运动的失败,表明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因此引导学生透过事情的表象看事物的本质是教学的有一个立足点。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是全国人民斗争的结果,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的体现,是袁世凯搞复辟不得人心、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被人民所抛弃的必然结果。这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讲,太抽象,也就是说超出了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重点突破方案
魏源和《海国图志》:这是本课重点之一。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分析魏源等人开明思想出现的原因。然后,教师简介魏源的生平,引导学生看书,在此基础上组织讨论,主要围绕魏源思想产生的背景、《海国图志》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要让学生领会魏源思想的爱国性。
难点突破方案
1、按时间顺序简要的向学生介绍袁世凯袁复辟帝制,践踏民主共和的活动,并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分析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最终完成教学难点 的突破。
2、在讲述完本课的内容后,用表格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时所依靠的力量、所实行的政策、对帝国主义的态度等,让学生从材料中分析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失败的原因,以实现教学难点 的突破。
教学设计示例
本课重点: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
本课难点:袁世凯复辟丑剧短暂的原因和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
一、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
1、教师介绍北洋军阀是指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的、得到帝国主义支持的、拥有新式武器装备的反动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凭借手中的军事实力,对清政府和革命派大耍反革命的两手,把清政府和革命派同时打了下去。孙中山等企图以《临时约法》、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搞专制独裁。袁世凯表面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在拟定各部部长名单时,却竭力排斥革命党人,结果北洋军阀掌握内阁实权。不久,唐绍仪内阁倒台。
2、掌握内阁实权
孙中山的解职和临时政府的北迁,标志着革命遭到严重挫败,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
标志:孙中山宣布解职(1912年4月1日)
教师指出:革命派既然交出了政权,企图依靠一纸约法来实现资产阶级的议会政治,使中国走上民主的轨道,历史证明这是多么幼稚的幻想。
二、二次革命
1、原因(学生看书总结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
①“宋案”使国民党人开始认清袁世凯专职独裁的真面目
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为筹集反革命战争经费,他不惜出卖国家主权,1913年4月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定了《善后借款合同》,袁世凯独裁卖国的野心暴露无遗。
②善后大借款”暴露袁世凯卖国独裁的野心
袁世凯得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支持,凶相毕露。1913年夏,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钧、广东都督胡汉民、安徽都督柏文蔚曾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是不服从中央,下令免职。并派兵南下,发动了反革命内战。
③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袁世凯罢免赣粤皖三省国民党籍都督
国民党人被迫应战。1913年7月,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誓师讨袁,宣布独立;黄兴在南京响应,随后,上海、安徽、湖南、广东、福建等省先后宣布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
2、“二次革命”(1913年)
教师讲述:二次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继续,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与公然践踏民主共和制度的袁世凯之间的一场武装斗争,最终因为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而遭到失败。二次革命的失败最终结束了辛亥革命,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反动的武力统一的政策一时取得成功。除桂、黔、川、滇四省由地方军阀盘踞外,其它各省都在北洋军阀及其附庸的统治下 。
三、护国运动(1915年——1916年)
1、原因(学生看书后总结回答)
①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②总统独裁和总统世袭制的建立
教师总结:至此,辛亥革命所建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包括《临时约法》、国会等,被袁世凯全部破坏,独裁专制统治被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袁世凯不仅成为终身总统,而且可以传子孙,这时的中国只剩下“民国”一块招牌了。
2、袁世凯空前出卖国家和民族权益
洪宪帝制的丑剧,使一些原来对他还抱有幻想的人也认清了他的真面目。反帝制复辟的怒火在全国熊熊燃烧起来。
3、孙中山号召讨武力袁
①过程: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宣告云南独立,组织讨袁的“护国军”。1916年元旦,云南军政府宣告成立,发布讨袁檄文。蔡锷率军出兵四川、李烈钧出兵两广、唐继尧留守云南。1916年1月27日,贵州宣布独立。1916年2——3月间,继贵州独立后广西、陕西、浙江、广东等省先后独立。其他各省如湖北、四川、安徽、湖南、江苏等地也有革命党人在活动。
②结果:护国战争是一次胜利的革命战争,它推翻了“洪宪”帝制,埋葬了袁世凯,还迫使段祺瑞宣布恢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但胜利果实最终落入段祺瑞得手中,人民毫无所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
四、护法运动(1917年——1918年)
原因:段祺瑞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
发动:孙中山
响应:滇、桂军阀(受段祺瑞武力统一的威胁)
为保护被孙中山视作民主共和象征的《临时约法》和国会,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举起护法的旗帜,因为段祺瑞的武力统一威胁到了西南滇、桂军阀的利益,所以滇、桂军阀支持孙中山的护法斗争。但是随着黎元洪和段祺瑞“府院之争”的展开和段祺瑞的失势,武力统一的威胁消除,南北军阀串通一气,排挤孙中山。1918年5月,孙中山离开广州回到上海,护法运动失败。护法运动的失败说明:中国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已经陷入绝境,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历史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教案就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相关推荐
标签:历史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