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9-10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问答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与顽固派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洋务运动兴起的条件
2、洋务运动的内容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90年代)
(3).洋务派创建的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4).新式学堂的出现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及其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签订落下大幕,正在此时,清政府内部开始了新一轮的权力争斗——辛酉政变。几番谋算倾轧、勾心斗角、你争我夺。叶赫那拉慈禧终于垂帘听政,得到了清政府的最高统治权,开始了她长达半个多世纪对中国的统治。辛酉政变中,作为慈禧的头号助手兼第一功臣的恭亲王奕訢,算得上是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真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然老天也来凑了凑热闹,送给了他们四个字【副板书上写(内忧外患)】作为“贺礼”。面对老天的这份“礼物”,慈禧和奕訢可是有点郁闷纠结了。面对老天的这份礼物,他们会怎么办呢?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去了解吧!【正板书:洋务运动】
老天送给清政府“内忧外患”4个字作为贺礼,那么,慈禧上台之时,到底有哪些内忧外患呢?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思考一下。
(学生回答)
“内忧”主要是指国内爆发的捻军和太平天国运动等阶级矛盾;“外患”主要是指英法俄等外国侵略者对中国的入侵。此时的恭亲王奕訢将清政府面临的的情况概括为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是“心腹之患”;俄国不断的侵占我国北方为“肘腋之忧”;将英国等的侵略视为“肢体之患”。既然有了“心腹之患”、“肘腋之忧”、“肢体之患”等严重的问题,清政府在一边探索救国良策的时候,另一方面在对待“外国事务”态度上,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它们的救国良策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两则材料。
【板书:一、洋务派与顽固派】
材料一: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仪为干橹。”
——倭仁
材料二: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问题1、以倭仁为代表的顽固派的治国良策是什么?
问题2、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的治国良策是什么?
问题3、两者有何异同点?
【学生回答】、、、、、、
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握有实权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为代表。在这些人中间,李鸿章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两派都主张维护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洋务派与顽固派观点的异同:
洋务派顽固派
异学习西方先进军事、科学技术以礼治国,一层不变,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来事物
同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根本)
洋务派这种根本上维护清朝统治,表面上学习西方的救国指导思想被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概括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后来进一步被概括为“中体西用”。所谓的“中体西用”就是在中国封建伦常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于是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掀起了一场名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标签:历史教案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