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教案 > 初二教案 > 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教案:新闻两则教案集(一)

编辑:

2014-10-28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第二课时

一、新闻发布会

1、学生就昨晚观看的新闻概述内容,概括本新闻的六要素。

2、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理清两则新闻的结构

1、教师投放新闻的有关知识,学生了解。

2、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新闻的结构。

(2)、读出新闻的结构。

提问: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明确:“百万”是实数。中路军三十万,西路军、东路军各三十五万。看来,“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提问: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明确:导语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导语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提问:文章主体部分可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明确:主体部分可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渡江作战情况。第二层开头说时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开头“二十日起”相并列。第二层末的议论说到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说到督战原因:“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接着以嘲笑汤恩伯的口吻说:“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这一句在二、三层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由“西路军”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入“东路军”。

提问:三路大军为什么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学生深思,教师明确:文章报道的顺序遵循的是时间顺序。因为中路渡江最早,结束渡江也最早,因而把它排在最前面。西路和东路虽然同为二十一日下午开始渡江,但它们的顺序也不能调换,因为西路和中路战斗大致相同,所遇抵抗均较微弱,紧接在一起来介绍,自然而且行文也较方便。

3..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

(1)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新闻结构。

(2)选两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理清结构,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第三层,是背景资料,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勾勒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有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三、引导学生品析两则新闻的语言

1.要求学生评析文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用“从……我听出了……”的句式说话。

示例一:从“百万大军:,我听出了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气势。

示例二:“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我听出了人民军队所向披靡的辉煌战绩。

示例三:“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中的“均是”,我听出了胜利的豪情。

示例四:“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中的“很”,我听出了汤恩伯骄傲自负的心理和毛主席对敌人的嘲弄。

2.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炼的特点。

多媒体显示: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突破”“渡至”能否换成“越过”“到达”?去掉“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换成“共”好不好?)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加粗的句子换成“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好不好?)

明确:(见教学参考书)

四、课堂小结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结千里战线,大气磅礴。《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在今天来说,虽已成为历史,但我们依旧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威武气势,他们为人民而战,为正义而战,他们是后代子孙心目中永远的丰碑。

新闻的结构把握,有助于我们高效阅读,阅读时事,阅读社会,阅读人生。

 

 

回顾旧知,概括所选新闻的六要素。

 

朗读、记忆新闻的有关知识。

 

学生边读边勾画新闻的结构要素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边读边思边整理文本材料,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特点。

 

 

 

 

 

 

 

 

 

 

 

 

 

 

 

 

 

 

速读课文,在上篇文章学习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新闻“倒金字塔式’的

 

结构布局。

 

 

 

 

 

 

 

 

 

 

 

学生用给出的句式说话,发现文字背后的隐形内容,品析新闻的语言特色。

 

 

 

 

 

 

 

 

分析多媒体展示的内容,深入理解本文准确、精炼的语言特色。

 

 

 

 

 

别开生面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

 

 

 

 

 

理解新闻的结构,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圈点勾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动手能力,允许学生出错,在多次的跌倒与碰撞中,学生的能力才会形成。

 

 

 

 

教师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思考。问题不多但要处处抓住要害。

 

 

 

 

 

 

 

 

 

通过上文的学习,本文的学习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去做,夯实对新闻结构的理解。概括不求准确全面,大意对即可。

 

 

 

 

 

 

 

 

通过一定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发现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开放的句式便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推敲字词的妙处,训练学生的语感,发现遣词造句的妙处,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简单总结,有开有合,引向深入。

标签:语文教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